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效应:婴幼儿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不止伤害眼睛,还会影响性格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文|青柠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悠悠3岁,总是无法听从母亲的召唤和指令,缓慢迟钝,甚至无视,不能专注于母亲的视线,好动无法安静,对外界事物敏感性极差。

以前,妈妈只是认为女儿发育迟缓,也许不会表达,视力不好。但最近,妈妈有些焦虑,于是带着悠悠去了医院咨询。

“孩子平日里总看动画片吗?”医生问。
“是,她和爸爸工作都很忙,一直把悠悠放在郊外的奶奶家,看动画片是孩子唯一的娱乐活动”妈妈很肯定的回答。

对儿童心理学研究颇深的迟医生一边写下病例,一边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孩子的这种症状是较为明显的心理条件反射发展异常,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负面的印刻效应。

​“负面的印刻效应”,孩子萌芽期的一颗毒牙

二十世纪初期,德国著名行为学家海因洛特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鸭,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

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个人、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鸭,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

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鸭形成了对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

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小鸭承认第一,也就无视第二。

这就是印刻效应,而“印刻效应”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也同样存在于人类。

我们回到悠悠的问题上,事实悠悠每天看动画片,不仅对眼睛有伤害,更重要的是动画片带给悠悠的负面印刻效应:

长期看动画片的孩子,犹如刚出生的小鸭子;

将动画片视为自己的“母亲”,动画片中带来的影像、声音作为他接收指令和言语的唯一通路;

甚至较为严重时,即便母亲带动孩子,给予孩子耐心的讲述和,孩子依然没有兴致,无动于衷。

父母的言传身教,生活习性的养成,都是最初印刻的开始。

比如:

有的孩子小时候总于尿床,但家长的引导不当,孩子就一直养成了尿床的习惯。

习惯即是印刻,这种不可逆的行为和标准,将伴随孩子很久。

负面的印刻效应,让孩子接收到了错误的最初教育,最初接触到的人或事,语言和行为,将深深印刻在脑海中以及未来的生活习惯中,负面刻板效应就像一颗毒牙一样,毒害孩子。

因此,在孩子萌芽期,规避方面的印刻效应,给予孩子最初的正确教育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最初教育”,打造正面印刻
01.言传身教是基础,要夯实

理解最初教育,就要理解孩子如何接收外界信息。

比如:孩子在1岁开始听得懂大人的很多指令,并可以简单完成指令。
指令的发出源自于父母,而父母教会孩子完成的方式,以及父母应对外界指令的方式都是孩子的刻板。
言传,要输出给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话,符合孩子年龄段的语言和逻辑

比如:你让1岁的孩子给手机充电,他也许明白什么是手机,但是他完全不懂什么是充电,即便你告诉他很多次,他依然无法理解这个行为的意图。

但是如果你告诉4岁的孩子,让他帮助妈妈给手机充电,孩子会迅速寻找充电线,然后熟练的插入手机上,并且还要看一看是否冲上了。

言语是这个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教育魔法,他让接受者——孩子第一时间领会意图。

因此,美妙的语言,轻柔的语调,以及不带有攻击性的态度,才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

很多孩子发脾气,家长会说“孩子脾气大”,但家长却不知,这只是自己的坏脾气在孩子身上的印刻而已。

身教,要展示给孩子能够力所能及的执行方式,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央视曾出过一段最感人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45秒的广告播出后收到亿万人的感动留言。小儿子看到妈妈为奶奶洗脚,转身自己也去打了一盆水来要给妈妈洗脚。

正如公告中旁白所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很多时候我们责怪孩子这样那样,可能要反问自己,是否做到了?身教,就是要告诉孩子,妈妈和爸爸做的事情,就是你应该做的。孝顺父母、懂礼貌、讲卫生等等,只有家长的以身作则,才能够在孩子身上永刻正向的印记。

