曾看到过一个新闻。
南京总医院有一位33岁的妈妈就诊。在辅导女儿作业时,因为觉得孩子动作磨蹭,晚上十点半还未写完,动怒导致头部一根大血管分支血管堵塞,并诱发中风。据了解,这是该院接诊的第一例家长辅导作业中风的患者。
刚看到这条新闻时,第一反应是感慨当父母不易。
可一段时间后再回想,这个事情除了家长身体受苦,孩子精神上受到的压力也必然不小。
看到妈妈在病床上,他是否会认为,父母目前的身体,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他后面又该如何面对作业,面对学习,面对其他需要为之努力、看起来关乎前途的事情?
有必要陪做作业吗?学生写作业有一条最重要的基础,就是独立完成。
家长在旁边辅导作业,对于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和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的品质,本来就是件多余的事。
因为这么件多余的事被气到去医院,一方面可怜天下父母心,一方面可怜孩子小小年纪被迫背负这么大的压力和内疚感。
换位思考,有家长在旁边盯着,实在就像有个人在时刻监视一样。
第一次写错了,如果有个独立的环境认真检查,孩子很可能会检查一下。就像考试的时候,很多孩子也知道交卷子之前检查一下。
可独立修改的这一步,很可能会因为家长在旁边就被终止了。
孩子会觉得反正家长会给查,自己查不查无所谓。
家长呢?也自然而然接过指导作业的指挥棒。
甚至有些家长会在孩子第一次写错的时候就亮出了“恨铁不成钢+还是我最棒”的心态,侃侃而谈自己对做作业的见解,没准还顺便贬低一下孩子这都写不对,写的这么慢,是不是因为粗心、因为没好好听讲、因为磨蹭成习惯、因为……因为太多家长想象出的原因,顺顺当当的扣在孩子头上。
一边降低了孩子的价值感,一边感觉自己是一个什么都懂的棒家长。
可第二次孩子要是碰到类似问题还是没做对,或者依然动作慢时,家长的价值感就有些遭到了挑衅,内心OS:“怎么又这样?你是在告诉我咱家基因不够聪明,还是我之前跟你说的都是白说?!是我不会教?我的孩子是我的基因,怎么可以犯同样的错?”
同时家长也有点心烦,他懒得再次证明自己会一个相同的知识点, 更何况也显不出自己比上次多厉害了一点,没什么新的价值感涌现。
再继续说下去,如果又无成效,只会显得自己无能、教子无方。
这时候的家长,考虑自己的情绪远比考虑孩子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知识或者养成所谓的好习惯多的多。
当情绪夸张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气到中风去医院。。。
这时候孩子也是一脸无辜加强大的内疚感加身。仿佛自己导致了这个事情发展到这样。
殊不知其实这事儿打根起就是家长们自说自话,自己给自己加的任务包。给孩子压力不小,给自己焦虑更大。
为什么会形成陪写作业的风潮?背后是什么样的心态在支撑?社交网络时代,极大程度满足了大家的面子工程。
吃个高级餐厅,晒一下,众人点赞和评论;
出去旅个游,晒一下,众人点赞和评论;
孩子得个奖,晒一下,众人点赞和评论……
然而面子工程,你做,我做,大家都做。
这就考验心态了。
看到别人晒的好生活,有些人点赞之后继续如常过自己的日子,有些人却开始有压力。
看到别人晒的高级餐厅比自己晒的更高端,立马催自己和家人赶紧挣大钱;
看到别人出去旅游比自己晒的更奢华,立马催自己和家人赶紧挣大钱;
看到别人孩子得的奖比自己孩子含金量高,学习成绩单更亮眼,立马催孩子学习……
为什么社交网络时代催生了这样的压力?
因为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于是有了更多期待。
没有社交网络的时候,隔壁家儿子王小明得奖状,你都不一定知道;有社交网络之后,朋友儿子在国外的动态你都看的一清二楚。
你没什么可晒的,就好像已经宣布自己输给了生活。
于是二十岁晒自己,三四十岁晒孩子,五十岁之后开始晒孙子孙女,再同步晒晒自己的老年生活。
细细一想,二十来岁自己还可以晒青春、秀恩爱,三十岁之后的生活就基本都跟孩子有关,就连老年生活质量似乎也和孩子的教育成果关联着。
如果老年生活的时候想踏踏实实享受人生,至少孩子得经济独立,有工作有家庭,别太让人操心吧?
于是社交网络,默默地扩散着人生焦虑,而焦虑的重心又默默地集中到了孩子身上。
这时候再加上沟通起来方便到简单粗暴的微信群、qq群,社交网络的面子工程变得更加直接和赤裸裸。有些家长甚至直接在群里比孩子,秀成绩。
真能不在意?人性如此,做不到忽视。
于是家长们把焦虑化作一股掺杂着期盼和不服输的力量,在领取到老师要求家长陪孩子写作业这项任务后,疯狂的迸发。
哪怕老师的本意只是让家长多关注孩子学习情况。
哪怕孩子的意愿只是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能给予引导。
家长也选择持续紧盯在侧。
然而孩子年龄摆在这,知识点也还在掌握过程中,怎么可能完美到不出错?于是越看越着急。无论是孩子写的时候,还是改错的时候,都一脸恨铁不成钢,咄咄逼人。
家长认为自己在付出,为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感动。
一边感动着自己,一边激动的把自己送到医院。
何苦。
其实回头看看清楚,自己再怎么蹦跶,也只是社交网络里的一个小碎片。
你朋友一星期前发的朋友圈,你还记得清楚细节吗?
孩子就算作业写错了,十年以后,他错了哪道题,对他还重要吗?
与其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在孩子的作业正确率上,不如多以身作则,自己保持阅读保持学习,让孩子受你的影响,把精力放在多看点儿书上。
低年级的知识死记硬背加紧逼兴许还管用。
高年级的知识靠的就完全是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学习习惯了。
趁孩子小,时间相对多点,尽早养成爱看书的习惯。如果有条件,多带娃出去体验各种生活,增长见识,给他学新知识的动力。
就算暂时在社交网络没什么高大上的成绩可晒的,也不用着急。
咱看的是后劲儿。
做作业的真正定位应该是什么?谁的事儿谁就来当第一责任人。作业是孩子的,就请给孩子机会独立完成。
当孩子有需求请家长帮助指导的话,他会主动开口。这时家长的指导,孩子会更珍惜,家长也会更省力。也就不至于各种生气和对抗。
当孩子不需要的时候,就给他个安静的空间完成他的作业。做对了就对了,错了就错了。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表达孩子自己对一道题的真实想法。
同时不太赞同部分老师要求家长每天必须检查作业并确保孩子作业大部分正确。容易让孩子误会作业这事儿的负责人其实是父母。
自己的事自己做。小时候思想品德和劳动课学过的一句话,长大了面对孩子时反而做不到了,不知不觉的就在剥夺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机会。
至于有些家长认为是现在小学中学各种超前教育的锅,不辅导根本没法保证孩子能学的好。
可你真的需要孩子次次都得赢、从小就是第一名吗?
小时候能不能多背一首诗或是多做对一道题,远不及大量阅读、多接触不同环境见见世面,从而提升思维高度和理解能力对长期学习效果来的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小时候学习特别好,越长大越力不从心,怎么努力都没小时候那么好成绩的原因吧。
教育是关系到一生的事。对于人生的这场赛跑,赢在起跑线并不意味着会一直领跑。
养成合理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走下去,才是真正的以长远眼光教育孩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