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熊孩子和乖孩子是如何形成个性的?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作者:可乐妈

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们到底是如何形成自己的个性呢?他们的呈现出来的样子都是先天遗传加上后天父母教养而成的吗?

现在的育儿环境压力过大,相信很多妈妈在午夜梦回时,看着沉睡中的孩子和丈夫,偶尔也有鲁迅先生写 “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愁苦。

01

我们经常很快对一个哭闹的孩子失去耐心,总是希望所有的孩子最好都是统一的彬彬有礼,安静守秩序;对于在公众场所玩闹或者捣乱的孩子,很容易给他们的家长贴上“养育无能”的标签,而即使成人后,工作或感情方面出了问题,也要归结于原生家庭。

大部分人认为孩子乖、听话,成绩优异、有所成就是育儿有方;熊孩子统统是养育不当。

《造化:孩子是如何形成个性的》这本书的作者就不这么认为,作者柏蒂·璐·柏特纳尔,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阿德勒学说研究及实践者。作者根据自己40年家庭咨询实例分析,了解孩子在家庭、社会中多种因素下个性的形成过程后,使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阿德勒的理论。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是画作,也是创作画作的艺术家。孩子是才是创造自己个性的主导者。通过这本书,我们对孩子个性形成的过程有个大概的了解。

02

书中以小女孩苏茜为例,通俗直白得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创造力是如何超越自己的先天条件和成长环境,用创造性的力量塑造自己的独特个性。

苏茜是个新生儿,有一头和其他家庭成员不一样的红头发,大腿上有胎记,而且是左撇子。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苏茜观察,并整理这些资料,观察周遭发生的一切,并开始设计自己的个性。

苏茜创造自我的原材料是父母、兄弟姐妹,以及父母的养育风格、家庭价值观、家庭氛围等。苏茜将决定:她是谁,她应该或想成为怎样的人,男人和女人是怎样的,人际关系如何,生活是怎么回事,以及她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成长过程中,苏茜渐渐收集了所有的“原材料”,没有人能替她选择她的看法或行为模式。她会形成怎样的信念,会认为哪些行为能够让她达到自己想要或需要的状态。

她的选择将取决于她如何理解自己的经历。

03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经常和幼儿阶段的孩子及家长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我观察到不同的孩子对于我随机发给他们的小奖品有不同反应。有的因为不喜欢马上嚎啕大哭要求重新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有的即使不喜欢却也能很快整理好心情,继续投入到活动中;有的孩子可以很大方得和我沟通,询问我是否可以换一个。

为什么孩子们的反应模式不一样呢?

这是因为他们过往搜集的“成长原材料”指导了自己,做出他们觉得最应该的举动。哭的孩子或许在家庭环境里,每每遇到问题都是经由哭泣而解决了问题,所以他选择哭不是为了单纯给我们制造“噪音”,而是以他在家庭生活中已经形成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而选择和我沟通的孩子,相较之下就大概可以判断出,孩子的父母经常可以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不逼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选择。所以处于被尊重环境下的孩子,即使处于陌生的环境,也能够有较强的安全感,能积极得解决问题。

所以孩子对于生活里种种问题的反应模式是经过自己的思考选择的,是日积月累的成长思维的沉淀。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主观地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观点,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逻辑。

04

了解了孩子们个性的形成过程后,我们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度过人格形成的阶段呢?

阿德勒曾将人类的需求归结为归属需求、自我完善需求(成长和学习)、重要感需求(被尊重)以及鼓励需求。

本书作者使用了以下“关键的C”来解读阿德勒的理论。

联结Connect: 找到自己的归属方式,有一席之地。这个C缺失时,孩子可能感受到疏离的,不安全的,他可能会尝试糟糕的行为,让自己成为焦点。

能力Capable:知道并且相信自己能做到。当Capable(能力)缺失时,孩子可能可能表现为与成年人对抗,表明是自己说了算,或者其他人管不了自己。

认可Count:知道自己是重要的,被需要的。这部分缺失时孩子可能会感受到自己是多余的,无关紧要的,受伤的。他会不断地证明他人的不公正,他感到受伤时会以牙还牙。

勇气Courage:适应能力强,能应对挑战。当Courage缺失时,孩子可能会感受到自卑,遇到问题时会害怕的,会选择放弃从而避免失败。

如果4C得到满足,那么孩子就可以成为拥有能力、享受工作、建立亲密关系,并在为别人的生活做出贡献时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4C对于大人而言同样适用,如果父母没有4C,也不可能给到孩子。

了解了这四个“关键的C”对于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影响,我们就可以抓住重点帮到孩子获得所需要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能给得到成长。

05

在作者强调的四个关键的C里,无论在幼儿阶段或是青少年阶段,父母最急需满足的是孩子的“联结”需求。

亲子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密的关系远比教他们让他们学会多种技能或者保持优异的成绩重要得多。

这一点在观看最近大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英子和英子妈妈的关系就可以体会得到,千万不要只顾着抓孩子的学习,因小失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