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看大,7岁看老:这些教育孩子的方法越早知道越好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3
"01

人们常常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有道理吗?3岁和7岁虽然只是一个概数,却已被证明是有道理的。

它简单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从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曾经做了一份报告,报告称,通过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3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曾经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所谓"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7岁之后,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

教育家塞德兹就说过一句话:

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所以,孩子的教育要从婴幼儿抓起,越早越好。

02

可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又犯难了,有时候会觉得委屈,甚至无奈。工作挣钱为了孩子,报班找家教为了孩子,就连出门旅行也是为了带孩子见见世面。

自从有了孩子,我们的生活就是围着孩子打转,可是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家长们一边怪自己孩子不听话,一边羡慕着别人家的孩子好像是天生的。

这种失落就如付出了很多心血准备考试,还是考的一团糟,好无助啊。老师告诉你,学习方法不正确,重点没抓住,事倍功半了。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自以为是的教育方法,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你喋喋不休的说教,你居高临下的命令,你恨铁不成钢的冷对都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他需要大人教会他如何生活,包括技能和经验,以及在社会的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事,但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家长施教的方式方法及态度影响着孩子的教育接收程度,这也往往被家长忽视了。那么,家长需要知道的积极育养方法有哪些呢?

03

1.平等看待孩子

鹏鹏的爸爸,生活中就有些大男子主义,每次四岁多的鹏鹏不听话,他就拿起戒尺:"手伸开,说!听不听话?"一戒尺下去孩子倒是乖巧了,可过了之后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哪了,继续重蹈覆辙,爸爸继续只顾命令、控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久而久之,孩子的错误没有得到纠正,反而因长期被大人命令、控制,而变得越来越叛逆。

我们应该平等地和孩子讨论事情,即便他们只有两三岁,不要高他们一等。用清晰、容易理解的语言让孩子知道发生了什么,自己错哪了,

要像对待另一个成人一样对待他们。这会得到孩子的配合,他们不愿意感到仅仅因为你是大人就可以控制他们的生活。如果能以尊重他们的方式与孩子交谈,他们也会发展出尊重和负责任的态度。

2. 身教甚于言传

还记得那个被称为"行走的小诗库"的萌娃王恒屹吗?5岁就认识3000多个汉字,还能熟背三、四百首古诗词,熟记180多个国家的国旗。大家纷纷感叹那是别人家的孩子,羡慕别人家的时候,你知道别人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吗?

小恒屹4岁时上综艺节目《开门大吉》时,她的奶奶就透露了家里平时教育孩子的方法。奶奶说:"在她很小的时候,要求家里人在孩子面前,不要玩游戏或者看手机,我们在孩子跟前,就是不愿意看书,也要拿个杂志或者报纸,就是要让他看到,我们大人都在看书"。

主持人小提总结说:"现场观众频频点头,父母和长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在家里做什么,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会成为像你这样的人"。

这下我们终于明白,小恒屹为什么小小年纪出口咏诗,表现的比同龄孩子都棒一大截,人家全家都在以身作则,想让孩子怎样,他们首先成为了怎样的人。

小孩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尤其是通过父母的行为。比起你所说的,你所做的更会影响和帮助他们发展你所期望的能力。因此家长在早教时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自己做好了,孩子也会跟着做好。

3.坚持原则不善变

五岁的小明喜欢跟着奶奶去超市买东西,要买抽中的玩具,奶奶不允许买,小明哭闹后,奶奶妥协了。以后,小明要做什么,若不被允许,他就会通过哭闹纠缠来达到目的。

你的孩子需要知道什么是能接受的,什么是不能接受的,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如果你某一天说这个不可以,另一天又屈服于压力允许孩子那么做,孩子就会感觉"不可以"做的事情只要达到某种条件或者做出某种行为,就能变成"可以"。

如果孩子们没有确定的规则,会觉得混乱和不安全,不知所措。为了了解你的底线,他们有可能会不断地试探,最终发展为挑衅行为。建立规则,让儿童知道什么是他们应该做的,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内在的稳定感和安全感。

4.创建积极的环境

孩子一直到六、七岁时才能真正理解"不可以"。在那之前,当你说"不可以在沙发上跳",他们往往只能接收到"在沙发上跳"。

告诉孩子你期望他做的,来替代你不希望他做的。如"请坐在沙发上"就是一个积极的信息。也可以说:"请在地毯上或花园里跳"。

儿童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需要有安全探索周围环境的自由。总是和孩子说不可以会抑制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给孩子准备一个安全、积极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尽情探索、体验。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将危险的东西移出他们能够碰触的范围。这样儿童不会听到"不可以",家长也不用总是担心。

当然,会有很多场合你可能需要制止孩子,以免他们受到伤害。无论如何,尽可能用积极的词汇来阻止不当行为。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被允许的事情上,这样他们能够继续保持创造性的探索。

5. 提供选择给孩子

我家里大清早曾经常常出现这样的剧情:"宝贝,洗脸走","不洗脸","必须洗,不洗别人会笑话","不洗,就不洗"。然后我们就强行拉宝宝洗脸,每次洗个脸都大哭大闹的。

有次,从闺蜜那取了点经,我改变了策略,变成了"宝贝,早上要用粉色的盆子还是绿色的盆子洗脸呢?是自己洗还是妈妈帮你洗?",有一天他突然说:"我要用绿色的盆子自己洗脸",慢慢的他都能自己主动洗脸了。

提供选择而非要求,可以避免很多冲突,选择也会让儿童觉得有力量。当然,提供的选择需要是大人可以接受的,而且是孩子能够理解的、简单的。

例如,比起要求"不要玩了,该去洗澡了",可以这样说:"你想带哪个玩具一起洗澡,是小皮球还是小黄鸭呢?",这样的选择放在孩子面前,孩子一般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到选择上,会忽略不愿洗澡的情绪。

总之,教育孩子要趁早,运用积极的育养方法,孩子会更乐意接受,家长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也会变得更容易。

愿你家的孩子,3岁的样子、7岁的样子,还是未来的样子,都不会令你担忧而焦虑。

<The End>

作者:夏筱崟,痴迷文字的80后巨蟹女,愿和大家一起拔节成长的职场妈妈,写真实有用的文字,做温暖有爱的自己。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