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俩娃都是男娃,个性迥异,老大惜字如金,直奔主题,老二话多得让人怀疑人生,一天到晚小嘴吧嗒吧嗒个不停,但是俩娃的语言表达能力都算得上很不错,估计打娘胎里都是跟我练出来的。谁让我是个教中文的老师呢?
老大爱动脑子,写文章特别有思辨性,我印象中他很小的时候,我跟他说话就是商量的语气,如果是面对选择,一般来说他可以自己选择一个答案的。我还记得他三岁吧,有一次我觉得他什么事情做得不对,我跟他谈话说:“你觉得你这么做合适吗?”这小人儿萌哒哒地反问我:“合适是什么意思?”那一脸无辜的表情,爱死个人儿,我就跟他解释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虽然当时在旁边人的笑声里我的表情还是大写的囧。
可是第二天吧,下大雨,降温,我给他找衣服,拿了件外套自言自语说也不知道是不是厚了点儿,他在旁边说:“我觉得挺合适的。”我大喜,其实语言不就是这么学来的吗。
我特别喜欢阅读,所以家里的书很多,也喜欢给孩子们买书,基本上我们去书店都是各挑各的,选择好了在收银台前汇合,结账走人。但是买书不是目的,看书才是,我回去后也不催他们去看书,不过我自己是抓紧一切零碎时间看书,并且在茶余饭后的时间里询问他们能理解的问题的看法,再问问你们的书看到哪里了,妈妈的书看了三分之一了,这种无形的暗示在提高他们阅读效率方面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有一次老大做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是鲁迅的《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第一题问:“为什么鲁迅先生不说:我家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
大宝跑到厨房说妈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这么说?我启发他:“假设你从学校回来了,说妈妈你看我买了两块橡皮,一块是黄色的,还有一块也是黄色的,那你的目的是什么?”孩子眨巴眨巴眼睛说:强调呀!我说你看鲁迅先生和你说话的方式不是一样的吗?大宝恍然大悟,高高兴兴地去独立完成了后面的作业。吃饭时他说:“我主要是想得太多了,老以为鲁迅先生的文章超级难懂,所以就陷在里面了。”我说嗯嗯,我上学时也觉得鲁迅先生很难懂,主要是仰望,等到工作以后会发现鲁迅先生真的是那个时代一个清醒过来的先行者,文化先驱,他的文章很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厚度,以后你就会明白鲁迅的伟大了。我能感觉到,那一刻孩子是以期盼的神情在和我探讨。
俩孩子也会有他们关注的焦点,没必要非要干扰
02 小孩子的表达途径很重要,涂鸦也是一种积极方式,要合理引导我家里的墙有一整面在孩子小的时候是可以随便涂写的,墙角地面放置着好多盒五毛钱一盒的彩色粉笔,只要愿意随便写随便画,等到没有多少空白地方了,和孩子一商量拍下照片留存后就再次将墙复原成一面白墙。其实费不了多少事,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好像是给他提供了一个了不起的空间,有点儿像是成长过程中的“树洞”。当然如果家里原本就装修好了,不想破坏整体的美感,那你就买一个大大的白板固定在家里某个地方,用彩色白板笔,保证孩子涂画时的安全就好了,作用是一样的。
我有一次在家里午休,小孩子没有睡觉,我只是看看能保证家里孩子所处环境是安全的,就没有强迫他跟我一起午休,结果等我醒来,看到的是孩子兴奋的小脸和画得满满当当的凉席。哈哈哈,我狠狠地夸奖了孩子一番,还把变身后的艺术凉席拍了照给家人分享。这个时候画完的成就感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家长最不能做的就是责备孩子“毁了”凉席,小孩压根儿没有这个概念啊,再说了小孩子的凉席不要用太昂贵的,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由着他画好了。但是我也跟他说了,下次再想画这么巨幅的“大画”时,妈妈提前买的有专业画纸,画出来更好看,孩子也会跟着你的引导来的。
小悠幼儿园时期午休时创作的艺术凉席
大概是因为我这样不太容易生气吧,我觉得我家这俩孩子都不怎么害怕犯错误,不太焦虑,也不向我隐瞒自己的小秘密,我觉得这个也很棒,反正多和孩子交流,让他们大胆地去成长,去往前走,这多好呢。下面这个是老二在幼儿园时代的自画像,让人看了就想笑。
吴悠悠五岁自画像
03 让孩子看到规则的重要性,学会自我控制欲望和行为我因为经常和孩子交流,所以一般来说,反复强调的规则孩子们还是比较认同的,有时候他们叛逆时,我们家长也不需要硬碰硬地和孩子对抗,没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刚开始强调的是家长帮助孩子整理书包,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就是孩子自己按照之前的方式来整理自己的书包,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做一个特别勤快的妈妈,如果孩子不整理,作业忘在书包外面,你也不要替他放进去,第二天学校里他会尝到不遵守规则后的恶果,回来自然会吸取教训。
我两个孩子相差了七岁,原以为不会打架,两个小朋友会自然地相亲相爱,可是事实证明我想得太简单了。在老二七岁以前,我觉得他们俩在一起就会经常发生一些事端,一会儿就会气急败坏的在大喊:“你是个猪!不许动我的东西!”另一个则是哇哇大哭。
这个时候我一般装听不见,除非特别激烈到让人看不下去。好处是要不了一个小时,他们自动和好了,怎么解决的,我也不知道。这就是两个小孩子相处的自然环境,大人没必要破坏他们之间的那种平衡和制约。家长去干涉了,孩子心里会按照他们的逻辑去理解,有时候就在比较妈妈到底爱谁更多一些,你说你闲的没事去碰这个敏感点干嘛。
但是一起外出,不管是看个电影、吃个饭还是长途旅行,我喜欢出发前叮嘱老大:“要帮着妈妈注意一下弟弟的安全啊,新闻上有的小朋友被坏人拐跑了,二十年都没找回来。我们的弟弟虽然没有那么可爱,可是毕竟是我们家人啊对不对,也不能丢了呀,妈妈精力不够的时候你要帮我哦!”结果是只要外出,哥哥比我更关心弟弟在不在视线内,是不是很安全,所以我不害怕带两个孩子外出,我们一旦外出,就是一个Team。在家里是人民内部矛盾,外面就是敌我矛盾了,所以孩子的责任心也会被培养起来。回来的时候,我多数时间在提醒老二:“你看一路上哥哥多辛苦呀,帮着妈妈照顾弟弟,买东西时又总是迁就你,那你要不要表示一下感谢呢?”老二也会肉麻地用孩子的方式向哥哥表达心意,哥哥呢举重若轻地说:“你都几岁了,出个门笨得跟猪一样,回家再收拾你。”哈哈哈……我还当没听见,其实这是兄弟间有爱的表达啊。大人们大可不必太焦虑。
机场取了行李后往外走的哥俩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