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德德在小区沙滩玩沙子,这时,走过来一个小姐姐,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沙滩工具,德德看见很是喜欢。他想要玩,但又不知道该怎样做,于是想到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抢。没想到小姐姐护着玩具不撒手,两人开始撕扯。最后,小姐姐被推倒,坐地上哭了起来。德德妈见状,赶忙过来训斥孩子,可德德丝毫没有悔改之意。
而沙滩的另一侧,西西手握装有种子的瓶子,丽丽看到后很想玩儿,可是西西不借给她。丽丽站在沙堆边儿思考了一会,没有直接去抢,而是走到西西身边对她说,等我有了新玩具,我借给你玩。西西说,不行。丽丽又想了想说,你用种子想做什么?西西回答,想种下去。于是,丽丽说,我可不可以和你一起种?种完后,等它长出来,就给你。西西同意了。丽丽没有争抢,却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而且过程中并没有抱怨和强求任何人。
想必每个妈妈都希望有个如丽丽一般聪明的孩子,但其实,丽丽曾经也和德德一样,只会用争抢或哭闹换取想要的东西。不过,自从丽丽妈学习了“我能解决问题”法后,丽丽的社交能力开始逐渐变强。“我能解决问题”法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里提到的,帮助孩子提升社交力的方法。它告诉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思考,使其在遭遇矛盾和冲突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提升社交能力。这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其间需要家长带孩子边玩边学,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孩子真正实现提升。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我能解决问题”法是怎样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社交逆袭的。
首先,开启思考大脑~足够早
生活中,很多妈妈喜欢直接给孩子答案,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里有这样一个场景,邓沙和儿子大麟子聊天。她询问孩子与幼儿园小朋友的关系,并试探他,如果分班的话,会不会想念小朋友?大麟子听说要和小朋友分开,突然变得很惆怅。妈妈邓沙看到孩子失落的样子,便马上提议说,那我们把小朋友邀请到家里来开个party,好不好?大麟子高兴地回答说,好。
乍一看,邓沙妈妈做得很好,她体会到了孩子的感受,并帮助他走出阴霾的情绪。但实际上,她却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的权利。
如果学过“我能解决问题”法的妈妈,可能会这么说,你能想到不同的方法可以让你和小朋友分班的时候不那么难过吗?这时,孩子可能会回答,举办一个party。而此时的答案是孩子思考之后获得的,它的意义远远超出妈妈给出的答案。虽然最后的结果一样,但是过程却截然不同,这不同的过程足以给孩子思考的空间。
当然,要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并非问个问题这样简单,而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孩子做游戏,来锻炼思考能力。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锻炼思考能力的字词游戏。这个字词游戏一共有六组字词,他们分别是“是”和“不”,“和”和“或”,“一些”和“所有”,“之前”和“之后”,“现在”和“以后”,“相同”和“不同”。这六对词语分别锻炼不同的思考力。我们挑选其中两组来讲解一下玩法,其他以此类推即可。
思考
比如这一组字词“和”和“或”。它可以让孩子明白,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只有一种。比如,逛超市时,家长可以跟孩子说,我们买桔子或者买苹果?还是橘子和苹果都买?过马路时问孩子,小羊是在站在珍妮和学校的旁边吗?还是站在珍妮的旁边,不是站在学校的旁边。当孩子需要做出选择时,就可以利用这组词语来表达。比如,你可以吃糖或者饼干,但是不能糖和饼干一起吃。
再看看这组字词“一些”和“所有”,这可以让孩子思考,一个办法不能解决所有同类问题,有时候奏效,有时候不奏效。比如,家长引导孩子说,不是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一些苹果是红色的。或者指着图片对孩子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站着,有一些孩子是坐着的。遇到实际问题时,跟孩子说,你可以玩一些玩具,但是不能玩所有的玩具。
另外,其他几组词语,像“之前”和“之后”,着重帮助孩子培养思考问题的后果。“现在”和“以后”让孩子学会等待等等。当家长带领孩子练习这些字词游戏一段时间之后,思考力就会得到提升。
英国著名诗人托马斯·胡德曾说,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尤其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你的一百句唠叨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一下。告诉孩子怎么做是本能,教会孩子怎么思考是本事。
其次,提供思考方案~足够多
儿童学会思考以后,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思考一个答案就可以,而是想到越多的答案越好,甚至直到想不出为止。这能让孩子明白,世界上任何一个问题会有很多种解决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摩顿·马斯顿曾研究人类行为,出版《常人之情绪》一书,并创立了 DISC 理论。disc是指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四个特质——支配、影响、稳健与顺从,只是占比不同而已。这个理论和个人的性格倾向有关,这部分内容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但它告诉我们一个事情,就是任何问题至少有4种解决方案。比如,当人们心情不好时,根据disc理论可以选择这样调整自己。利用 D 特质选择有挑战性的工作或者运动,像蹦极、探险等;或者用I 特质选择放松,如参加朋友聚会或逛街购物 ;再不然利用S 特质回归家庭,给家人做顿美味佳肴;最后选择用 C 特质静静看书,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disc
Disc让我们明白解决方案的多样化,这也是“我能解决问题”法要告诉家长和孩子的,尽可能多地寻找问题解决法。
亚历克斯的妈妈问他,假设你想玩弟弟的游戏机,那么能做什么呢?亚历克斯说,可以告诉妈妈。妈妈点了点头,认为这是一个办法。妈妈继续问到,还有其他不同的办法吗?
