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教育」把孩子当做一个完整的“人”来评价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作者|蔡丹(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经常听到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遗憾的是,没有人准确地告诉我们这根起跑线在哪里,也没有人准确地告诉我们这个跑步的终点究竟是在何方?

而且看目前的发展趋势,这根起跑线有越来越往前移的倾向。问题是,这样的奔跑,适合我们的小学生吗?

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太多, 包括孩子感知觉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等认知能力,也包括孩子诸如学习动力、学业情绪、学生性格、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等非认知因素。

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状态。或许儿童早期过早的奔跑,反而错过了父母亲慢慢陪着走、甚至是抱着走的机会,损失大量亲子亲密接触互动、亲子游戏活动来发展学生情感与认知能力的机会。

我们发现,帮助孩子学习进步,不仅仅只有通过过早开发,反复做题一种方式。有意思的是,有的孩子天天补课,或许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学习成绩,但并没有改善学生背后的学习能力。而有的校长着力于改善师生关系、家庭环境等,发现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里谈到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的区别。学习成绩,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它可以通过考试前反复练习或者强行背诵提高,但学习背后所涉及到的数学能力,阅读能力, 以及大脑的加工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刷题就能提高的。

学习是大脑发展的结果,大脑发展同时也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学习过程中的注意、记忆,语言学习、数学学习、阅读、道德行为规范等,都有相应的大脑的基础。

小学生的大脑发育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同学生大脑发育状态会有快慢与程度的差异。

经常有老师和父母说自己的学生或孩子上课总好动、坐不住,小事分心,控制不住的走神,自控能力比较弱,做题目粗心、马虎,做事拖沓、磨蹭, 容易发呆,还有时候容易发脾气⋯⋯

这些行为的背后都表明孩子的大脑处于发育状态,还不够完善,这也是小学生正常的水平和特点。反复提醒或者奖励惩罚虽然短时间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其实并不能促进大脑更快的发展。说了很多次,效果仍然不好,老师和父母都会觉得很辛苦。

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发展规律。比如,对小学低年级孩子而言,感知觉和注意的发展远远重要于思维(甚至是抽象思维)的发展。抽象的运算及问题解决能力,要依靠儿童基础认知能力的发展。

通过手眼协调等身体活动,加强学生视知觉的发育,从而促进视觉注意和视觉空间记忆能力。通过阅读和言语交流,加强学生听知觉的发育,从而促进听觉注意以及语音记忆水平。这是今后儿童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创造力、抽象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此外,充足的睡眠,甚至发呆,也是儿童大脑逐步发育的重要保障!

基于此,我们建议对小学生开展更为科学和完整的评价方案,除了传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的指标外,我们要把孩子当做一个“人”来看待。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动力、有智慧的小学生,一个完整人格的小学生。

我们要了解小学生的认知与脑功能发育,知道他目前的“学不会” 不代表他今后的不行,知道他已经很努力,但也可能暂时学不会。

我们想要评价小学生的学科素养,而不仅是语文和数学成绩,更多的是数感、阅读等能力和兴趣。我们知道小学生对各个学科的情绪感受、动机与兴趣。

此外,学校环境,譬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庭环境,譬如亲子关系和家长支架性功能,小学生与别人交往的能力等都能够更为真实地表现这个人的各个方面。

基于上述理念,我们选取一些小学开展了学生认知与学习的综合评估以及小组辅导,同时收集了有关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资料。

在几年的跟踪研究后,我们初步发现注意力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通过注意力的小组训练,可以改善大部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童年时期丰富的家庭活动、亲子互动,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对儿童进行注意力、工作记忆、认知加工的小组辅导训练,同时通过家长讲座或者工作坊,对学生家长进行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普及。

建议母亲和父亲在家里给孩子更多温暖与支持,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不是经常拒绝,给予孩子必要的身体接触(抚摸、拥抱)的教育方式,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我经常跟老师和父母说,如果你跟孩子讲了三遍,他仍然不知道或发呆,停一下,因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的理论表明这个任务目前可能还不适合他。

而且我知道, 这种情况讲第四遍,情绪就不好了。

今天不会,下周再讲, 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孩子就会了。

(文章作者:蔡丹,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教授。文章来源:《上海教育》杂志2019年05月B刊。)

— END —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