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8的爸爸用几句话轻松毁掉了孩子的勇气!你真的会亲子沟通吗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上周末,我带着两个孩子(淏仔九岁,玥玥七岁)去一个水上拓展乐园玩,里面有很多水上项目。

当我和两个孩子到了其中一个项目时,1米37高的淏仔走得轻松自如,玥玥身高不够,需要我陪伴保护。

当淏仔走了几个来回之后,去玩别的项目,我护着玥玥在这里继续玩。

这时,一个大约一米八高的爸爸,带着一个大约一米四五的儿子走了过来。

网络图

(一)爸爸的担忧之语,毁掉了孩子尝试的勇气

这个孩子一看到这个项目就说:“爸爸,我要玩这个!”

那个爸爸看了一下说:“别玩这个了,一条能抓的绳子都没有,如果掉小区,浑身都得湿了,太危险了!别去了!”

可是,孩子坚持要去。因为比他矮的孩子还在那里玩呢,估计他也很想尝试。

爸爸看拦不住,就说:“那你小心点儿。”

当孩子刚刚踩到第一个板子上时,那个爸爸说:“一定要小心啊!抓住上面,千万别松手!抓紧了啊!别掉下来!……”

这孩子好不容易挪到了第一块板的边缘,要努力去踩到第二块板上的时候,这个爸爸又说:“那么远,你能不能迈过去啊?要不还是别过了,万一走不到头儿怎么办?回都回不来了!……”

他儿子终于在他的各种担忧的语言中,开始往回撤了。

这个爸爸看到儿子往回撤了,语气终于松懈了下来,说:“还是回来好,别走这个了,太危险了!”然后,就牵着他儿子的手离开了。

我看着这对渐行渐远的父子,心里感慨:

孩子想要尝试的勇气,就在爸爸的各种担忧声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在这对父子身上,那么这个男孩即使也长到一米八,勇气估计也没有多强大!

等到孩子大了,爸爸认为孩子应该勇敢的做一些事情了,孩子却在爸爸这种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不敢轻易去尝试的习惯,然后爸爸也许还会埋怨孩子“为什么这么胆小呢?”,孩子被埋怨后,不断加深着自己“胆小”的自我认知,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我希望这些都是我多想了,也许人家只有这么一次是如此沟通的呢。毕竟,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独立和勇敢!

也许,在某天,这个爸爸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改善。

网络图

(二)担忧是一种诅咒

担忧是一种诅咒。这句话,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你特别担忧的一件事,就会经常说出来,尤其是对孩子的担忧,更是想憋都憋不住。而你反复传递出的那些担忧,会被孩子深深地感受到,然后这种担忧和焦虑就成功地传递到孩子身上了,孩子也就真的会往你担忧的方向发展。

我们要学会信任孩子。

一个刚刚会走路的孩子,我们也要足够的去信任他。如果他想试着跑起来,就用鼓励的目光让他去尝试,最多跌倒了,磕破了膝盖。

但是你若因为担心发生危险而阻止孩子去尝试,那么孩子的自信与勇气就会被磨灭一些。

磕破的膝盖特别容易恢复;

可是被打击的自信,很难找回来!

网络图

(三)正确的沟通方式

用上面这个例子,换一种说法。

当孩子对爸爸说:“爸爸,我想玩这个!”

这个爸爸如果回答:“这个看上去有些危险,你想尝试代表你很勇敢,那就去试试吧,小心一些。你需要爸爸陪你一起吗?”

这样既肯定了孩子敢于尝试的勇气,给了孩子信心,而且也缓解了自己的焦虑。

如果孩子需要陪伴,爸爸就跟着一起走一遍。在他身边陪着他,就可以保护他,防止他出现爸爸担忧的“掉下去”的这件事。

如果孩子选择自己尝试,就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孩子放手去做。

即使掉下去,也就是衣服湿了。水很浅,不会出现生命危险。再说,工作人员都在附近,偶尔有孩子掉下去,工作人员几秒钟就会走到身边。

湿了的衣服很容易干;

消失的勇气很难找回。

如果孩子去做了,成功地走完了这个项目,孩子多有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不是你给他买多大的玩具,请他吃多大的一顿美食能代替的!

火、电等威胁生命的事情,以及随意横穿马路这类的事情,我们必须严格禁止去尝试,因为后果我们无法承担。

但是除此之外,生活中更多的事情,我们都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我们多一些信任,孩子就会多一些勇气;

孩子多一次尝试的机会,就有可能多一些因为做成功而产生的自信!

网络图

(四)语言可以是一扇门,也可以是一堵墙。

语言是一种力量,可以是一扇门一扇窗,但也可以是一堵墙。

你是选择让你的语言成为一扇门,一扇通往孩子心里的门,一扇帮助孩子走向独立自信的门?

还是想选择让你的语言成为一堵墙,堵住孩子与你沟通的嘴,堵住孩子通往独立自信之路?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选择让语言成为一扇门吧!

那么就从好好说话开始,从鼓励与支持的语言开始吧!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庭教育讲师,“非暴力沟通”的践行者。我不是专家,我的原创文章是基于我的学习和实践而写,希望朋友们建设性的参考。如果能给到大家一些启发,我很开心。若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