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椰子麻麻
转眼暑假就要过完了,再过两天大朋友小朋友们就要正式开学了。
每年9月伴随着新学年的开始,“有经验”的家长已经蠢蠢欲动开始给老师们准备红包了,“没经验”的家长们则是急着咨询身边的“过来人”:送多少合适?怎么送合适?
就在今天还有个读者朋友私信我说:孩子9月份就要开始上幼儿园了,过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红包,不送的话孩子会不会被欺负。
家长给老师送礼是什么心理?▲ 希望孩子被重视
大多数家长选择给老师送礼都是抱着 “礼尚往来”这一想法,觉得我给你送了礼,你收了,那你就得对我好点儿。
并且这个技能在职场上用起来游刃有余,想着用在孩子的教育上肯定没问题。
生怕自己没把老师打点好,孩子会得不到重视甚至被欺负。
殊不知,自己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对老师极大的不信任,只要不信任才会希望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安全感,通过红包来让内心踏实。
我相信任何一个有师德的老师都不会希望自己在家长心中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形象,毕竟教师这个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它很神圣。
▲ 纯跟风
相比上面这种“见多了世面”的人精家长,还有一种家长就显得无辜又无奈了。
心理上并不接受送礼、塞红包这种方式,认为没必要,可是看着身边的家长们都送了,自己不送也不合适啊!
显得自己没把老师当回事,没把学校当回事啊!
这怎么行呢,不行不行,虽然心里很拒绝行动却很诚实----人家都送了,我们不能不送。
送,还是不送,这是个问题家长们一厢情愿都觉得自己为孩子做了明智之举,但作为老师来说,真的是坐等过节“捞一笔”吗?
知乎里有一个问答
“据说现在城市里小学老师收红包现象很普遍,是这样吗?”
总共有400多条回答,其中有一大半答题者是老师。
这些老师们也都回答的很接地气,内容也基本相似:现金红包不可能收,不是不需要钱,而是没必要为了这点儿钱触犯校规还弄垮自己的形象。
我大学时读的是英语教育专业师范院校,不少同学都去当英语老师了,我问过好几个同学这个问题,回答基本跟知乎上那些老师的论调差不多。
一些不太贵重的表达心意的礼物,像是特产、保温杯、文具一类,他们会看情况适当收,毕竟什么都拒绝太不近人情,可遇到给现金、购物卡之类的是绝对不会收的,一方面学校现在管控严格,另一方面干了这一行就要对得起这个职业。
老师到底希望家长送什么礼物?▲ 送“信任”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人们得到信息越来越容易,关于幼儿园的负面新闻也是时有发生。
又是“虐童”又是“过期食品”的,弄的家长们人心惶惶。
但我们要知道,这些毕竟是个例,不代表整体。
而且出了这些新闻反而更能监督幼儿园越做越规范,也未尝不是好事。
其实对老师来说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长们的信任和认可,既然选择了这幼儿园,就相信他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照顾和最好的教育。
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 送“教养”
我身边的老师还真是不少,我的外婆是中学数学老师,大学同学和前同事也有很多都是老师,并且教授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
我问过一个在中学担任班主任的闺蜜:“你们当老师会不会偏心啊?”
她的回答都是:
“肯定会!但不是偏那些送了礼的,偏的是成绩好、又懂事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孩子会更关注,不希望好好的苗子在自己手上糟蹋了。相反,那些整天调皮捣蛋、父母也不怎么管却还总想着给老师塞红包来解决问题的,是最让人头疼的了!特别难处理!其实面对这样的家长,我只想说您要是多费点儿心就是帮我大忙了!”
可见,红包并不能解决问题。有这个精力研究怎么讨好老师,不如多花点时间好好教育孩子,提升孩子的软实力。
对于老师来说,如果能带到一个听话、懂事、爱学习的孩子(如何让孩子爱学习,可参看孩子大喊“我喜欢写作业”,“学霸”都是天生的?关键在培养),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 送“不打扰”
刚入园的家长们总是比孩子更焦虑,尤其是玻璃心的妈妈们。
自己的宝贝在家的时候都是几个人围着转,上了幼儿园30几个孩子只有4个老师,这可怎么办呀。
吃饭吃的好吗?上厕所没问题吗?今天哭了吗?跟小朋友相处的怎么样?
家长们有事没事就要给老师发微信、打电话了解孩子情况。
可是一个班30几个孩子,如果每个家长都这样问,老师哪还有休息的时间。
所以互相体谅,尽量不在工作时间以外打扰老师,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椰子麻麻写在最后:椰子入园前的家长会上,园长专门提了送礼的问题,说幼儿园有明确规定,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向老师送礼,他们更希望得到的礼物是家长们积极的配合和理解,或者孩子们亲手做的手工礼物。
目前椰子正式入园已经两周,他适应的非常好各方面表现都很棒,这离不开老师的专业和耐心,也离不开我们良好的家庭教育。
每天去幼儿园接送孩子,都能听到老师由衷的夸赞,觉得带椰子这样的孩子实在太省心,我想对老师来说,能多遇到几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就是最大的奖励了。
家长如果能在孩子教育上多一点用心,能给老师多一点理解,其实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那今年的教师节究竟送什么呢?
不如和孩子一起为老师们每人准备一张精心制作的贺卡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