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采用这个育儿方法,我至今后悔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来源:宝印坊订阅号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究竟是什么育儿方法,让宝妈们至今后悔?

说到育儿,还真蛮有意思的。

自己带和老人带,相差的绝不仅仅是代沟。

隔着一辈,几乎即是隔着一个天下。

虽然我们坚持科学育儿,但时代发展太迅速,仅仅几年时间,被奉若神明的正确概念,现在很多已经被打破,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这其中,哭声免疫法(cry out)算是典型了。

01

记得我刚生完小小包不久,“哭声训练法”还蛮流行的。

简单的说就是:当宝宝哭闹时不要去抱,任由其哭泣一会,等到宝宝不哭了再去抱,让宝宝明白,不哭,才能得到父母的拥抱。听说这个名词时,我就心生怀疑,自己的孩子还不允许抱了?

这个理念是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提出的,他曾经说过,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这,简直是冷漠绝情的操作啊。

这样的冷漠教育首先在约翰·华生的家族里试验,你们猜怎么着?

“没有同情心和情绪上无法沟通。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说这话的可是约翰·华生的亲生儿子!

他们成年后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大儿子年仅30岁就自杀身亡了。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悲剧一直延续到了第三代。他的外孙女也酒精成瘾许多次想要结束生命。

约翰·华生的这个训练法在欧美流行一时,很多像《超级保姆》这样的电视节目,也很推崇。

但事实上,经过欧美人多年的观察,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因为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爱,长大成人后轻则出现匮乏安全感、睡眠障碍,重则出现了自闭症、精神分裂等症状。

细思极恐啊!

02

好在,另一位心理学家哈洛的猴子实验真正推翻了当年华生的错误。

哈洛将出生后的小猴子,交给两个“妈妈”来抚养:一个是仅能够给它提供奶水的铁丝妈妈;另一个是全身包着舒适的绒毛能够给它提供接触感的妈妈。

结果发现,每天24小时中有将近18小时,小恒河猴呆在能够给他抚触感的妈妈怀里;而只有三个小时,趴在能够给她奶水的妈妈怀里吸奶;其他时间在两边跑来跑去。

你看,连小猴子都愿意和那些能够给它提供接触感和依恋感的妈妈呆在一起,那小婴儿不也是吗?

母爱除了能给孩子奶水这样的生命支持外,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接触感和依恋感。

一个好妈妈,一定不是仅简单满足孩子的饥饿和干渴需求,它还应该包括对孩子的爱抚、接触和心理的关怀,这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

03

当然,在育儿路上,谁没栽过几个跟头?一致被公认的好妈妈马伊琍也在微博上表示后悔对大女儿用了“哭声免疫法”。

这篇文章中,她反思了自己如何盲目追捧育儿理念,最终导致孩子安全感建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状况:

我特别赞同她说的:

只要是个人,总有一天都会睡整觉,自己亲生的宝贝,在他最弱小最需要你的时候拥抱他安抚他,即使夜不成寐,相比他漫长的一生不值得吗?

孩子天生就会用他独特的方式呼唤父母,比如高声尖叫、哭泣、扔东西等,如果妈妈及时出现并且给予回应,抱住他拍拍他并安慰他,满足他的情感需要,那么孩子也会通过对妈妈的信任而获得长足的安全感 。

马司令说:回想08年时期中外流行的育儿理念,多么扭曲,出生起不让多抱孩子也不让摇晃,怕孩子从此依赖大人怀抱才肯睡;喂奶要三小时喂一次,导致大部分母乳妈妈看见宝宝一小时就饿,以为是自己奶水不够开始加奶粉,殊不知母乳极易消化,纯母乳宝宝一个多小时喂一次很正常。

还有月子里训练定时把尿,偶尔把到了就以为孩子学会了,其实孩子两岁左右括约肌才发育好懂得控制大小便,过早的把尿训练既对婴儿脊椎不好,又容易造成孩子尿频……各种规矩无疑是在制造军事化管理的标准宝宝!

现在的妹妹,未经任何训练,哭就抱,饿就喂,满一岁就已自然睡整觉也不吃夜奶,想来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么呀!

写给正在纠结或未来会为各种养育问题过于着急,或者总在跟别人的孩子比的妈妈,放松自己也放过孩子,在心里对自己说:孩子,你慢慢来!

是啊,我的孩子我做主。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无需纠结有没有按照书中方法育儿,因为没有一种方法会适合每一个孩子。

只要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感觉舒服,那就是最适合你的育儿方法。

所以啊,饿了就喂,孩子哭了就抱。

毕竟,能把孩子抱在怀里的日子没几年。

每每望着两只跑来跑去,你都不知道我有多遗憾,还没抱够,他们就这样长大了啊。

如果各位宝妈有任何不懂的问题,都可以留言哦,我会逐一给各位宝妈们讲解哦。

来源:宝印坊订阅号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