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讲卫生未必是好事?5个原则教你把握好“度”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我们让孩子讲卫生是没错,但是太干净未必是好事。适当地接触细菌,对孩子的健康是有帮助的。关于最难把握的“度”的问题,给你5个原则。

时常在出门诊的时候听到父母这样的抱怨:“大夫,您说我们家小孩到现在半岁了,平常就没出过门,也不怎么让别人来我们家,家里每天打扫卫生,我们回家抱孩子都严格洗手换衣服,这怎么还能生病呢?”

抑或是这样的疑问:“大夫,我们家孩子从小就特别注意卫生,天天洗好多次手,宠物也不让养,怎么跟别人家孩子比起来好像更容易生病呢?”

答案放在最后讲。我们先想想自己小时候,谁没有过玩沙子泥巴,以及养各种小动物的成长经历呢?现在的孩子,真的是越来越干净了。

准妈妈在刚得知怀孕消息的时候,便开始涉及全家老少的旷日持久的“清洁保卫战”:家里养的小猫小狗——送走!孩子出生以后,地板桌椅玩具——酒精消毒!亲属好友想来探视新生儿——不可以!

可是,越干净、越讲卫生,孩子真的就会越健康、越不容易生病吗?实际上也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不要轻易对“小脏孩”说不

医疗过程中,常常会用到脱敏疗法和每个小朋友都会接种的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减毒活疫苗,背后的科学原理,就是在患病之前尽早地、少量地接触致敏原以及各种病源的过程。正是这种在安全范围内的早接触,有效防范了一些严重疾病以及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

这样的例子推广到日常生活中,也是有实际意义的。早在10多年前,国外很多机构已经开始针对这方面问题做了很多研究。一些研究发现,对于致敏原及细菌的早接触,反而有可能会降低日后出现过敏症状及哮喘的发病率。

2014年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调查了467例3岁以内的城市儿童,对这些儿童的过敏情况、喘息情况、家庭情况以及环境卫生条件(包括常见过敏原及细菌)均进行了评估。

这项研究发现,那些在1岁以内生活环境中接触了蟑螂、老鼠、小猫这些动物或者细菌的孩子,随访到3岁时,发生过敏和喘息的几率竟然小于那些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孩子,实际上这个几率达1/3之多。

然而超过1岁以后开始接触这些“脏东西”,并不会降低喘息或者过敏的发病率了。

太“干净”未必是好事,过敏的形成原因之一是过于“无菌”的环境

看起来的确有点不可思议,不过研究人员并不提倡大家开始养老鼠和蟑螂,而是希望通过研究数据,让爸爸妈妈们明白一个道理:过于“干净”未必是件好事。

尽管会导致哮喘、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一些先天性以及遗传性的因素,但是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非常早的阶段,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环境问题对于免疫系统的发育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美国亚利桑那州一位儿童过敏和免疫学专家Amy Shah表示:研究数据验证了很久以来的一个理念,那就是哮喘、过敏反应以及食物过敏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有时候过于“无菌”的生活环境。

因为过于“干净”的环境不能提供足够的多样的细菌及致敏原,从而使孩子在幼小的时候接触不到这些“脏东西”,因此反倒更容易出现过敏,包括食物过敏及哮喘。实例之一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儿童中,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远低于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安全合理地接触致敏原,可以帮孩子健全免疫系统

通俗地讲,很早的年龄段接触各种致敏原,就类似于一次次小剂量接种疫苗一样,会促进机体免疫系统逐渐健全,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免疫反应,产生一些可能会具有记忆作用的抗体,从而在日后的生活里,再次接触到这些过敏原及细菌的时候,能够及时并且有效地清除这些“敌人”,从而避免强烈的过敏反应,如哮喘或者类似疾病的发生。

类似的研究还包括2002年美国学者发表的一篇文章,证实家中养猫或者养狗的儿童,具有更低的发生哮喘的几率。以及学者们发现,在农场中长大的孩子,哮喘及过敏的发病率也更低。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脏东西”都是“好东西”。2010年,加拿大环境学家发表的研究也证明了,过早接触污染的空气,会大大提高哮喘的发病率。

所以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时候,还是要关紧门窗,避免儿童外出活动。

讲卫生怎么把握好“度”?养个“小脏孩”吧。不要对孩子的手的卫生问题过于敏感。减少抗菌香皂或洗手液的应用。多数伤口处理需要的仅仅是简单的酒精擦拭,洗澡只需要普通皂液和清水就足够了。理智应用抗生素。大多数的耳部感染、咽喉肿痛以及感冒往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孩子出现症状不用太担心,如果你的儿科医生的确这样建议,那么就耐心等待7~10天,疾病自己就会好了。不要抵触及害怕与你的孩子分享食物和水,实际上成人的唾液对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

搜索微信号 13027279630 进“父母世界-学习积分群”,和2000妈妈一起在线打卡学习育儿知识还能得积分,换爆款礼物哦。

关注微信公众号【父母世界Parents】精选欧美顶级育儿杂志内容,每天育儿干货喂饱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