我们惯性的认为,那些芝麻大点的事儿从不需要重视,关乎原则,道德才会使劲管教孩子,但其实不然。

02.家庭教育无小事,切勿忽视

孩子的成长初期,一切都是新鲜的,阳光的新鲜的,雨露是甘甜的。在孩子的脑海里,他并不会自动将人与事做好与坏的区分,我们大人眼里的小事,无伤大雅,可在孩子那里却可能贻误终生。

很小的时候,就听奶奶说邻居家的小妹妹很喜欢抠脚指头,睡觉的时候抠,吃饭的时候抠,据说是学她爷爷的样子。
但她的妈妈认为孩子只是小,玩耍,没有什么的。
3岁5岁是玩耍,可到了6岁,邻家小妹依然这样,去外面和朋友吃饭,小妹不顾及任何人的感受,在饭桌上脱了鞋就抠脚,小妹的妈妈近乎崩溃了。

我们总以为孩子还小,长大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可就是因为小,很多印刻早已烙上。

对于那些大人认为“无伤大雅”的印刻,它也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慢慢变大。然而,这种错误的印刻,在长大后的世界里,就没有理由被所有人所原谅了。

所以,关注孩子的细小行为,实则就是在印刻很小时,就帮助孩子去除糟粕,家庭教育中,没有一件事儿是小事,小到吃饭掉一粒米都会影响让孩子在未来对粮食的珍惜。

孩子无法理解童年里的一切会引导未来,但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尘土的平静只是飓风还没有来临,倘若狂风骤起,沙尘暴也许就来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尘土都有可能形成沙尘暴,有一些负面刻板是可以逆转的。

​03.扭转刻板效应,可以这样做

回到看动画片的问题上,印刻效应让孩子对动画片产生了第一接收反应,无视母亲的一切语言和行为。但可以让母亲用录音机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一遍遍的重复给孩子听,他会慢慢接收到来自于母亲的召唤。

扭转刻板效应要在最好的时机,错过了机会,就再也无法逆转。

孩子在2岁,语言表达能力开始显现,这也就意味着此时的儿童行动力和交涉能力也在开始迅速提升。

所以,2岁,是孩子第一个逆转好时机,能够抓住这个实际扭转孩子在2岁前的一些不良行为,就能够帮助孩子在未来的阶段继续发展。

在孩子2岁逆转前期负面印刻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承受强度,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自尊心萌芽期,所有逆转都可能遭遇孩子强度不大的抵抗,但孩子只要能够承受,家长还是要强行为孩子做正确的引导和逆转。

比如:吃饭必须要用餐具,不能用手抓,孩子是可以接受的;
比如:男孩子上厕所要站立如厕,爸爸可以向孩子示范,慢慢引导。

循序渐进,是这个阶段的关键词。

6岁,是孩子第二个逆转好时机,此阶段的孩子,理性意识相对成熟,已经度过了自我意识挣扎期,家长在与孩子讲述问题时,孩子能够平静的接受,并且有自我纠正的意愿。

比如:无法从6岁前的玩乐心态中脱离出来,恋恋不忘的游乐场,吃不够的巧克力冰淇淋,一向温柔可人的妈妈,这些学龄前的印刻,是可逆转的。

这个阶段的逆转印刻,关键词——转移法。孩子长大,就意味着会有新的关注点,与其还沉浸在原来的印刻中,不如重新为孩子转移关注点。

印刻,每个阶段都会存在,而真正想扭转印刻,就是要选择孩子童年里最好的时机一同循序渐进,一同转移。

​印刻效应,让孩子接收到了不同的基础信息,而父母责无旁贷的成为信息的输送者。

我们当然希望传递过去的是美妙的音乐,却不可避免杂音穿插,所以,尽力为孩子做好正向的印刻教育很重要。

这需要家长夯实的言传身教,重视细微教育,把握孩子最佳逆转印刻时机。

为了不让我们的宝贝像小鸭子那样跟着“别人的妈妈”走,我们就要让孩子认清自己的妈妈。

今日互动:你了解“印刻效应”吗?你认为婴幼儿长期看动画片对孩子发展有没有影响?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这些建议对你的烦恼和困扰有所帮助。

我是青柠妈妈,想了解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