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6岁女儿顶嘴,被爸爸暴打致死:犯错的孩子到底该怎样罚?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海南万宁一个6岁女孩因写作业时,不断被父亲责骂,忍不住顶了几句嘴,父亲勃然大怒,将她踹翻在地,狠狠抽打了一个半小时,最终活活打死。

父亲打累了,还对躺在地上的女儿说:“别装了,快起来。”孩子用尽力气,说了最后一句话:“爸爸,我起不来了。”

据了解,父亲蒋某,曾因抢劫入狱五年,妻子离家出走。女儿出生时,他还在狱中。出狱后,常年在外打工,就在他回来不到两天,悲剧就发生了。无辜的孩子只不过顶了几句嘴,就成了爸爸暴怒之下的牺牲品。

21世纪的今天,“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仍被好多家庭奉为教育法宝,无视孩子的个性和人格,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打着“为了你好”的幌子,孩子稍有不对,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暴怒之下不计后果,常常一发不可收拾,导致孩子被打致死的惨剧不断发生。

悦悦是个5岁的小女孩。一天幼儿园放学后,老师给妈妈打电话,说悦悦在幼儿园偷看同学撒尿。妈妈听了很生气,用衣架狠狠打她,还抓住她的衣领,怼她肚子,悦悦后退几步重重地坐在地上,大哭不止。

晚上,妈妈见悦悦跪在马桶边,头歪在马桶里,便问“你怎么啦?”悦悦吓的赶紧站起来,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刚走两步,就重重摔倒在地。

妈妈见不对劲儿,急忙把女儿送到医院救治。但为时已晚,悦悦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悦悦系钝性外力作用致肝破裂出血而死亡。

一个天真活泼的生命就此陨落,妈妈崩溃大哭:为什么自己下手这么重?

孩子犯错后,适当惩罚很有必要,但是,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的手段有很多种,体罚只是其中最原始、最无奈、也可以说是父母最无能的一种手段。

虽然打孩子,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孩子听家长话,让怎样就怎样,但是,孩子怕的只是挨打,并不是怕自己的不当行为造成怎样的影响,对自己和他人带来怎样的麻烦和不利。

如果没有从根源意识到行为不当的话,那么,类似的行为,还会再犯,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体罚孩子,长远来看,有百害而无一利,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损害性影响。

那么,孩子犯错,要不要惩罚,该怎样惩罚孩子呢?

答案是肯定的,孩子犯错,惩罚是必须的,但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惩罚的及时性

发现孩子犯错,要第一时间指出来 ,让孩子承担该承担的后果。

比如,有的孩子打人,要第一时间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被打的人会受伤,会不开心。让孩子体会到因自己行为的不当,给别人造成的困扰和痛苦,让孩子将心比心,把过错和愧疚结合起来,加深对过错的认知。

不要孩子犯错也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攒到一起算总帐,时间长了,孩子对错误都忘记了,再惩罚,孩子会觉得委屈,不服管。

惩罚的针对性

对犯错孩子的惩罚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不要翻旧帐,老帐新帐一起算,那样,孩子会很困惑,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哪了,惩罚孩子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惩罚孩子不要过度,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像上面提到悦悦,五岁的她还不明白为什么其它小朋友撒尿不能看,家长要耐心和孩子讲清楚,因为这件事,妈妈就大发脾气,对孩子一顿暴打,实在太不该。

惩罚的辅助性

与奖励一样,惩罚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但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慎重使用,恰当使用,不可常用、甚至滥用。惩罚的形式有很多种,绝不单单是打骂,可以直接惩罚,比如,之前承诺的去动物园取消,或者让孩子写检查、重做没做好的事等等 。

在这些惩罚手段里,最有效,就是“自然后果惩罚法”。

对犯错的孩子不给以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承受自然后果,感受到不愉快,甚至痛苦,从而懊悔,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比如,有的孩子丢三落四,总忘带文具、课本、试卷等,有的家长发现后,怕耽误孩子学习,就赶快送到学校,实际上,这样并不利于孩子坏习惯的改掉。

莫不如狠下心,让孩子因为不带学习用品,受到老师的批评,无法正常学习,让孩子承担这个后果,长“记性”,下次不再犯。

无论如何,孩子犯错就该承担后果,接受惩罚。

但是,为人父母一定要明白,惩罚孩子是为了帮孩子改正问题,下次不再犯,惩罚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是爱我的,只是我的做错了,需要付出代价”。即使我做错了,也不会失去父母的爱,别因为孩子犯错,就冷言冷语,伤了亲情,更不要像上面提到的父母,殴打孩子致死,悔之晚矣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