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家长如何做,才能满心欢喜?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妈妈,我不愿意去学习跆拳道,我不想去,我就不想去!”

“钱已经交上了,不想去也得去。”


当我在医馆交完费转过头就听到一名5岁左右的小男孩的央求声,但最后却被妈妈果断地拒绝了。而拒绝原因竟然是一句“钱已经交了,不想去也得去”。正是这句话,让我萌生了一种想法,中国的家长教育方式就是喜欢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利?惯性去操控孩子的人生,迫使孩子跟随自己意愿去成长吗?

其实在生活中,迫于想孩子学习,渴望他们成才的家长比比皆是。他们打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有着各种担忧,先是担心孩子营养不够,出生就怕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拼命高消费购买贵价奶粉,各类营养品供孩子食用。

直到孩子上幼儿园,接着就开始计划帮孩子报上各种“兴趣班”,而家长口中的所谓“兴趣班”也只是父母的兴趣而已。他们希望孩子得到多方面发展,希望挖掘孩子不为人知的天赋。但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几点:

1、孩子是否喜欢你所安排的兴趣班?

2、所报的兴趣培训班是否适合现阶段年龄的孩子?

3、所报读的兴趣班是否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而这一切都是家长的想法,而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尊重孩子的意愿。


就如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小欢喜》,在孩子的誓师大会上,乔英子在愿望气球上写上自己的爱好,站在一旁的父亲不仅大力支持英子的想法,并帮写上考上航天专业。看到父亲的支持,英子高兴得笑了。但被妈妈发现后,就马上夺过英子的笔,写上“清华”两大字,并要求英子写上700考分考清华的心愿。英子不停抗拒:“这是您的心愿,并不是我的心愿,不要把自己意愿强加到我身上。”最后在母女俩的争执下气球爆了,英子落泪,伤心的离开现场。妈妈却一副无奈而又不知所措的表情,脸上写满了对孩子学业上的担忧。

这时候的英子,就像被操控的“木偶”,她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失去了说话的权利,似乎整个人生都不属于她。在这次誓师大会上,她开始违背妈妈的意愿,遵从自己的高考意愿。

这种违背妈妈意愿的做法,在中国从古至今就被人们称为“反叛”。形容一个孩子对父母的不尊重,但细想,父母又何曾尊重过孩子呢?所有人都会指向孩子不听从父母之言,伤母亲的心,没有真正尽孝道。事情的真相其实是所有人都在剥夺孩子的人生选择的权利。

剧中除了英子,还有方一凡也是肩负着考上大学的重任,只是一凡性格开朗阳光,并没有因此而去强迫自己去迎合妈妈董文洁的要求,但是在誓师大会上,他在愿望气球上写上了几个大字“考上大学,报恩父母”,接着还大声宣读。

一凡一直爱好摄影,从来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业上,而在这次写上自己的目标是“报恩父母”,在孩子的内心里面,或者会为了尽孝道,而违背自己意愿,孩子因为爱父母,怕自己考不上理想大学,内心更害怕让父母失望,不想毁掉他们的心血。所以,最后跟随大家的意愿,写上父母和老师都喜欢的高考愿望,最后笑声连连。

季杨杨说了一句更让人感觉扎心的话:“你们一直都没在我身边,陪伴我的只有舅舅和姥姥,你们不是我的家长,我的家长是舅舅。”

孩子说出了这么一句肺苦之言,可想而知他们比起物质,更想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而不是在高考时才出现的家长。因为他们的突然出现,更让季杨杨感到受束博。写在他脸上的一直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让人感到难以靠近。

形成孩子性格冷酷是因为他自小就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对于父母陪伴上的缺失,他其实也一直记恨在心。对于高考,他更是不太上心。他似乎感觉到父母关心高考比爱自己更多。

孩子生下来从宝宝开始就是家长的“小玩偶”,直到上幼儿园就开启了知识的道路,开始注定将失去童年的快乐。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是让孩子自主、自由地从游戏中学习。所以现代幼儿园,一直主张孩子“玩中学”、“学中玩”。而教育家杜威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但在父母内心却大部分都希望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学会更多知识,为上小学打好基础。

所以,在从事幼儿教育的这几年间,我还会不时听到家长提问我幼儿园是否会教孩子写字等一系列关于学习的问题,甚至还会有家长拔苗助长的情况出现。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走在第一,不落后于人。从3岁开始就教孩子握笔写字,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百害无一利,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孩子在成长中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他们渐渐长大会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想法,他们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有自己的梦想目标。

在孩子处于童年时期就应该是沉浸在童年的快乐中,在上小学以后,孩子需要肩负的学业就会逐渐加重,家长在家庭中应该做到张弛有度,避免过渡把意愿转嫁到孩子身上。我认为父母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孩子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成长过程中会形成独自思考的能力。父母在沟通方面应该多从启发式提问开始,给予孩子更多选择的机会,尊重孩子的人生权利。

2、家长爱孩子,其实孩子更爱父母。只有父母在,孩子才能获得慢慢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源于父母的陪伴。就像剧中的季杨杨,从小缺失父母的陪伴,性格逐渐形成冷漠而让人难以接近。最后记恨父母对自己的不闻不问。其实在这个讯息发展飞速的年代,更多父母都是低头族,无时无刻都手机不离身,不管走到哪里,都把孩子丢在身后。所以,在我们要求孩子的同时,更要学会要求自己。

3、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几乎全家人都围绕着孩子转,各自都喜欢帮孩子筹划人生大计。但没想到自己的用心良苦,换来的是孩子的不领情。其实,这一切都是父母的自作主张,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内在感受。而父亲与母亲的想法更是存在对立关系,孩子生长在这个家庭中只会进退两难。在正面管教中有提及到一个可以使家庭融洽,使家庭成员都可以做到各司其职,并能促进彼此关系的方法。提议每周进行家庭会议,在家庭会议中,形成人人平等的关系,提出有效的沟通方式与出题问题的想法,这样做不但做到了彼此的尊重,还从而了解到各自的想法,得到了解决矛盾的好机会。

以前常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孩子是每个家庭生存的希望”。是的,因为我们都爱孩子。父母的爱是单纯的,而不是一种束博。所以,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会解放孩子,让孩子自由的飞翔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