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父母焦虑的根源:永远只看到孩子的缺点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妈妈们的聊天总是围绕着孩子,互相抱怨着自家孩子的各种缺点,可对这些事我们却无能为力,心中的焦虑不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总是对孩子有着美好的期许,然后就会把这种愿望变成塑造孩子的目标,而如此理直气壮把这些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最大幌子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

听起来似乎这是爱,但这份爱好沉重,而且是一份有条件的爱,父母给予孩子的难道不应该是无条件的爱吗?




1


在孩子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总希望她能按着我们的想法按部就班,以为这样就不会出错。

因为相较于孩子,我们是那么的有经验,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希望用这种最快速的方法告诉他们答案。

可我们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也是对父母给的答案视而不见,选择按自己的方法去试一试。

也许最后会换来一句,“我早就跟你说了,你不信”,但我们心甘情愿错过,我们想走自己选的路,而不是父母选的,也更愿意听到父母说,“没关系孩子,我们理解支持你” 。

在世上父母的眼里应该没有完美的孩子,因为怎么挑都是毛病,可在孩子的眼里我们个个都是完美的父母,哪怕我们的缺点再多,孩子看到的也只有优点。

讲到这,好像觉得太不公平,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呢?

哪怕考了99分,也有1分的粗心,你没看到其他99分的努力吗?你关心过丢失那1分背后真正的原因吗?又或者满分真的那么重要吗?




2


首先,试着列出孩子令你头痛的缺点:

害羞、敏感、胆小、易怒、

不听话、不专心、爱哭、爱抱…


接着,把这些缺点转化成褒义的说法:


害羞,她只是有些慢热,熟悉之后也可以很好的融入集体。

敏感,她很善于观察新环境,可以马上察觉出他人的心情。

胆小,她只是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很谨慎,多给她一些时间。

不听话,她很有主见,并且很坚持,不该用身份强迫她听话,在这个不太平的年代,我希望你一辈子都不要听任何人的话!

易怒,不开心不是很正常吗?只能说我碰到她的底线了,而我却没搞明白她的底线在哪?生气的时候就应该发火,憋出内伤的讨好型人格真没什么好的。

不专心,孩子不就是兴趣爱好广泛吗?不专心只能说明不感兴趣,我们这么一大把年纪工作的时候不也是经常偷看网页聊天吗?要把不感兴趣的事情还能专心完成,需要一点耐心。

爱哭,谁伤心难过的时候不哭呢?为什么总叫人不哭不哭没事?谁和你说的没事?不懂人家难过什么还瞎安慰,怪不得我们活了几十年后难过都不敢哭了,表达情绪和发泄有错吗?

爱抱,就问哪个小孩不爱抱?哪个小孩不粘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依恋关系,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等她不要你抱的时候,你想抱人家还嫌你烦了吧。

最后,列出孩子的优点(尽可能多)

可爱、谨慎、勇敢、有同情心、

懂礼貌、理解表达能力好、爱阅读、

敢于表达自己、兴趣广泛、有主见、

动手能力强、乐于分享…


有没发现,真的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优缺点也是相对的,当觉得孩子身上哪哪都是缺点的时候,你每天就焦虑要怎么改造他们。

然而当你把这些缺点用褒义的方式来形容时,缺点竟然都变成了优点,是不是瞬间觉得孩子怎么那么优秀?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不属于于任何人,也不需要替谁去完成谁年轻时未完成的梦。

只要你换个角度和心态,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她的闪光点,只是你自己看不到而已。




3


我们希望孩子做的更好,想给他一条捷径,初衷固然好,但他们的人生需要自己去丈量,我们无法替她完成,更无法替她感知。

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性格,我们只是习惯性的认为哪些性格是好的,哪些性格是不好的,实际上性格不应该有好坏之分,外向不一定就会成才,内向的科学家也比比皆是。

我们固执的想去改变他们,然而,堪忧的结果让我们疲惫,却从未想过应该去保护这些天生的性格优势。

因材施教才是我们真正该去学习的,孩子不需要我们的塑造,那些被抹去棱角,毫无个性和张力的灵魂,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4


也许,你口中那个满是缺点的孩子,正是别人口中满是优点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请放松,焦虑的情绪只会转移给孩子,而她也会一再做出让你不满的事,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你把孩子的缺点转化成优点,似乎你已经没有焦虑的必要了,不是吗?

下次别人夸自家孩子的时候,一定及时给予肯定,中国式谦虚真的不可取,应该让孩子知道在父母眼里自己是优秀的。

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C妈,能理性写干货,也能走心写鸡汤,带你走出育儿误区,远离焦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