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培养孩子在激烈竞争时代良好生存、生活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劳动教育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它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能让孩子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珍惜今天的劳动成果。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出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呢?
想当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只要放下书包就是“干活”了。不是到地里帮助大人到地里收庄稼,就是到上山去帮家里去砍柴,或者是到河里抓鱼摸虾。如今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般在做什么呢?据我所知。他们有的在家写作业;有跟着父母去逛街;还有的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也有的进饭店、娱乐场所去享受生活等等。总之,帮助家长干活的孩子们太少了。
听表妹说,有一天下午她们单位通知临时加班,她没办法回家做晚饭,只好叮嘱儿子宇航在电饭煲里先把饭煮上。没想到这小子淘好米后,直接把米倒进电饭煲里就添上水,连电饭煲里那小锅都没放。漏得饭桌子到处都是水,最后还打电话告诉她,说是他们家的电饭煲漏水了,气得她哭笑不得。其实这样的孩子在我们身边还有不计其数,现在的孩子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不爱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究其根本,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对劳动的鄙视,尤其是体力劳动者。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是这样教育孩子: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去挑大粪、扫大街等等。对于这种鄙视劳动者,轻视劳动的现象,让越来越多的人不爱劳动,远离劳动。
二、“越帮越乱”的思想作梗。有些家长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做家务,怕孩子帮倒忙。那天周末,我从菜市场买菜回家。刚走到邻居家门口,就发现邻居家的孩子冬阳在哭。我走过去问他为什么哭了?冬阳抽抽噎噎告诉我,本来他妈妈不让他洗碗,可是他不听妈妈劝告。就私自把碗筷端到自来水管下面洗,不小心把菜盘子摔碎了两个。他妈妈看到后就打了他。很多家长都这样,担心孩子做事效率不高,不知道轻重。所以干脆自己干省心、省事、省时。自然而然也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三、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增强了。父母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比什么都重要。他们不需要孩子干活,只让孩子踏踏实实地学习,在班上考出好成绩,排在前几名。等将来考一个好的大学,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补课,还省吃俭用花钱给孩子交补课费,想方设法让孩子课余时间去辅导班学习。很多家长为了保障孩子的学习,家里的活大包大揽,从不让孩子插手。他们心甘情愿为孩子付出,煮饭、洗衣、做饭等等,有时孩子的书包都是大人背着,做完作业后的书包也帮着收拾。记得有一天早上课,突然教室外急匆匆跑来一位家长,让我把一本语文书交给她孩子。说是晚上帮孩子收书包时忘记把语文书放书包了,今天早上孩子来学校后她才发现。由于父母的尽职尽责,剥夺了孩子参加各种劳动的机会,导致孩子自立能力越来越差。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只有从一根线、一粒米的小事做起,就能培养孩子劳动的能力。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我们家长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洗洗自己的手捐、袜子,收拾自己玩过的玩具,妈妈可以适当教孩子整理孩子自己的房间等等。
有一天,到依叫香家家访,我刚走进她家客厅。依叫香的妈妈就让她儿子,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去洗杯子。我不解地说:“你怎么让一个小孩子去洗杯子,要是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怎么办?”那小孩子笑着对我说:“阿姨,没事的,平时我经常看妈妈洗呢!”他边说边从我手中拿过杯子,高兴地向厨房跑去。依叫香的妈妈告诉我,要让孩子做能及所能的事情,比如,洗衣服、洗鞋子等,既时洗不干净,也要让他们自己洗。经常让孩子做事,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提升孩子的责任心,以后方便孩子住校,走上社会才能与人合作。
二是承担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
与孩子协商,让孩子选择一样家务活做,比如,扫地、擦桌子、洗碗、洗自己的衣服等等。
看一篇报道:有一位妈妈,当她与孩子商量孩子做什么家务时,没想到孩子选择了刷马桶,孩子对刷马桶这事非常上心,用洗发露、沐浴露等,自己调配成洗涤剂来刷马桶,把马桶刷的干净净、香喷喷,孩子非常自豪,请父母参观。在这件事上,孩子不只是完成一项任务,更是创造性的去做这件事,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和父母合作来完成一些事情。
比如:在父母煮饭之前,你可以让孩子帮着洗洗菜,捡捡葱、剥剥大蒜等等,在你炒菜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帮着你递递碗,收拾一下桌子。让孩子当你的小助手,帮忙搭把手,孩子形成习惯以后,不仅在家里可以帮助我们父母减轻负担,还培养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等以后走上社会还能照顾自己的生活,也会受到朋友的欢迎。比如有的孩子出国留学,就是因为会做菜就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童年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正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劳动并非和痛苦相连,它也可以是愉悦的体验。父母要做的事就是让孩子感觉到劳动的愉悦,让孩子借助童年时对劳动的美好体验,走上热爱劳动的道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