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大量识字,到底好不好?我来告诉你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学前识字,是每个家庭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年轻妈妈们经常讨论的问题。

那么学龄前的儿童到底要不要识大量识字呢,我来告诉你。

学龄前的儿童,无意识认字就行了,不要刻意去学习。

什么叫无意识认字?

比如家长给孩子读绘本,家长可以指着字给孩子读,读的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识字了,根本不许你教。

再比如,去一些公共场合,卫生间、公园、商场,见到字就指着给孩子看,读给孩子听,让他知道,所有的字都是有含义的,见的多了,读的多了,孩子无意中也会记住很多。

那为什么不要刻意去认很多字呢?

本人多年从事低年级教学,发现在学龄前被迫认很多字的孩子,都出现了各种各样样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对学习的兴趣大大减弱,下面我就谈一下它的演变过程:

一年级上课不专心

由于孩子之前认识了很多字,老师教的字孩子基本都认识,并且在一年也经常能拿高分,所以这部分孩子上课经常乱动,不专心,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孩子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对后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二年级遇到挫折容易气馁

幼儿识字多,导致一年级成绩非常优秀,但到了二年级,这种优势就不存在。再加上听讲习惯不太好,成绩也不在拔尖,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丧失信心,更容易气馁。

三年级效应

教育上有种说法叫“三年级效应”。大部分孩子由于一二年级基础学的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到了三年级,知识量一下扩大,学生还保持原来的学习习惯,成绩忽然急剧下滑,家长和孩子都措手不及。在压力和失望下,孩子容易形成厌学情绪,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那为什么超前强迫孩子认字有危害呢?

第一:超前认字容易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日本的绘本之父松居直说:“让孩子提早认字,或强迫他们早日养成自己看图画书的习惯,很容易让孩子形成阅读障碍,还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美国妈妈在听说一位售货员阿姨把一个词教给了自己女儿后,反过来,把售货员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官司最后还胜利了。

美国政府在保护孩子想象力、抵制超前教育上是有法律监督的,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基本权利必须受到保护,一个是玩的权利,一个是问“为什么”的权利。

过早地让孩子认字,孩子由于长期的被动吸收知识,还由于信息不能被幼儿所消化,阻碍了孩子的思考和创造力。由于认字占据了大多数时间,孩子也没足够的时间玩耍和探索,他们的思维也渐渐被固化,不爱思考、没有创造的欲望、对学习也提不上兴趣。

孩子就像果树,该几年开花就几年开花,该几年结果就几年结果,成熟都有一个过程。如果太过于刻意,无疑是“拔苗助长”、“竹篮打水”,暂时的优势换来终生的厌倦,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

第二:超前识字会有损智力发育。

奥地利严禁孩子七岁前识字,他们的说法是过早地去启蒙这些理性的和语言的结构实际上是让儿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

我国教育部2018年7月也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减轻孩子的学历压力,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6岁前的幼儿还不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过早地强迫孩子认字,孩子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只会刻意记住了汉字的形状和代表的事物。就如同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一样,长期的被动吸收,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还由于孩子的左右脑未发育完全而被迫记忆,短时间内会表现出优势,但长期下来智力会受到影响。

那为什么超前教育成了洪水猛兽了呢

如果你家有个爱读书的宝宝,你可能会惊奇的发现,在孩子听家长念了很多遍之后。即便孩子一字不识,他也能完整的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整个故事。

能做到这些,恰恰是因为他不识字,他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上。

这就是小孩子独有的语言敏锐和模仿能力,也是奠定更深厚宽广的语文能力的基础。

孩子小时候是图像思维,他们是先看图,再从图画中识字,孩子眼中的字就是图画。

所以即便孩子认识了一堆字,放在一起孩子也并不理解他们的真正含义。最后也只是会认字,但并不会阅读。

给孩子读大量的书,让孩子充分浸润在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画里面,比单纯认识几百字,真心强多了。

当然,如果孩子本身对认字比较感兴趣,大人也不用刻意阻止,毕竟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不同的。但强迫孩子刻意识字,绝对弊大于利。

我们只有尊重幼儿自身的智力感官发育规律,在合适的时间学合适的东西,才能事半功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