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你越亲,才会越有这些“坏毛病”,家长可别会错了意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文|文儿

前段时间去闺蜜家做客,刚好赶上她家孩子从亲戚家待了两周回来,刚到的时候小家伙还挺腼腆,刚过二十分钟就跟妈妈身边撒起欢来了。好不容易中间把孩子打发走了,闺蜜跟我说,之前亲戚跟她打电话说,孩子特别听话,比家里的表哥还懂事,带起来一点都不费劲。闺蜜当时还挺开心,说这孩子难道真是一下子就长大了,简直比“变形记”还迅速啊。结果一回到家,闺蜜发现依旧是之前那个“烦人精”,甚至还变本加厉了。

虽然闺蜜说着“咬牙切齿”,但却听出了妈妈很受用的甜蜜感,大家平时肯定也都发现,不管孩子在外面表现得有多稳重懂事,回到家里也依旧是折腾爸妈的小魔头,一身的“坏毛病”。真相是孩子跟你越亲,才会越有这些“坏毛病”,家长可别会错了意。

一、在亲近的人面前,孩子都有哪些“坏毛病”?

■ 面对亲人,孩子总是“口不择言”

明明家长整天教育孩子要礼貌待人,说出口的话要在心里想一想,以免冒犯到别人或者出口伤人。但是在家里,孩子好像把这一切都忘在了脑后,说话专拣难听的,也不会考虑家长的感受,总是家里聊天谈话时的那个“话题终结者”。

家长还没针对这一点批评孩子呢,孩子就会立马反击“为什么你们能这样说我,我不能这样说你们呢”,教育孩子说话要考虑家长的感受,孩子就会说一家人说话还要顾忌那么多吗?面对这样的质问家长也哑口无言,在孩子的认知里,都是亲人说话不用想太多。

■ 面对亲人,孩子总是“行为放肆”

出门就是懂礼数眼力见儿一百分的孩子,只要回到家里关上门,立马变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的生活“低能儿”。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无论干什么,都要喊妈妈帮忙,网络调侃唯一一次找爸爸也是问“我妈呢”。

更不用说什么礼仪谦让了,在家里就是一个什么都需要被人伺候的小少爷小千金,只会跟在家长屁股后面来回转,光添麻烦不帮忙。每当家长批评孩子,得到的永远是在家里干什么都可以的回答,以至于孩子这样的表现总是令家长担心,一旦形成习惯,出门也难改了。

二、孩子只在家长面前毛病多,是因为关系太亲密

心理学上表明,正因为家是一个极度安全的区域,孩子对于家人这种亲密关系,会习惯性地展现自己最真实也最脆弱的一面。

尤其是在孩子的认知中,家庭以及父母都是可以无条件接受自己包容自己的,所以无论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不会被家人所抛弃。不是所有家庭的孩子都会是这样的认知,如果孩子对家长展示的毛病很多,只是因为关系太亲近,家长可以庆幸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充满爱和归属感的家庭环境。

因为孩子感到安全,潜意识才会放下所有顾忌去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三、家长该怎么去对待孩子的这些“坏毛病”呢?

■ 不要立马就斥责

很多暴躁易怒的家长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容易把这种行为当做孩子在跟家长对着干,不听话,然后对孩子大声斥责,这样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就比较武断的处理方法是不可取的。在育儿权威专家西尔斯的书中有提到,家长必须学会怎样去接受和理解孩子们的情感。孩子被斥责后,会感到不被理解,渐渐压抑自己的情感封闭内心,这种情况会更糟。

■ 要正确引导

在明白了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之后,家长可以根据这种方式是否恰当做出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可以用一种比较温和舒适的方式,让家人接受他的情感表达。让孩子明白,越是感到安全的,拥有亲密关系的家人,才越需要认真对待和珍惜。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只有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达成一致,才能获得舒适的相处方式。

四、由于孩子的“坏毛病”,家长也享受着“被需要”

孩子跟家长越亲越表现出来的这些“坏毛病”,不仅是孩子对于所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安全感,家长也从孩子的这种甜蜜的“折磨”中,享受到了“被需要”的感觉。

虽然时常会头疼,但是不用太过担心,孩子内心是有自己的判断和分寸感的,从家人只是特定的针对对象就可以看出来。只要家长给孩子一个正向的引导,清晰表明自己对孩子的需求和期待,孩子也会慢慢改变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

各位家长们也有这种甜蜜的负担吗?孩子都向你们展示了什么“坏毛病”呢?

-----------------------

关注【小屁孩儿】,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性格发展、家庭教育、双商开发,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定期给您奉上实用教育小贴士,让你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