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孩子不独立,会是父母一辈子的痛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7
"


01

早晨路过幼儿园。

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紧紧搂着妈妈的腿,哭的嘴唇哆嗦直打嗝,糊满泪水的小脸憋得通红,还哽咽地说:“妈妈···你别走···妈妈!”

孩子妈妈蹲下身子给她擦眼泪,试图安抚她。女孩却努力抱着妈妈的脖子,哭地更大声:“妈妈我跟着你,我不去幼儿园!”

妈妈有些无奈地抱起孩子,匆忙地跟老师道别,离开了幼儿园。

想了想,这已经是我第四次在幼儿园目睹她们的“离别”了。看着小小的她,心里有点苦涩:这样依赖妈妈的她,以后该怎么学会独立呢?

为人父母,比起一味操心孩子的吃喝玩睡,更应该关心孩子能否开心且独立地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1500名儿童进行了30年的追踪调查,其中20%的人没有什么成就,还有20%的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这两组数据对比发现,成功者的优势不在智力的差异,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聪明的头脑不能决定一切,拥有独立的人格、坚韧不拔的性格才是成功的秘诀。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说过一句话: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独立,是父母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品格之一,足以让孩子受益一生。

02 学会独立的孩子,未来可期。

总是在父母庇护下生活的孩子,很难在生活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前几天黄磊地女儿多多又冲上了微博热搜,因为打耳洞、染发等,多多已经上过很多次热搜了,但是,这并不妨碍她优秀。

记得在《向往的生活》里,何炅和黄磊谈到“多多将来肯定有自己的社交圈”,黄磊不舍却理智地说了一句“要支持孩子们,让她们有自己的空间,对她们最好的爱就是放手。”

就是因为黄磊这句“给她们最好地爱就是放手”,才有了现在多才多艺的黄多多。

能唱会跳,能说会道,从小就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一直向往舞台的她已经可以自己创作剧本,前段时间还登台出演了自己的话剧。

多多的优秀,离不开爸爸黄磊的教育。在黄磊眼里,多多从来不止是自己的孩,他表示:“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对孩子的真爱,而溺爱和娇宠则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最大障碍,只会让孩子在未来中吃尽苦头。

而那些舍得放手的父母养育的孩子,大都非常优秀。

舍得放手的父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孩子”,因为他们的放手,孩子才能勇敢地扬帆远航。

03

学会独立的孩子,更懂感恩。

独立的孩子,在生活中更能懂得父母的苦心,理解爱的真谛,学会以一颗感恩的心反哺父母。

节目《少年说》中,藏族女孩鲁茸卓玛从香格里拉来到600公里之外的昆明读书。习惯了妈妈照顾的她,要学着一个人洗衣服,也没有人会在夜里给她盖被子。

穿了一整个星期的脏校服,她终于知道“衣服不是在水里漂一漂就能干净的”,自己在昆明生活学习的两年里,卓玛意识到:“是因为妈妈在我身后为我默默付出一切,生活才这样容易。”

卓玛向妈妈深情表白:“妈妈,我很感谢你,我会努力成为你的骄傲!”

从最初离家以为“妈妈不要我了”到现在暖心表白妈妈,卓玛的成长让台下的同学和亲人泪目,也一定会让妈妈感觉欣慰。因为在学会独立的同时,卓玛也学会了感恩。

心理学家罗伯特埃蒙斯说“感恩是一种欣赏生活中美好事物并表达感激之情的能力”。这种能力让孩子更容易感知幸福,更积极生活。拥有独立的人格,又有温暖的内心,孩子才能把未来的路越走越宽。

04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事,而是要从平时生活中一点一滴开始,润物细无声地将独立的意识教给孩子。

1. 父母要有界限感

所谓界限感,就是管好自己的事,不去随意插手孩子的事。独立的父母,才能教出独立的孩子,没有界限感,随意插手孩子任何事情的父母,只会养出“巨婴”。

有人说“你替孩子走过的路,最后都成了他们的坑”,这句话真的很对。

有界限感的第一点,就是在行动上让孩子学会独立,简单说,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父母习惯了做“保姆”,“养”取代了“育”,成为“养育”的重心,事事替孩子包办。

热播剧《都挺好》中,苏母对待儿子苏明成,可以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家务都不舍得他做。苏母的纵容和溺爱,造就了苏明成的“一事无成”,结婚以后还是一个妈宝男。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父母“授之以渔”,身体力行地教会孩子独立,才能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建立界限感的第二点,是思想上让孩子独立,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

小区一位邻居,孩子每天的任务就是学习,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做这些。”久而久之,不要说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连喝水吃饭都要等到邻居端到身旁才会动一动。

后来,谁去到邻居家都发现这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只会呆呆地坐着,在他的潜意识里早已经形成了“这不是我要做的事情”这样的思想。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灵魂,而不是父母的延伸。要教会孩子独立,就不可以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2. 父母适当“示弱”。

父母示弱,是从内心认识到孩子已经长大,孩子跟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应该信任孩子、尊重孩子,适时放手,学会退后。

示弱绝不是懦弱,而是面对孩子的一钟“策略”。

《妈妈是超人》中有这样一幕:胡可把安吉和小鱼儿叫到面前说“今天我特别的累,有一些家务需要你们来完成,可以吗?”兄弟俩一听,马上一本正经地做起了家务。

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说,孩子在1-3岁,就会形成关于自我的观念,开始寻找自我价值。而父母适当的示弱,并不会损害父母“威严”,反而能够让孩子感觉被需要,有自我价值感。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有一个人能走。

父母并不能陪伴孩子一生,教会孩子独立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成为独立又勇敢的人。

孩子不应该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他们应该像坚韧不拔的松柏,历经寒霜而依然傲立。

做一流的父母,懂得放手,才能让孩子成为自由翱翔的雄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