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畏难或三分钟热度?那是因为你不懂“尊重”的真谛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看到这个标题,是不是会有一些家长比较懵?

为什么孩子畏难或做事情三分钟热度,与我们懂不懂“尊重”有关系?

是的,这些不但有关系,而且我们不懂得“尊重”的真谛,还会妨碍到我们引导孩子走向“独立”、“勇敢”与“坚持”!

有的人说:“和小屁孩谈什么尊重,孩子就是需要管教!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还有的人说:“我经常看育儿书,我很尊重孩子,可是孩子却越来越没有规矩,都快无法无天了!老人们也都埋怨我太宠着孩子了。”

尊重孩子,不意味着不管教孩子,不意味着没有规则;尊重孩子,不意味着宠着孩子,事事要以孩子为先。

这一篇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尊重”,来分享一下如何面对孩子的畏难情绪与三分钟热度。

(一)不想学钢琴,就可以不学了吗?——尊重,不等于顺从!

很多人把“尊重孩子”会误认为“顺从孩子”或“溺爱孩子”。

让一个特别不喜欢钢琴的孩子,去学钢琴,这是强迫,这不是尊重。尊重,是要尊重到孩子的意愿,以及自主选择的权力,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但是,如果一个特别喜欢弹钢琴的孩子,在学习了一年半载之后,表示不想再继续学习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一些人认为尊重孩子,就是顺从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决定,让孩子停止学习。还有一些人认为要控制孩子,推着孩子往前走,不能三分钟热度,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坚持!

尊重,代表着对孩子整体的尊重,对孩子这个人的尊重,而不是顺从孩子的每个选择和每个决定。

那么,如何做到整体的尊重?如何尊重孩子这个人?

首先,我们要看到孩子的状态:

她是真的从喜欢钢琴变成了特别讨厌钢琴?还是最近练习的曲子太难,她想逃避练习的压力?或是她觉得总是反复练习指法或者固定的曲子,太枯燥了?

我们通过自己观察或者与孩子沟通,找到孩子真正想停下的原因,然后引导孩子看到改善的方法,或者思考真正放弃后的情况,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

网络图

比如:

(1)孩子真的非常厌恶弹钢琴

这种情况下,再强迫她继续学下去,她也许会非常不开心,甚至会影响到其他的学习动力。

那么我们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停止学习。

(2)新曲目难度太大

如果孩子是因为最近新学的曲目难度比较大,孩子有些压力和畏难情绪,那么我们要做的不是选择让孩子继续或是停止,而是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这个压力,迈过这个难关,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

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3)感觉频繁练习很枯燥

孩子若因为反复练习考级曲目或者指法,觉得很枯燥才不愿意继续的话,那我们可以和老师谈一谈,看是否加一些儿歌类的曲目,或者其他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的方法。兴趣保持住了,烦躁之情就会减淡很多,再加上孩子本身喜欢弹钢琴,自然也就不会去主动放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尊重了孩子,而且还培养了孩子的坚持与毅力!

网络图

(二)孩子不想写作业?——尊重,意味着支持!

尊重,不是孩子说她不喜欢了,我们就说“好好好,那就不学/做了。”

尊重,是我们要用心观察,看到孩子不想学/做背后的感受和需求,从而给孩子足够的支持与引导。

一个刚刚上了一年级的孩子,天天因为写作业而发愁或哭闹,怎么办?

“尊重”孩子,帮他写,让他停止发愁和哭闹?控制孩子,命令他必须写,哭也没有用,憋回去?

都不是!

我们要看到孩子发愁和哭闹背后的感受和需要!