亚历克斯想想说,可以让弟弟玩自己的玩具。妈妈表示认同。还有呢?亚历克斯沉思了一会说,还可以给妹妹一些糖果吃。或者,对他说,求你了,求你了。实在不行就哭……
亚历克斯连珠炮似的说了好几个答案,妈妈将它们都记录了下来,一直记到孩子找不出方法为止。虽然这些方法不一定都适用,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做出任何判断和回应,否则会限制孩子的思考自由。
父母引导孩子思考的时候,要给予足够的空间,他才能更爱上思考。爱迪生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无所获。那么,一个人从小就会思考,他将拥有一切。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思考就像一颗智慧之树,他的每片叶子都发光。
思考
最后,选择思考方案~足够好
“我能解决问题”法最后一步需要父母引导孩子看到每个方案对应的后果,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事实上,由于父母教养中忽视了行为引导,导致很多孩子做事不考虑后果,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他们成年后,也用同样的法则生存。曾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有这样一段剧情,苏明成周末从寄宿学校回到家,拎了一大包衣服。让正在高考的妹妹苏明玉帮忙洗,苏明玉拒绝了。苏明成很生气,故意把电脑游戏的声音放得很大,以达到影响妹妹复习高考的目的。其实,苏明成对妹妹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他的妈妈纵容的。他的妈妈重男轻女,不喜欢妹妹,苏明成仗着妈妈撑腰,也对妹妹指手画脚。所以,他从小便没有养成做事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以致成年以后的行为处事也像个孩子。而电视剧的结局,苏明成痛改前非也被很多网友诟病,远不及原著中苏明成失踪了更贴近生活。
《都挺好》
世间的美好永远不会像电视剧那样容易获得,而是需要付出足够的代价。所以,若想孩子美好,父母需要引导,让孩子知道,与人交往需考虑后果及双方感受。圣空法师法语说过,世间的一切不离因果。让孩子从小就清楚这一点,长大会少走很多弯路。
当然,这需要练习,这里给出两个练习的方法,帮助孩子思考前因后果。
第一个小练习是带孩子观察有时间顺序事件的之前和之后。比如,父母让孩子看到饭菜被加热之前是生的,加热之后是熟的。并告诉他,之前和之后的变化,孩子就会思考是什么导致的这样结果。
第二个小练习是带孩子玩故事接龙。假设妈妈编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想要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但是那个小朋友不借给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妈妈停下来,请孩子去思考,让他把故事编完。假设孩子说,把玩具抢过来,妈妈继续问,那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孩子思考说,可能会两个人一起抢,最后玩具不小心掉在地上,坏掉了。妈妈听了觉得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继续问,那小朋友会是什么感受呢?孩子回答,生气。妈妈说,那你有没有办法让小朋友不生气,还能玩到玩具呢?
故事接龙
就这样练习,不管孩子给出什么样的答案,都可以对这个答案的后果进行猜测。慢慢地,孩子便明白,自己的哪种行为最为恰当。凡事有头必有尾,有因必有果。就如同纪晓岚《阅微堂笔记》曾提到过,乱麻必有头,事出必有因。
一个懂得做事后果的孩子,必然会拥有好的人生。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那么不冲动就是思考,思考是天使。人生还是要天使来帮助才是最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