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要保护好自己的关系不被孩子侵犯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4
"

有很多母亲总会被孩子这样的一句话逗笑,那就是:“妈妈,我长大后要娶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是认真的,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之为“俄狄浦斯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排斥同性父母,亲近异性父母,总想把异性父母占为己有。

在经典精神分析中并不能孤立的去谈论某个阶段的性心理发展,而是需要整体去看待,尤其是婴幼儿早期的情感对父母的依附性质,这极大的影响了“俄狄浦斯情结”的发展强度和结果(注:经典精神分析中,俄狄浦斯情结中的“情节”并不是分析心理学中的“情节”)。

在经典精神分析看来,一般情况下,“恋母情结”或者“恋父情结”是发生在4-6岁,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有一些孩子在8岁左右还是处于这个心理发展阶段,这是受到前期阶段的影响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这很不利于孩子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会使得孩子在以后无法很好的与异性相处,会出现相应的交往障碍,影响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水平。

在“恋母”或者“恋父”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考验,度过了这个阶段,心理发展上会获得新的能力。

因为在“俄狄浦斯期”最主要的体现是心理上的冲突,如果很好的解决了这个时期的冲突,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很好的面对困难和挫折,也可以获得对他人的认同。

01

有一些人在恋爱期间,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就是:控制对方,不让对方和其他异性有任何联系或者关系,即使是对方的异性同学、朋友、同事关系等等也要保持一个很远的距离。更严重的现象是:对方只能有自己一个异性关系。

这是一种排他性的状态,正常情况下,这个状态是在俄狄浦斯期发展的,在这个时期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发展,就是容许第三方的关系存在。

当然这个第三方关系并不是指爱情中的第三方关系,而是两人之间的关系之外允许另一方和别人产生联系。(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就是有人会允许自己的伴侣和别人相爱或者发生关系)

因为在这个阶段,个体要意识到,任何一种排他性的爱都是不可能的,爱着异性父母,排斥同性父母这是想象的状态,最后会被打破,变成:放弃占有异性父母,认同同性父母并承认母亲是父亲的或者父亲是母亲的。

这就意味着,获得了一个能力:你爱一个人,允许和接受他(她)和其他(她)人有独立的关系。

02

面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一、作为父母,首先要知道,孩子“仇视”同性父母,黏异性父母是正常的行为表现。

从整体的性心理发育来看,这个阶段是属于孩子走出依恋的分离阶段,也就是开始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而这个认同是从同性父母那里得到的,即:想反抗,但害怕反抗之后会受到同性父母的制裁,这个时候会慢慢的,转化成对同性父母的认同,这个时候“内在的父母客体”会受到威胁从而失去,取而代之的是认同。

二、不要强硬的“威胁”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矛盾的,是想要去战胜同性父母、占有异性父母,又害怕受到惩罚,就会出现想做而不敢去做的情况。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再去“威胁”孩子,那么就会让孩子产生恐惧,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不敢去面对权威,不敢反抗。

三、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度的亲密。

有很多父母会当着孩子的面进行搂抱,虽然很多时候是为逗孩子,但这一行为会刺激到孩子,不利于孩子去勇敢的迈出“争夺”这一步。

孩子敢于去“争夺”,父母理解是有助于孩子去度过这个特殊时期。特别是,在这个阶段,父母能够通过容忍自己的感觉而不报复、羞辱或轻视孩子来帮助孩子。

四、保持爱对方和爱孩子

做为父母,要保护好自己的关系不受孩子侵犯,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正常的、足够好的三元关系,不至于把孩子引入到一个“排他”的关系状态中。

有一个观点表示:孩子的俄狄浦斯愿望和焦虑完全是由父母激发的,如果父母之间出现嫉妒或者关系不和,孩子的感觉就会因父母的情感状态而出现相应的摆动,因为孩子会不断的接受父母欲望的无言信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