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在陪孩子吗?家长的假性陪伴,正在让孩子越来越冷漠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最近,我出去玩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爸爸带着孩子在公园里遛弯,爸爸玩了一会儿感觉有点累了,于是掏出手机玩了起来。而女儿呢,则活蹦乱跳的到处跑,结果一个不小心,从台阶上滚了下来。孩子"哇哇"大哭,父亲这才发现女儿受伤了。

其实,类似的场景我并不是第一次见到,很多父母虽然看起来是在陪小孩子一起玩,但实际上呢,精力却并没有放在孩子身上。有调查数据显示,有70%的父母在陪孩子玩闹时会玩手机,孩子们甚至远不及手机重要。

甚至,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

孩子:我有个假妈妈。

妈妈:儿子,其实你是充话费送的。

手机:其实我才是亲生的。

尽管有98.4%以上的父母们认同「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一观点,但是父母却并没有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陪伴,大多数父母一直在用假性陪伴与孩子相处。

比如,父母们虽然推掉了同事的邀请,早早的下班回家做好了晚饭,但是在吃饭时,却一直紧紧的盯着电视;又或者带着孩子出去玩,却一直跟朋友聊天,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

虽然待在一起,但大家却各玩各的,这种掺着水分的陪伴,就是"假性陪伴"。

假性陪伴,让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

以前听朋友讲过一个故事,他的孩子一直很能闹腾,非常喜欢找爸爸妈妈说话聊天,让他很是烦恼。

因为上了一天班回来,确实是太累了,实在没有心情陪孩子玩闹,于是他就让孩子自己去看电视,或者把手机扔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玩。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很快就学会了自己跟自己玩。看着孩子安安静静的看电视、玩手机,朋友感觉一阵窃喜,因为他终于"自由"了!

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朋友发现不对劲了!孩子见到爸妈回来了,神情冷漠,甚至头也不抬,依然死死的盯着电视机。每天早上起床时,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拿起身边的手机,先刷一会儿。朋友把手机拿掉,孩子就会哇哇大哭。

他这时才意识到:孩子的心早已被手机和电视填满了!即便父母做了好吃的、送了她喜欢的玩具,孩子对于父母仍然很冷漠,因为在孩子的心里,父母不过是"送玩具的"。假性陪伴,造成了孩子和父母间的距离,让孩子无法接收到父母的爱意,甚至怀疑父母是否真的喜欢自己。

那么,高质量陪伴是怎样的呢?

01给孩子关注的爱

对于孩子来说,被关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便一句话不说,父母只要看着孩子,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孩子的世界里,被关注就等于被爱。

而假性陪伴最缺失的正是没有给到孩子关注,所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需要把的精力集中在孩子身上,暂时放下手边的其他事情。

我见过一个非常关心孩子的妈妈,她是公司的销售经理,平时不是在忙工作就是在外面出差,跟孩子相处的时间非常少。但是,只要她放假回家,就会推掉所有的工作,跟孩子认认真真的相处,甚至有时还会故意把手机关机,避免两人相处时被手机打扰。

虽然,我们不需要做到这么极端,但这位妈妈的做法却非常值得推荐。因为孩子能够持续被关注,就能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孩子自然是开心的、快乐的。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种陪伴才是高质量的,才是有价值的。

02耐心的陪伴

去书店买书时,我曾经看到过不少父母带着孩子一起看书,跟孩子一起看书,这显然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亲子活动。但是,有一些父母却显得非常没有耐心,比如,他们会这样说:"看完了没有?看完我要翻了!"又或者"还没看完?怎么这么慢?"孩子被催促得没了兴致,父母呢,还责怪孩子"看书慢",不理解孩子的良苦用心。

当然,也有一些非常聪明的父母,他们跟孩子一起读书时并不着急,一边看一边小声的向孩子提问:"这是什么呀?"孩子回答完,父母就鼓励几句,然后继续问;也有的父母会当孩子的老师,等孩子提问时,替孩子解答凝题。

但无论是哪一种,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孩子经常认真看书,就能很快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并且爱上读书。所以,经常这样跟孩子相处,不仅可以高质量的陪伴孩子,还能让孩子更有耐心、更加聪明。

03给予孩子及时的反馈

父母的反馈越及时,孩子的体验感就越好,陪伴的质量就越高。

想象一下人们为什么沉迷游戏就知道了,游戏的反馈是非常及时的,你每做一个动作就能得到一个反馈。比如,著名的贪吃蛇游戏,就是每吃掉一个食物,食物就会转移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及时反馈的机制很受大脑的喜欢,所以,我们总是忍不住沉迷游戏。

如果将及时反馈的机制取消呢?比如,玩贪吃蛇时,吃掉一个食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反馈,你还会喜欢玩吗?

同样的道理,如果父母的反馈太迟缓、太迟钝,找父母说话迟迟得不到反馈,孩子对父母的期待值也会下降。

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唤醒孩子的才华》一书中写道: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可以这样说,高质量的陪伴比任何名贵教育培训都更有价值,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往往不是父母在身边,而是父母全情投入的陪伴。所以,别再用假性陪伴"忽悠"孩子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