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不重视孩子运动,这些负面影响会在学龄期爆发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4
"

最近有妈妈说,她家的小男孩迎来了让人欣喜的改变。

原来,小家伙从幼儿园起,就是班里的“捣蛋大王”,老师上课时,他乱跑;老师要求安静时,他兴奋大叫;连午睡时间,孩子也要作弄身旁的小伙伴……后来,孩子参加了篮球和足球活动,每天的运动量非常大,孩子竟然变得较规矩和安静了。



这位妈妈的心得是,“累了就不捣蛋了”。儿童行为研究中也有相似的结论,“运动得足够多,就能安静下来”。为什么?

你不得不知的两项儿童行为研究

2010年,美国心理学期刊有研究证明,运动能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研究显示,如果一个孩子持续运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他的大脑显示注意力投入状况的脑波P3波振幅,会比没运动习惯的孩子大。从而证明了,足够的运动是能增加孩子的专注力的。



除此之外,东芬兰大学曾经追踪一群学龄前小朋友至8岁,发现那些学前运动少的孩子,学龄期入学后前两年,他们不仅阅读能力进步慢,数学能力也往往比较差。相比之下,学前有运动习惯的孩子,入学后阅读能力进步快,数学也往往不错。据说芬兰是全球最酷爱运动的国家,九成的小朋友从小就有运动习惯。零下10度的下雪天,父母们都鼓励孩子外出活动。芬兰孩子不仅快乐成长,他们在各种行业也出类拔萃。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有让孩子从小较多地运动的意识,孩子也坚持每天有足够的运动量,这个孩子未来开始真正学习时,会比同龄孩子更专注,并且他们在阅读能力和数学方面,比其他孩子更有优势。

学龄前,孩子们每天运动多长时间合适呢?



一般来说,孩子们每天的运动量要达到三小时,才能称之为“充足”。当然,三小时的运动量,并不是说三小时都是剧烈运动。孩子年龄越小,越建议以轻柔、低强度的活动为主。孩子越大,越要适当地多参加一些中高强度的运动,例如篮球或足球等。虽然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都不同,但我们常常建议,即使是6,7岁的小朋友,剧烈运动也以一小时内为宜,其他运动可以有走路、玩耍、踩三轮车、玩过家家游戏等等。

学龄前,孩子们的运动选择有哪些?



0-2岁,宝宝游泳、攀爬、走路、推球、玩玩具、亲子游戏等。

2岁以上,踩儿童三轮车、溜滑梯、投球、掷球、奔跑等。

3岁以上,荡秋千、走独木桥、拍球、做操、老鹰捉小鸡游戏等。

4岁以上,舞蹈、短距离跑步、游泳、轮滑、家务劳动等。

5岁以上,毽子、跳绳、武术、乒乓球等。

6岁以上,足球、篮球、羽毛球、骑自行车等。

(上面的年龄与运动建议仅为参考,非绝对。因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是有差异的,只要孩子们喜欢,适合身体生长需求,并且孩子们能长期坚持,就是一项合适的运动。)

哪些运动不适合学龄前小朋友?

1、长跑、负重跑、马拉松。

2、练肌肉类健身。

3、搏击、拳击。

4、举重。

5、长距离、高坡度的自行车运动等。



以我家儿子阿瓜为例,去年,他开始打乒乓球,至今已经打了大半年。我欣喜地看到了他的进步,不仅是乒乓球方面的进步,还有就是专注力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这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能专心、独立地完成作业,晚上也习惯阅读绘本一小时。他的小妹妹阿果也受到了积极的影响,很喜欢翻图画书。

“静”是“动”中的一抹小菊,“动”是小菊的肥沃土壤……


关键字:专注力培养、运动习惯、亲子互动、育儿方法、早期教育

幼儿说,作者为幼儿心理科普作家黄杏贞,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