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家的女儿总是爱生气?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经常会有父母跟我诉苦:“我家女儿太喜欢生气了,动不动就生气,有时感觉莫名其妙的,真不知道拿她怎么办才好。”

其实,对于女孩来说,生气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她们情绪发展到了一定的成熟度,表现出来的一种基本情绪。但是,“爱生气”这个标签,是因为后天的家庭教育和教养方式被贴上去的。因为在生气的背后,往往是不被父母了解,情绪不被父母接受,心理上的问题得不到排解,久而久之,生气就成为一种恶性循环了。

比如,本来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你不愿意给她买,她觉得有点委屈,看起来不太高兴。你一看她那样子,也来气了,数落她家里一堆玩具都玩不过来还想买,连带着把她其他的坏毛病也拉出来批评了一番……最后,玩具没有买,她还挨了一顿批,可想而知,孩子的心情有多沮丧、多愤怒,表现的方式可能除了哭泣,还有发脾气,或者是扔东西。

当需求和感受一再被父母忽视,孩子就会频繁采用生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而父母只看到了表面,觉得我女儿怎么这么爱生气。

当孩子生气了,父母可能会用“一点不如意就发火”“动不动就生气”这样的话去责备孩子,其实,这样的指责是毫无意义的,弄懂孩子为什么生气才是关键。比如,是要求不被满足还是被批评了?是因为没有买到喜欢的玩具,或是因为刚才摔了一跤,现在还有点疼……

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找到突破口去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要求不被满足

孩子有些要求可能是合理的,因为父母本身的原因,却把它归为不合理。比如,孩子说好久没有去动物园了,这个周末我们去动物园玩儿吧,但是,父母可能已经有了其他安排。当孩子坚持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说,你怎么天天想着玩儿?这时候,孩子的合理要求似乎就变成了不合理的要求。还有些情况,是孩子的要求本身就不合理。比如,一再重复地买同类的玩具,或者天气很凉,她却要吃冰激凌……

不管是因为父母的原因而无法满足的合理要求,还是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拒绝的时候,都可以巧用一些方法。

比如:“妈妈觉得,这样做好像不太好……”

这种讨论的语气不会让孩子感受到简单粗暴的拒绝,会更愿意听你分析。

接着,你就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孩子,比如:“妈妈有个建议……”然后提出你认为更加合理的方案。孩子的要求虽然被拒绝了,但她有了第二选择,这样情绪有了一个缓冲和冷静期,不会因为要求没被满足就直接爆发。

经常受到父母的负面评价

有些父母觉得不能经常夸奖孩子,怕孩子骄傲,于是习惯给予女儿负面评价,长此以往,造成女孩的自我评价很低,形成自卑心理。自卑的女孩会很容易觉得别人是在针对她、否定她,所以就会刻意通过生气来表现强大和自尊。

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论中提出,孩子在发展主动探索时,若得到正面的赞赏,能够有效增强孩子的主动动机,有助于孩子发展健康的情绪;相反的,如果照顾者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是在探索,而大量禁止或责罚,孩子便容易产生挫折感并延长负面情绪停留的时间。

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理论,讨论的就是这种负面人格的养成。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处在被批评的环境下,就会像一所废弃的房子,本来只破了一扇窗,但没过多久,你再去观察,会发现其他窗户也都破了。

父母应该尽量避免对女孩进行负面评价,当孩子做错事了,不妨换一种方式去沟通。

比如,当她们犯错的时候,不要说“怎么又错了”或“这个错误你已经犯了好几次了”,而应说“下次一定会好的,加油”。

被忽视或不公平对待

女孩比较敏感,如果在家中感觉被忽略,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就容易有情绪、有脾气。

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多胎家庭,尤其大宝是女孩的家庭。建议多胎家庭一定要针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给予满足,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是爱他们的。

父母不倾听

一些家庭,常常什么都是父母说了算,孩子没有表达的权利,而且,父母很少关注孩子的意愿、感受和意见,这样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生活得很压抑,也会习惯用生气来表达对父母的不满。

一个朋友的女儿,从小就特别有主见,可是,朋友觉得小孩子应该听大人的,就经常压制孩子的想法,于是,她那个特别有主见的女儿就渐渐变成了一个“气包子”女儿,因为她的想法经常被扼杀,很多自己想说的和想做的,根本没有办法去实现。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发现,女孩爱生气,背后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生气其实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是她们的“原始语言”,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常常会以生气这种强烈的情绪来表达需求和感受。

那么,当女孩生气了,父母该如何做呢?

