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哭闹踢打,面对幼儿“分离焦虑”,家长需提前认知了解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3
"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新学期伊始,很多适龄的小朋友们即将面临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挑战”,离开自己的小天地,离开熟悉的家,背上小书包,哭哭啼啼的离开家人,走进完全陌生的环境——幼儿园。

这也是很多家长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孩子哭闹不止,连踢带闹,就是不肯进幼儿园的大门,更不肯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

面对这一现象,大部分家长都是束手无策的。要么狠狠心,把孩子放下留给老师,转身就走;要么心软,想着今天哭这么厉害,抱回家明天再说吧...

大部分家长都觉得,去幼儿园哭哭闹闹很正常,过几天就好了。但如果家长没有及时正面疏导,积极解决,而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任其发展,对孩子未来性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心理学和幼儿园教育理论将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焦虑”。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为离别焦虑。即婴幼儿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来表示拒绝分离,多发生于学龄前期。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有一个极为经典的定义:当个人的人格及生存之基本价值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的忧虑即为焦虑。

著名教育专家约翰·鲍尔比业曾对儿童“分离焦虑”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通过长期的观察,他发现了儿童“分离焦虑”情绪的表现和规律,并把儿童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一、反抗阶段:哭的撕心裂肺,听不进去话

反抗阶段是儿童分离焦虑产生的初始阶段,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极度的反叛,当意识到与父母分离时,就会哭的很伤心,满地打滚,父母说的话都听不进去。

二、失望阶段:依旧在哭泣,但吵闹会减少

在经历了反抗阶段后,“分离焦虑”的症状会明显减轻,会进入“失望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依旧会哭泣,但不会像反抗阶段时那样夸张,而且吵闹的动作以及频率等都会明显的降低,但会出现不搭理人,迟钝的情况。

三、超脱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到超脱阶段后,孩子会逐渐接受外人的照顾,开始进行正常的活动,玩耍吃食物等,可以慢慢的接受父母的离开,但当再看见父母会再现悲伤。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宝宝们都在父母、家人的呵护下成长。家,是他们最熟悉的环境,每一位投入精力和时间陪伴他们、照顾他们的家人,都是他们心中最熟悉的、最具有安全感的人。

在成长的每一天,家人们都完全按着宝宝们的作息、习惯,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给予最细致的照顾。而当幼儿突然面对陌生环境、陌生的人,离开自己所熟悉的一切,焦虑自然随之而来。

幼儿的内心活动也是非常丰富的,并不亚于一个成年人,很容易感受到。

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原因

1、环境突变

当环境发生变化,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和紧张,不情愿就会展现的更加夸张。

孩子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成人和孩子的关系的改变,陌生的活动环境以及幼儿园对孩子要求的提高等,都会造成孩子面对巨大的挑战。

2、孩子过于依恋父母

妈妈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照顾,也会造成孩子出现胆小、害羞,以及强烈的依赖感,一旦妈妈突然离开,孩子的分离焦虑就会很强烈。

3、父母焦虑遗传

有研究表明,父母容易出现焦虑,孩子发生焦虑的几率就会明显提高。

4、畏惧综合征

这是孩子社交能力差的表现,胆子小的孩子依赖性强,适应能力较差,充满了恐惧。

对于宝宝来说,从家里到幼儿园,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完全随意的时间表,变成了幼儿园集体规律的时间表。什么时候喝水、吃饭、学习,都是严格按着规律进行。在家里都是自己爱吃的东西,而在幼园就只能接受统一安排。

进幼儿园之初,孩子对陌生的成年人也是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的。

脱离完全舒适的环境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状态,突然要自己去学习如何吃饭、洗手、穿衣服、上厕所、和陌生的小朋友相处,包括如何能够更长时间的独占自己喜欢的玩具等,对孩子来说都是挑战。

宝宝们的这种表现很容易理解,这种焦虑在我们成年人身上也经常发生。比如跳槽、搬家、甚至是出差,都或多或少的会带给我们一种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就是焦虑的表现。

离开了熟悉的环境,面对未知,心中忐忑。成人亦是如此,更何况我们才两三岁的宝宝。因此,我们的小宝宝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的“声嘶力竭”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分离焦虑“双面性”

分离焦虑是一个孩子心智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乃至心理塑造,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不要回避或逃离焦虑,焦虑是生命的常态

焦虑是普遍存在的,是我们一生中的“伙伴”,“焦虑像梦魇般缠绕着人类的心灵,或浓或淡的弥散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每个人都有过焦虑的体验,无论是自身积极超越焦虑,还是被焦虑所“俘虏”,都是生命过程中很有意义的经历。

焦虑积极与消极并存

罗洛·梅和克尔凯郭尔认为焦虑是自我成熟的积极标志。

克尔凯郭尔认为只有通过焦虑才能经验自由的可能性, 焦虑是人生的教师, 焦虑越大, 人越伟大。

分离焦虑的影响及危害

面对分离焦虑,如果家长不及时干预,很多孩子会在很长时间内,无法接受自己离开家,去幼儿园这一事实。一些小朋友会出现装病、不吃、不喝等方式,抵抗去上幼儿园这件事。其实这些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安全感,甚至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而且这一影响将会持续数年。

可能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经过这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变得内向、不爱说话,食量也有所下降,爱生病,无精打采,这都是心理因素在作祟。

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一时期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科学的应对孩子各种消极情绪。

揭开神秘面纱,击破“分离焦虑”自有妙招

避免或降低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症状,要从一开始就不断的为孩子入园做铺垫。多带着孩子去户外,与同龄小朋友接触,随着孩子的长大,次数也要增加,并且不断的的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接触,也可以让孩子去外婆家或者奶奶家,尝试与父母的短期分离等。

1、提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吃饭、排便、穿衣服等,不断的教会孩子自己做这些简单的事情,这样为孩子去幼儿园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不至于让孩子因为什么都不会,而产生更加强烈的不情愿心理,出现慌乱着急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分离焦虑出现的几率。

2、提前带孩子去熟悉了解幼儿园

在入园前的一段时间,可以多带着孩子去幼儿园,参观,和小朋友们玩耍,一起做游戏等,或多或少的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给孩子一种参与感、成就感以及认同感。

3、强调幼儿园的好处

在和孩子的交谈中,要多强调幼儿园的好处,了解孩子不满意的地方,引导表达,对孩子不满意的地方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突破,都是对自己的心智走向成熟的锻炼。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家长们不可忽视,要积极面对。

新入园幼儿哭闹不止、情绪起伏大,都是普遍存在的。家长要坚持正面引导,切不可因没有耐心,而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和不安全感。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不仅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尽快的适应集体生活。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定将会是一张张灿烂阳光的小脸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