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往行人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光”
从前,看到路边贴的小告示,往往忍俊不禁。轮到我家小宝宝出生,晚上莫名哭闹时候,差点忍不住,也到路边去贴这几句民间流传下来的法宝歌谣。
有一次在地铁上,看到一个抱着宝宝的年轻的妈妈,突然宝宝哭闹起来,怎么哄也止不住,年轻的妈妈坐立不安,对车上的乘客一脸的无奈歉意。宝宝不会说话交流,莫名哭起来真是对妈妈们的折磨。
这样的经历每个妈妈都不会错过。
其实,哭是属于孩子的语言,是他们的情绪表达。孩子哭往往是需求没有被满足,如果家长能够读懂宝宝哭背后的表达意图,就不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育儿学家将宝宝哭的表达分为5个阶段,每个不同阶段,孩子的诉求不同,细细解读之后,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莫名的哭闹啦~
0~1岁:100位宝宝就有5位是「难养型」
哭是基于生理上的需求,研究发现,其中占5%都是属于气质敏感、天生难养型的宝宝,这个阶段要让宝贝减少哭的频率,最好的方式就是给足安全感,不要一直变动环境,尽量稳定主要照顾者的成员,多拥抱宝宝,发展良好的依附关系,负向情绪才会下降。
1~2岁:语言不够成熟,才会用「哭」来表达
这个阶段的爱哭,多半是语言表达不够成熟、话说不好,最怕回应没有被大人听到,就会越哭越强烈,来表达需求的迫切性。
建议这段时期的父母,要多用语言回应。例如:「哦~有看到你哭哭,你想要抱抱吗?」并增加一些非语言的手势与动作,像是:点点头、伸出手抱抱、脸部的微笑,多一点反馈给宝宝,让TA知道你已接收到讯息,这些回应也会让宝宝减缓爱哭的频率,及哭泣的强度。
2~3岁:坚持自我有主见,听不进去大人的话
在这个阶段,我们称为「负向情绪调节期」。这时候孩子的认知已开始发展,遇到很多事情常有自己的顺序及意见,容易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也很难接纳他人想法。
所以孩子会因为你禁止他做某件事,例如:不能跳沙发,他就会变得非常生气,当讲不赢的时候,就会用「哭」这件事跟你表达抗议。
这时候父母要想一个方法,让孩子知道听你的话是「更好」的。举例来说,当他在乱跳沙发,父母可以通过一个游戏引导他到沙发下(更安全的环境),陪他一起进行,孩子会因为更好玩的事所吸引。如此一来,问题就默默被解决,也不会一直陷入在自己的负向情绪。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要注意,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会急着想让你知道他的感受及想法。在教养语言上,要明确地告诉他:「好,我知道了,听到了」。不要有敷衍的态度带过,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骗不了啦!
3~4岁:吸引大人注意,常常故意捣蛋
这个时期孩子变得很聪明,也是最难教的年纪!常常一边捣蛋一边观察大人的反应,有时其实只是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孩子在操弄哭闹的背后,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可能是想要你陪玩、放下手边的工作,想要你更了解我、想要你的注意力都在我身上(而不是在弟妹身上)等等。
很多父母问:「为什么都已经会讲话了,还会故意呢?」有可能是,当他觉得口语表达无效,就会以此方式表达。
这个时期的宝宝需要的是陪伴和引导。当年龄逐渐长大,孩子的自主意识也就越强,想要的东西更多,这个阶段的孩子也不是父母的几句敷衍就能略过了。所以,家长更应该把精力放到孩子身上,放到和他们一起玩的事业上。
5岁以上:擅用同理心沟通,转移孩子负向情绪
这个阶段的孩子,「同理心」已开始成熟,对孩子要谈道理、也要谈感情。
例如:「你这样让妈妈好难过哦,你这样一直生气、一直哭,我也会很难过。」用感情的教育,去转移负向的情绪。当他观察到:我的情绪会影响到别人情绪的变化,这叫作「讲理也谈情」,就是同理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同理心沟通法的三大重点:
命令、禁止要减少,转换沟通会更好。
不要凡事都对着孩子说「你要…」「你不可以…」,把「你」改成「我」。例如:「我觉得怎样做,可能会更好!」、「我可以陪你一起努力看看!」
要教孩子尊重,先听孩子把话说完。
听完孩子的完整表达,就算是歪理、就算是顶嘴,也等他讲完后再修正他。等孩子又要反驳时,告诉他,爸爸妈妈已经先尊重他,他也应该相对的尊重。
这个阶段可以带着孩子大量了解情绪,透过不同的管道,而不只是单纯的说教,会让孩子更可以理解及学习。
哭,意味着孩子急于想与你进行沟通,如果家长选择置之不理或者只是一味地用言语呵止,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直至有一方妥协来结束这个难过的境遇。
如果换种方式,切身感受孩子的需求,找到他们的“哭点”,或生理需求,或物质需求,或情感需求,迎合他、解决他,这个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家长常常把“小恶魔”挂在嘴边,其实孩子是最容易满足的群体,身体舒适,有爱、有的玩,他们就会乖乖地变成你的小天使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