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在孩子生气的时候,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蹲下身告诉她们:“爸爸妈妈知道你很生气……”

当孩子的情绪得到了父母的回应,对于他们来说,在内心里已经打开了一个疏通的通道。不要因为女孩生气了,就责备或者冷处理,而是要理解她们内心的感受,无条件地陪伴她们,让她们有安全感,让她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通道里,女孩看到了父母的关注,才会卸下所有的“装备”,释放自己的想法。

释放情绪

父母会发现,当你蹲下来抱着女孩,或者跟她们说一句“妈妈知道”,换回来的往往是她们的大哭。其实,这是女孩在释放自己的情绪。

在孩子稍微平静下来之后,我们可以采取更好的办法,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是运动使孩子释放情绪。

有一次,女儿诺诺想用手工材料做一个礼物送给姥姥当生日礼物。可是,忙活了很久,最后还是失败了,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哭。

我问她:“怎么了,为什么哭啊?”

她低着头,沮丧地说:“没什么,我就是想哭,眼泪止不住。”

其实,诺诺是因为手工没有做好,心里产生了挫败感,她是用哭来释放挫败感带来的坏心情。

分析事件

等到孩子的情绪稳定,父母就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令她们生气的事件,经过前面的铺垫,这个时候再进行分析和说教,孩子很容易接受。

比如:“你是不是因为没有搭好积木而生气?”

“这个拼图对你来说,有一点难度,是吗?”

听到爸爸妈妈这样说,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关注自己的,他们懂得自己为什么生气。

解决问题

陪着女孩把令她生气的事件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分析问题的核心及触发她情绪的根源,引导她思考下次遇见类似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并告诉她,生气一定不是最好的办法。

这里拿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过程。

一个女孩因为小伙伴弄坏了她的芭比娃娃而生气。

首先,父母可以走到她身边,温柔地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其次,可以把她带到另外一个地方,问她是否愿意玩一个扔小石子的游戏。

孩子不愿意的话,父母也不要强迫,可以告诉她,妈妈这样做只是想让你开心一点。即使不愿意玩游戏,在听到这句话之后,她的情绪也会平复一些,如果孩子不愿意玩,一直在哭泣或者唠叨,温柔地抱着她,等她自己慢慢平复。

平复下来之后,你可以告诉她:“小朋友弄坏了你的芭比娃娃,肯定是他们不对,可是,生气会让你自己更难受,妈妈不愿意看到你这么难受。如果芭比娃娃无法修复了,妈妈可以再给你买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如果下次你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自己最心爱的娃娃,妈妈也是支持你的。”

妈妈不仅理解了女孩的情绪,也接纳了女孩的情绪,还尝试疏导,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丝毫没有批评。

而且,让女孩懂得了,生气的时候,自己可以怎么做。

从女孩生气的时候表现出的模式,可以判断她的人格特质,父母们可以根据这些特质,在教育女孩的时候,比较灵活地处理女孩的情绪问题。

从女孩生气的类型,也可以看出她们对应的人格特质:

◎ 默默生气型——消极对抗,容易放弃,不容易对事情负责。◎ 大哭大闹型——处理事情没耐心,挫折忍受度也较低。◎ 打人摔东西型——凡事喜欢动手,容易用武力解决问题。

了解了女孩的人格特质,父母们可以比较灵活地处理女孩的生气问题。

父母们还要注意一点,女孩学习和模仿情绪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来提供大量的练习。

为了女孩以后有较为健康的情绪发展,父母最好具有稳定的情绪,近10年已有大量脑科学研究证实,情绪是会感染的,生气的情绪,当然也会让女孩大量去学习和模仿。

女孩生气的时候,父母需要积极回应,等她们情绪平复后,再引导她们处理问题。只有这样,女孩在下一次遇见生气的事,才能够积极面对,用合适的方式去解决,把自己从怒气里“拯救”出来。

推荐阅读

《让女孩像女孩那样长大》

写给新一代中国父母的女孩养育指南

王丽 著,现代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

如果你也有女儿

也希望她内心强大、灵魂自由

那么这本书,你一定要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