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不痒的“共情”有嘛用?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现在大家都说要看到孩子的感受,家长不好当,我也在努力改变自己,多关注孩子。我现在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的负能量太多,每天都抱怨作业多,学习压力大,不想上课外班,不想练琴。以前我肯定会批评她太娇气,现在我尝试着去看到她的感受,会共情地和她说:“宝贝,我理解你很累哦,有这么多课程要学,真是辛苦你。”

但是孩子听完之后有时反而不耐烦,说我们虚伪。我们理解孩子难道也错了吗?我们的方法有问题吗?

孩子不耐烦,是因为父母不仅没有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方法,还和她言语上共情“辛苦”,这种不痛不痒的“共情”在她眼里就是虚伪,有嘛用?

但还真有用,只不过就是不够用。

对孩子来讲,父母愿意倾听自己的负面情绪,是种幸福。她之所以有这样的情绪,说明已经不满足于此,她对家长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她和你们基本的互动还是可以的,虽然用的是抱怨和不耐烦,但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家长应该从这里看到曙光和机会。

对父母来讲,能够听到孩子的抱怨其实也是种幸福,如果有一天她把所有的心事都放在心里,那才后怕。抱怨是一个人向外界求助的信号,或希望得到关注和爱,或希望得到建议方案,通常情况下两者兼有。一般人能给到前者,就可以大大缓解对方的焦虑,如若给到后者(后者好的建议和方案中其实已经包含了满满的爱和关注),那就真是孩子的大幸啦!

与孩子有效共情对我们家长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方案说说容易,做做难,孩子需要我们言语和行动的双重支持,如果自身没有过硬的素质还真不行。所以养育孩子,表面上我们是引导方,其实同时也是受教方。因此当我们遇到上述问题时,是否可以想得再深入些?是否能够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建议?是否能够身体力行,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和先导?

我们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也是向前迈了一大步,与孩子一道前行,比不痛不痒的“共情”更有价值不是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