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很多家长的困扰。如果亦师亦友,亲密无间,怕孩子没大没小、无法无天;如果约法三章,规矩严明,怕孩子和自己的关系疏远适得其反,真是非常的纠结。
最近在书展上听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的“成长中的心理抚养”科学育儿讲座。现场李老师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她一个北京的同事给她打电话,说自己的儿子高考考了600多分,不知道报什么学校和专业,想请李玫瑾老师帮忙出个主意。
李老师回复说:“这事你问我干啥,孩子自己拿主意啊!”结果李老师的同事回复说:“问他干啥,他啥也不懂!”
接着李老师风趣的回复说:“嗯,高考能考600多分还啥也不懂,也是够傻的”,故事讲完全场笑声一片。
这故事夸张吗?我却觉得真实得可怕,这正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日常生活写照啊!
很多家庭每天都是在咆哮老母的“三字经”中度过,“你必须怎样怎样”“你不能怎样怎样”“你给我怎样怎样”……真是家长身心疲惫,孩子苦不堪言。
◆这么痛苦的家庭教育方式,问题到底出在哪?美国心理学家 戴安娜.鲍姆林德 通过“要求”和“接纳”两个维度为坐标,将养育模式分为以下的四种类型,也许这里有我们想要的答案。
◇权威型养育方式:指即控制又灵活的养育方式。
这类家长会给孩子立规矩,并且会耐心的解释给孩子听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矩。简单的说就是在可掌控范围内的开放民主。
◇专制型养育方式: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限制性非常强,会对孩子强加很多规则,并且要求孩子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
相应的家长对孩子的包容性和回应不多且消极,也很少向孩子解释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且经常还有惩罚和强制性策略。
之前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经回忆说自己小时候父亲经常打击她,还会边吃饭边训斥她,这导致她一度非常的抑郁,并且经常自我怀疑,缺乏自信。直至成名之后这种症状才稍微缓解。
这里董卿的父亲很显然就是一位专制型的家长,这样养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经常表现的缺少主见和自信。
◇放任型养育方式:这种类型的家长几乎不会和孩子提出任何要求,允许孩子随时随意表达,这样孩子受到父母约束和控制比较少。
例如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熊孩子捣乱的时候家长是无法制止的,家长会说“管不了,管了也不听”这样的话,这就是典型的放任式养育下的家庭状态。
◇不作为养育方式:不作为养育方式和放任型养育有点相似,也是对孩子宽松并且没有任何要求的养育方式,最大的差异在于不作为养育方式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比较冷漠。
这类的家长经常沉浸在成人的压力之中,他们经常有问题需要处理导致对孩子既不管束也不回应,孩子在这个家庭经常是以“透明人”的角色生活着。
我身边有一个异省的同事,她的微信朋友圈的内容大多是夫妻两个各种秀恩爱,如果不说你一定不会知道她还有个八岁的女儿,有一天和她聊到孩子教育问题,她毫无兴趣,说自己给生活费就好了,剩下的爷爷奶奶会处理好的。
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因为依恋关系建立的缺失,长大后会呈现出“缺爱”“不会爱”“恐爱”的多种可能。
◆不同形式的养育方式,效果也不同美国心理学家们通过一项对学前儿童及养育者的研究发现权威型养育下的儿童发展的最好,他们表现的更加身心愉悦,有社会责任感,自立并且善于设定目标。
专制养育方式下的孩子容易情绪化,不喜欢社会合作,缺乏目标感。
放任型养育的孩子会比较冲动,并且有较强的攻击性,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自我控制能力。
而不作为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则更容易出现反社会倾向。
◆权威型养育是最佳的类型,在成为一名权威型养育的家长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是行为控制而非心理控制
在权威型养育中,家长是对孩子不当行为的制止而非心理上的打压。
比如孩子玩游戏时间过长,那么我们就需要关闭游戏机,而非是和孩子说“你再玩妈妈就不爱你了”“你就知道玩,啥都不会”诸如此类对孩子心理产生羞愧感,罪恶感及贬低自信的话语。
◇行为控制后情绪的共情
在权威型养育中,家长要扮演好“虎妈猫爸”的合体,毕竟遵守规矩的过程中孩子们总会有很多负面的小情绪,而家长需对这些小情绪有明确的回应,才能帮助孩子顺利的去度过遵守规矩的磨合期。
比如,孩子玩游戏时间过长,家长收走游戏机后孩子自然会很难过或者生气,家长此时要试着接纳孩子的这种抵触的情绪,并且在孩子身边做好陪伴,积极的和孩子做出情绪的反馈。
给出“我知道你很生气”“我看出你不开心了”之类的回复即可。
◇耐心解释立规矩的目的
在权威型养育中,家长的耐心和孩子去解释立规矩和遵守规矩的意义和目的,也是帮助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独立,自律的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
比如,孩子玩游戏时间过长,家长在进行行为控制和情绪安抚后,可以和孩子一直聊聊当时游戏时间的确定原因,及游戏时间长的坏处等等。
◇坚定执行不能犹豫
要知道在行为控制上坚定的执行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很多家长在做情绪同理和安抚时经常心软。
比如:收走游戏机孩子哭的很伤心,家长想他哭的太厉害了,要不再玩五分钟;孩子在超市哭着非要买一个东西,家长心想他哭的太厉害了,肯定很伤心要不就给他买了。
这样的话孩子得到的信息就是“哭,或者负面的情绪,可以帮助我得到一些好处”。所以如果要做权威型养育的家长一定要坚定执行不能犹豫。
家长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孩子的人生不是一场由家长设计好了的游戏,而是一段需要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是谁的旅程。家长只需要做好一名“智慧的顾问”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予以说明即可。
今日互动话题:你认为什么样的养育方式才是最科学和健康呢?你在和孩子互动上又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呢?期待你的分享和讨论。
————————————
在育儿过程中,大家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些知识和经验能够给你们有效的建议。关爱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长不可忽略的事。
我是雅雅妈妈,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每天分享育儿知识和经验。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