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为什么越爱越容易导致恨?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文/小玫瑰

今天看到朋友圈的真实故事:一个女儿,父母 省吃俭用供她去英国读高中、读大学和读硕士。硕士毕业后,思维彻底西化了,现在是和男朋友周游列国,喜欢哪里就去哪里打零工,不买房不买车,有钱就花,从来没有积蓄,也不回国看父母。

而她的父母虽说是工薪阶层,但一生的积蓄都花在女儿的教育上了,30多年依旧蜗居在单位分配的老公房里,60平米,低矮漆黑破旧。生病了看不到女儿的人影,更别提孝顺了。

看到这个故事特别让人悲伤。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一些父母如此的溺爱孩子?

1、父母溺爱孩子的起因是什么?

不让孩子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孩子想要什么,就给她买买买,看不得孩子“吃苦”。孩子是天,是地,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为什么父母如此的去满足他们?

因为大多数的父母他们自己的童年比较苦,当自己有了孩子后,就不想让孩子再经历那种苦楚,于是拼命照顾孩子,满足她一切的需求。他们把自己的内心的东西投射到孩子身上,看起来他们是不让自己现实的孩子吃苦,其实是不想让自己“内在的小孩”吃苦。

2、溺爱长大的孩子通常会怎么样?

1、挫折商低:一遇到挫折就逃避,躲在家中不出门。

童年的他,可能是家里的“小上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要什么父母就给买什么。从来没有受过指责和打骂。小到和邻居的小朋友打架,大到读书,父母都能帮他去摆平。但是当他离开家后,很少有人愿意去接受他的颐指气使,一旦他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难以去交友、学习甚至是恋爱,去实现他的价值。那时候,他的世界观就会崩塌。

2、在家里脾气很大,容易对父母发脾气,窝里横。

看到一则新闻,沈阳一名16岁的男生,因为送快递的父亲买不起自己想要的手机,把他拦在家门口外,指着鼻子破口大骂。骂他没用、没出息、窝囊。那些恶毒肮脏的字眼,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儿子该对父亲说过的话。

他高高在上的样子,让人感觉他才是那个当爹的,最后他甚至逼着自己父亲给他下跪。

这一幕真的让人难以置信!

还有新闻经常报道过这一类现象:男孩子工作不好好做,吊儿郎当的,家里没钱却月月光,对朋友请客吃饭讲义气。钱花光了,就回家找老父亲、老母亲要,不给就对父亲、母亲大打出手、拳打脚踢。实在让人心寒。

为什么受宠爱的孩子最后反而和父母成为了生死敌人?作为父母有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3、如何去正确的爱孩子?

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中谈到:0~1.5岁的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是培育安全感,1.5岁~3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育他们的自主能力。父母要承认一个事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自己的附属品。

在孩子0~1.5岁时,小到蹒跚学步,大到拿一个十米外的玩具,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因为你无法替他去处理所有生活的难题,小到替他学习,大到替他去选择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

在1.5岁~3岁时,小孩子会致力于探索一个问题:我是谁?在18岁成人之前,他就会形成自己的感觉、能力和思想……父母那时候应该尊重他的独立性,尊重他的自我感觉,让孩子找到他在这个社会上最合适的位置,知道他在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奋斗,而不是为了父母而活。

父母有时候为子女煞费苦心的安排好的一切,可能并一定是孩子真正想要的。而只有孩子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只有他为自己活得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简而言之,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长需要。你可以给孩子建议,但必须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自我独立和成长。

很多父母都会说这么一句话:“我做得一切都是为了你。”可是这一切并不一定都是孩子想要的。

所有的爱,如果过度的满足,只会变成一种阻碍。而当父母阻碍了孩子的成长,那些所谓的爱就容易导致满满的恨意。

—END

作者简介:小玫瑰,92年姑娘,医务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梦想执笔走天涯,看一看世间繁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