不同的孩子,不想自己写作业的原因是不同的。

有的孩子,觉得玩的时间太少了,一想到写作业就感觉很烦;有的孩子,觉得作业太难了,一想到写作业就头大,不想面对;有的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反复叫妈妈,这道题不会了,那个字不认识了,想喝水了,把妈妈折腾地手忙脚乱,可是作业还没写多少……

不想写作业的孩子,背后的原因是不同的。

如果没有分析出孩子不想写作业背后的真正原因,我们无法做到真正的“尊重”,只能是“顺从”或者“控制”。

当我们意识到孩子不想写作业背后的原因,我们就能做到真正的尊重孩子。

网络图

(1)孩子非常喜欢玩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个时间规划,预算作业总时间,然后想一想什么时间段完成这些作业,完成之后的时间便是自由的玩耍时间。

量化到具体时长上,孩子就会有个直观的感受,知道我还有多少玩的时间,那么就没有那么排斥写作业了。

在这个阶段,我并不建议家长给孩子随意加作业,因为孩子好不容易完成了学校作业,想要玩了,结果家长又加了几项,孩子就会更烦,更不愿意写。

等到我们给孩子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之后,再与孩子沟通适当加作业的事情比较好。

网络图

(2)作业太难,孩子畏难

如果作业难度对于孩子来说,比较难,那么孩子也会表现出不爱写作业的状态。

如果我们觉察到孩子是因为作业太难而不想写,我们便要多花时间与心思去引导孩子学会理解与思考。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坐在孩子身边陪着他,及时给她引导(不是代劳)。

当孩子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提高了,作业对孩子没那么难了,那么孩子也便不存在不想写作业的问题了。

此时,一定不要去比较!

因为每一次比较,都会让孩子更加畏难,更加否定自己!

畏难的孩子,需要的是引导、鼓励和支持。

网络图

(3)写作业反复叫妈妈

有的孩子好不容易坐到了学习桌前,但是反复地叫妈妈。一会想喝水,一会说这个字不认识,一会让妈妈给削铅笔……

这些行为背后,往往都是孩子觉得妈妈陪自己的时候太短了!孩子觉察不到,也无法准确表述出来,只能用这些行为来引起妈妈的关注和陪伴。

孩子吃饭的胃口有大有小,同样,对于妈妈陪伴的需求也有大有小。

除去陪伴质量(如一边看手机一边陪孩子)的影响因素之外,有的孩子,在妈妈一天专心陪伴个小时他就非常满足了,可有的孩子陪五个小时还觉得不够。

对孩子不同的需求量,我们要有接纳的心态。

如果孩子觉得妈妈没有陪够,要求妈妈陪着写作业。

妈妈就可以思考:

现在是否有时间去陪孩子?现在没有的话,什么时候能抽出时间陪孩子?

然后与孩子认真沟通,商量出更好的适合彼此的陪伴时间和方式。

网络图

(三)真正的尊重,是完美的育儿方式!

尊重,不是遇到困难就同意他退缩,不喜欢就可以让他随便放弃。

尊重,是看到孩子的优缺点,在每个事情当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引导孩子不断走向独立与自信!

尊重,也不仅仅是尊重孩子。

尊重包括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情形。同时满足这三种尊重,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尊重。

(1)

你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了,孩子非要让你陪他玩玩具:

勉强自己陪着孩子玩,不是尊重;

告诉孩子妈妈很困,妈妈需要休息,自己先玩,过一会妈妈会陪着你好好玩,这才是尊重。

(2)

孩子生气了,大喊大叫:

当孩子在家里生气了,大喊大叫,那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愤怒的方式,只要没有脏话,没有伤害到其他人,那我们可以尊重和接纳;

但是当孩子在公众场合(如图书馆)生气了大喊大叫,如果放任孩子去发泄情绪,那不是尊重;让孩子换一种不影响他人的表达方式,或者尽快带着孩子离开当下环境,是一种尊重。

做到真正的尊重并不容易,我也在这条路上不断学习和摸索。

希望我们都能懂得尊重的含义,都能更好的引导孩子成长,同时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庭教育讲师,“同理心沟通”的践行者。我不是专家,我的文字是基于我的学习和实践而写,不一定全部准确,希望朋友们建设性的参考。如果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我很开心。若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