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曾坦言道:“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导一个孩子成人更伟大的职责了。”诚然,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延续,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孩子从牙牙学语长成一个独立自主、举止稳重、适应社会的大人,懂得并遵守社会全体成员普遍认可的公共道德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高铁上孩子大声哭闹打扰到其他乘客的新闻屡见不鲜,有的乘客因为实在无法忍受批评了孩子反而遭受孩子家长的白眼和辱骂,更有甚者因孩子在车内吵闹跑跳,导致乘客和家长互殴,此类事件发生之频繁着实令人心寒。
高铁是一个公共环境,笔者认为,乘客花了钱希望能够享受一段轻松愉悦的旅途,而不是为了来听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哭闹嬉笑的,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基本的公共道德行为。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这样一件事。
前段时间我在家附近乘坐公交车,坐在我身后的男孩大约7岁大,拿着一个塑料小喇叭对着我的脑袋一阵猛吹,整个车厢响彻了塑料喇叭尖锐刺耳的聒噪声,而坐在身旁的大人更是熟视无睹、面不改色地滑着手机。
反观我在台北时的一段遭遇。那是一趟开往台北动物园的公交车,期间上来了一位母亲提着一个手提包,带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我身旁还留有一个空位,这位妈妈便安顿孩子坐在了我的身旁,而自己提着包扶着栏杆站在一旁。车发动了,孩子兴奋地喊道:“耶!我们要去动物园看大象了!”话音刚落,这位妈妈便迅疾地抬起那只提着手提包的手在车身摇摇晃晃的情况下,艰难地对孩子比了一个“嘘”(安静)的手势。又给了孩子一个浅淡又耐人寻味的微笑,孩子便降低了音量,悄咪咪地将头往妈妈那儿探,抬起头委屈地说道:“对不起。”
接下来孩子不再吵闹了,他和妈妈压低着音量交谈着,但毕竟是三岁孩子,兴奋的他不时摆着双腿,有时候不小心将小鞋子踢到了我的腿。我本身是不以为意的,在我看来小朋友去动物园玩,开心兴奋是太正常的事了,我不愿这位母亲责骂孩子,便转过头故意装作没有看到。
而这位妈妈竟没有忽略孩子这细微的动作,而是声音轻悄而又富有力度地对孩子说道:“不可以再这样,你发现了没有,你打扰到姐姐了。”这时我才连忙回过头,对这位母亲淡然一笑,表示我并不介意。而这位母亲则是更加礼貌地和我说了句,小姐很对不起,打扰到你了。随后又神情略显严肃,但仍然用轻悄而又坚定的语气俯下身对孩子说道:“你不可以再这样了,你在公共区域打扰到别人了应该怎么做?”
听了妈妈这样一番话,孩子便转过头一脸抱歉地和我说,姐姐对不起。此后孩子便乖巧地坐在了位置上,时不时和妈妈故意压低着音量但难掩兴奋之情地交流着自己去动物园想要见到的动物。
这件事一直让我的心里暖暖的。诚然,孩子在公共场所是否知礼懂礼,是否讲道德、守规范,都离不开他背后的家庭的教育。
前段时间发生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位来自宁波的妈妈带着一岁半的孩子乘坐飞机,给同一机舱的每位旅客都发放了一个小袋子,袋子里装着的是一些糖果和一副耳塞,并附上了一张令人暖心的卡片,上面写道: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感到心中仿佛有一汩暖流喷薄而出。举动虽小、礼物虽轻,却体现了这位母亲对待陌生人的细致与温柔,这样对他人抱有善意和尊重的家长教导出来的孩子也必然是真正懂事知礼的。果不其然,孩子一路上都在安静地看书或者是看ipad,非常乖巧。
家长如遇到孩子在公共场合喧闹应该如何应对?
1. 我们可以效仿这位母亲的做法,出行时准备也为身边的乘客准备一些此类小礼物。
2. 在孩子吵闹时,家长主动对身边的人表达歉意,很多网友表示即便被小孩吵闹所打扰,但家长如果有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那么自己的忍耐程度也会提高。
3.家长平时就要以身作则,例如在公共场所利用手机看剧时戴上耳机,打电话时控制好语气和音量,让孩子明白在公共场所要轻声细语,不可以大声喧哗、打扰其他人。
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公共道德意识的人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学校长期的教导,更需要家长言传身教。一个在公共场所不顾及他人感受、自私地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的人是很难融入社会、很难受到别人的尊敬和认可的。
公共道德意识从小培养,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本文为原创文章,图片均来自网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