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父母想当孩子人生的“主角”,孩子就容易出问题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热播剧《小欢喜》乔英子不堪母亲长期压制试图跳海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尤其是乔英子声泪俱下的控诉其母:“你从来都是凭着你自己的想法决定我的人生!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乔母也很无奈: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啊!




显然此时的乔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乔英子又无可奈何的吼道:

“对,你就是想为我好,可是你想过我心里到底要的是什么吗?”



看完这段,网友感叹:“都是为你好啊,这句话不知道让多少中国孩子喘不过气”。

“中度抑郁症,这种情况,中国得多少个孩子呀,很多家长都不理解”。

乔英子道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

“过多的爱成了负担,我家也这样……但是这话我又不好说,说了就像我不孝顺,换来的是更多的责备。”

这又是多少“懂事”孩子的心理话。

妈妈一直都是把自认为最好的爱给孩子,而孩子想要的可能并不是这些。

父母长期以家长权威压制孩子的想法,会让孩子形成说谎,仇视,抑郁,攻击等心理问题。

孩子现在和将来出现的问题,大都是父母当“主角”惹的祸。

01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努力充当孩子人生中的主角,却忽略了孩子?

比如报兴趣班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家长说:

“学xx没前途,要学只能学奥数!考试可以加分”。

“就报这个,这个你爱学也得学,不爱学也得学,我说了算!”

他们专制的认为自己有权为孩子的人生做主,他们认为他们替孩子做好规划,孩子会一生幸福,却不知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乔英子想去南大,可乔母不听孩子的意见,跟孩子沟通用的都是“我”、“我觉得”、“别再想了”这些字眼。

乔英子的决定权在专制的母亲眼里不值一提。



在《虎妈猫爸》里,孩子不愿意做作业时,赵薇也试图给女儿灌输大人的想法:这个世界很残酷,你必须有真本事……

生怕女儿将来吃亏,走弯路。



结果女儿却说:“我讨厌妈妈!坏妈妈!”



未曾经历不成经验,有些道理,没有经历过是永远都不会懂的。

专制型父母通常都对孩子控制得很严,并且要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一旦孩子违反,会严厉地惩罚孩子。

而这样环境下生活的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压抑自己的内心,导致孩子容易出现抑郁;孩子难以对父母敞开心扉交流,让孩子变得更加孤独、狂傲;长期的压抑会导致和父母之间非常激烈的对抗,甚至模仿父母的行为,伤害他人。

02

著名的教育专家卡特·威尔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孩子在放羊时不小心把他最喜欢的羊弄丢了。他回家想找父亲帮忙找羊。可是没有想到,他得到的是一顿痛打。

“我只有这只羊,不把它找到就永远别回来……”说完,父亲就把他推出了门外。

他独自在黑暗的山坡上奔跑。他越跑越想不通,为什么父亲会打他呢?他又不是故意弄丢了羊。

“羊不见了,我也很难过啊!”

“为了羊,父亲叫我永远别回去,难道我还不如一只羊吗?”

当孩子找到那只羊时,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抱起这只羊,而是举起了一块大石头。

“就是因为你……因为你,父亲才会这样对待我……”孩子一边哭,一边将石头向羊身上砸去。

第二天,人们在山坡的一块岩石后面发现了那只死去的羊,而那孩子也永远没有再回家。

父母的粗暴和专制,让孩子产生仇恨和报复心理,以至于亲手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伙伴。

瑞士洛桑大学研究人员说,他们的最新研究显示,过分严厉的专制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导致他们学业失败。

现实中的案例又给这个研究狠狠地加了一码:不光是影响学业,可能会影响一辈子的幸福生活。

微博中有个网友说了她的案例:毕业在北京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自给自足,过年还能给家里些钱。她有自己的小目标,生活得也很开心,有意义。

奈何家里用尽各种方式逼她回老家工作。因为在老家人眼里“稳定”就是好工作的标准。

“我们这都是为了你好!我们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这事必须听我们的!”

抵不过家人的强压,回到四线城市干了一份传说中的稳定工作。

现在一个月拿着交完房租就不够吃饭的工资,时不时啃啃老,30出头也不想成家,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毫无幸福可言。

家人骂她没有上进心时,她说:

“我的上进心在你们逼我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父母操控了孩子,但孩子却没了幸福。

专制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专制下的子女可能用一辈子的糟糕生活状态来对抗自认为的错误抉择。

03

父母的心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过得幸福,那么我们父母该如何揭下这层“为你好”的外衣,真正的为孩子好呢?

(1)尊重孩子的需求

爱因斯坦小时候为了弄清楚罗盘的指北针为什么一直保持一个方向而整天精神恍惚,沉默不语。

邻居们认为他是个怪胎,其他的孩子都躲着他。

父母通过用心观察,发现他除了每天对着那个罗盘皱眉之外并没有其他不正常。于是就没有干涉,给他空间让他自由思考。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行为,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思考的自由。

知心姐姐卢勤说:原本,每个人都有同等的尊严,而成年人之所以出现受尊重程度的不同,完全取决于他小时候父母是以打骂的教育方式为主还是以鼓励的教养方式为主。

尊重孩子能让孩子觉得他有决定人生方向的权利,以后的生活中能更自信和独立。

(2) 信任孩子

贝索斯在成为亚马逊书店首席执行官之前,是个身无分文的小青年,没有任何特长和成就,除了对电子商务还有那么一点爱好。

当他提出要自己创业时,父母毫不犹豫的拿出了仅有的30万元养老金支持他。

父母的信任给了他勇气和动力,成了他成功最重要的基石。

给钱容易,给信任很难。

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资源又想创业,大多数的父母一般会说:

“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就你这样子,你能干出什么名堂?”

“这都是我的棺材本,你拿去都给我赔光了我怎么办?”

有一名教育专家说:“中国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信任度在世界家长中,是最低的!”

事实上,许多事情孩子是有能力做得到的,只不过是父母们不肯放手让孩子去做。总怀疑他们不能够完成,减少或者根本没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只有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培养孩子的胜任感,让他们能够产生信心去处理生活上的事务。这样,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

父母的信任可以给孩子强有力的支持,并能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强大动力。

(3) 父母学会自我成长

“你为什么没有按我给你做的计划完成复习?”

父亲质问女儿。

“按照你的计划,你觉得你自己能完成吗?”女儿反问父亲。

父母,也许是世界上唯一的不需要通过努力学习,就能得来的职业。大多数家长只是把关注力放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自身的学习与成长。

比如这个暑假给孩子报了11个补习班的妈妈。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自我成长。大多数人过了中年,迫于生活的压力、世界观的形成,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

所以偶尔会听到“我们这个年龄,看书是看不进去了”的叹息。

父母榜样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基础。大到三观的形成,小到生活习惯,都会慢慢渗透到骨髓里,影响孩子的一生。

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都应具备。

自我成长不是为了包括孩子在内的任何人,那只是在负起我们对自己人生的责任。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而不是专制的逼孩子做到。

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教养方式也应该随着社会进步而进步。

作为父母,我们都想给孩子我们认为最好的,但,这并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不要再替孩子做主,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可以犯错的年纪放飞孩子。

(作者简介:“一点心理学”作者向日葵,爱学习爱分享的80后宝妈一枚,咨询公司CEO,多篇行业文章在国家级行业杂志上发表并被知网、百度文库收录。敬请订阅更多心理分析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yidianxinlixue123。)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