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顶嘴很烦心?其实是父母不会有效沟通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看过一个孩子和父母顶嘴的视频,在妈妈群里疯传。很多妈妈反应是这样的:“这孩子就是欠揍!” “这要是我家的,早就给她打残啦!” “一个大嘴巴子呼上去,她就不顶嘴啦!”

我却特别喜欢这个丫头!

往往父母无法和孩子顺畅沟通的时候,特别是尊严被挑战的时候,就会说:都是熊孩子的错!我却觉得,恰恰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她值得学习的几个方面:

情绪管理


情绪就像信号灯,过路口的时候,红灯停,绿灯停,黄灯要慢行。

在沟通中,也是有红绿灯的,观察自己和对方,如果发现彼此都有情绪的波动,就像黄灯闪烁,小心!注意!慢行!

沟通的时候要特别留意情绪的变化,不能不管不顾地任由情绪发展下去。一旦发现自己或者对方的情绪上来了,红灯亮起,就要踩刹车,停止沟通了。如果此时非要沟通,就像闯红灯一样,会发生什么呢?

对话中的父母和孩子,显然彼此都是有情绪的。这个孩子,还是很有控制的,她并没有用破坏的方式发泄情绪,只是一再地申明自己的主张:我承认错了,我要静一静。

妈妈却不干了!推开门,任由自己这边不顾红灯一路横冲直撞。

我还是能体会妈妈的感受的。和儿子吵嘴时,他关上门的那一刻,我的内心万马奔腾,恨不得把门一脚踹开,怒吼着:“还反了你啦!不许关门!”

我对情绪有份特别的恐惧,源于小时候父母吵架。当儿子“咣!”的一声关上门,身体记忆对于吵架的恐惧立刻爆发成愤怒。意识到,就可以带着觉察,允许自己,允许孩子,保留自己的空间,等平静了,再做沟通。

情绪本身没有错,当我们发现彼此有情绪的时候,先停一下,踩一脚刹车,先关注情绪,再关注事情。

强大的自我

所谓自我,就是如何看待自己。视频中的孩子并没有因为妈妈的批评指责,看低了自己。


妈妈是相当强势的,一直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孩子却没有把自己放在低的位置上,她一直努力保持平等的姿态。她说:我承认我错了,又能怎么样?


承认错误并决定改变,这已经够了。


当父母无法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尊严,无法在气势上压倒孩子,便说:“好,你错了,那写检讨吧!”(我就不信我还控制不了你?)同样,被孩子严词拒绝。


我是我自己,我可以认错,但我不由别人控制,即使你是我的父母。


更多时候,父母想要的是掌控感。因为只有在孩子面前,才可以做国王。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感和掌控感,让人着迷。


但孩子不是父母的臣民,他们要在自己内在的世界里称王,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这个世界。


一次,我和儿子有些争执,儿子属于那种脾气温和的孩子,说话从来不高声。可是那天,儿子回过头来,盯住我,很大声地嚷嚷,“你冤枉我了!事实不是这样的!” 我被儿子这突如其来的气势吓了一大跳,剑拨弩张的那一刻,我“噗”的一声笑了出来。


看到儿子能够这么有力量地表达自己,我还是很开心的,尽管那是和我“顶嘴”。


我们作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目的,并不是让他们感觉自己多么糟糕,而是让他们在改变行为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对自我的认可。


怎么才能让他们改变行为,同时又保留自尊呢?


注意自己与孩子对话的姿态,是不是平等客观地指出行为可以调整的方向,而不是否定他这个人目标清晰,一致行动

“我只是想静一静。”


孩子关门,目的就是为了自己静一静。妈妈强行打开门,并一通指责。整个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清晰妈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让孩子认识错误好像是个目的,她已经承认错误,并且说改,但似乎妈妈并未满足。让孩子写检讨书,再一次被拒绝后,又说:那好,你静一静,但不能关门。


如果一开始就平静地跟孩子说:“你想静一静是可以的,妈妈担心你的安全,希望你能开着门,我们肯定不打扰。” 如果是这样,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孩子却是至始至终都围绕自己的目标:我想静一静。当她终于说服妈妈时,马上背过身去,让自己静一静,她做到了。


我们在沟通中,一定要清晰,自己想要什么?对方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可以绕过情绪,清晰地表达诉求。


孩子小的时候,我想让他自己打开奶酪的盖子。他费了半天的劲也打不开,就很生气。如果我也因此有了情绪,就会唠叨他:“你看你都多大了,怎么还打不开一个奶酪盖子?”“打不开就打不开,这点儿事值得生气吗?” 但我意识到,我的目的是让他锻炼自己的能力,我就鼓励他,“别着急,想想还有什么办法?” 后来,他找来抹布垫着,打开了奶酪的盖子。

当自己不清晰自己的目标时,沟通会在不断升级的情绪中无效循环。

真正有效的沟通是,在没有情绪,最好是气氛和谐融洽的情况下,清晰地表达自己想要什么?倾听对方想要什么?当需求不一致时,如何协调,找到方法,以达成一致。最后,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我要做什么?你要做什么?

如果在最后,还能对彼此表达欣赏和认可,这个有效沟通就建立起来了。


很多人对视频中孩子的不满,来自于她没有尊重父母。


尊重是互相的,不是一方高高在上,要求被尊重,而是发自内心的彼此看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