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爱孩子爱到点子上,从早点与孩子“谈钱”开始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由父母杂志社与芝麻街共同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商培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虽然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家庭财商教育的起步晚,很多父母本身对财商、家庭财商等知识缺乏了解和重视,庆幸地是越来越多的家庭和父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随着家庭对财商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上升,市场如《小狗钱钱》、《穷爸爸爸爸》、《当孩子遇到钱》、《我是小老板》等书籍的销售量不断攀升,中国家庭对孩子财商的教育已经在路上了。

相信很多父母都看过上述的一本或几本,也能推荐出更多的关于如何提高孩子财商的书籍,也在给孩子普及中,但是诸如大学生刷爆信用卡、深陷套路贷等新闻还是层出不穷。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喜欢在“爱”的帽子下进行,那么本来就没有把孩子放在与家长平等的位置上进行的教育,很多都是事倍功半的结果。

就拿最简单的玩手机来说,我们可以义正言辞地教育孩子不可以玩手机、看电视,可以信手捏来如会影响学习、妨碍视力、影响智力等各种理由,而到自己的时候,也能随口就来“妈妈没有玩手机,是在休息”、“大人和小孩是不同的”、“小屁孩别管大人的事情”等等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前两天和同时聊天的时候,一个男同事就感慨说,女儿对她的印象就是“爸爸在玩手机”,不管谁问她爸爸呢,她都这样回答。

所以罗恩·利伯告诉我们,要想培养孩子的财商,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溺爱,即不要再以爱的名义来凌驾于孩子之上与孩子谈钱,本来就不平等的视角,如何能看到同样的景色呢?

所以身为父亲的罗恩·利伯在倾心研究儿童教育与财商启蒙、在接触了大量来找他咨询的家庭后,在《反溺爱》一书中通过对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和总结,用9节直白客观却生动浅显的课程帮助家长们走出家庭财商教育的一个误区——爱孩子就不要和孩子谈钱。虽然书中的案例都是发生在异国他乡的,但是全世界的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之症是相同的,所以本书对中国家庭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01 多少钱才够和孩子谈?

诸如“我们家有钱吗?”“为什么不能把家里空出的房子给乞丐住”、“为什么别人家可以住大房子,我们要不断搬家?”等之类的问题,看似在比较“穷”与“富”,实际上正好是混淆两者最好的证明。就如同我们会和孩子说这个玩具很“贵”,那个更“便宜”,但是不会说多少是便宜,多少是贵;因为这个概念是家长对玩具、对贵与便宜的定义,并不是孩子自己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与经验形成的。所以中国的孩子很多在高中、进入象牙塔之后对钱的概念还是停留在小时候,所以才会出现刷爆信用卡、深陷校园贷等新闻事件。而作者告诉我们,对孩子财商的教育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那么如何做呢?回到我们的核心点“钱”上面来,那就是尽早给孩子和自己定义“多少钱才够”。

让家长自己定义多少钱才够这点其实很多家长都无时无刻不在做,所以即使嘴巴上没有说“这个好贵”、“那个真便宜”,心里已经给出类似的评价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家长能够方便自己在制定家庭开销时有一个清楚的账目,能懂得量化开源节流的项目;家长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干预孩子对“多少钱才够”的定义,而是尽量让孩子们自己来。让孩子定义“多少钱才够”,是为了让他知道生活中很多选择是需要自己做出的,是需要取舍的,而不是一句“妈妈,我想要这个”、“爸爸就给我买一个吧”就可以得到的,长大后抵御金钱诱惑的能力就从正确“认识多少钱才够”培养吧。

02 怎么和孩子谈钱?

不得不说“钱”真的很让人头疼,因为它随时能让你在“穷”与“富”之间转换身份。最近同时在朋友圈贴出了一张收入等级图,然后下面一片留言,基本都是:“本来以为自己还属于中产,结果自己根本就是无产,还是垫底的无产!”只要网络上出来一个跟钱有关的表格,分分钟就能让成人的世界陷入一片“哀嚎”中,所以很多时候在孩子面前是成人最有成就感和最自豪的时候,而一旦碰到钱,这种自豪与成就感也就变得有些“虚”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谈钱、绕开钱,就是和钱有关,也换成如“努力的结果”、“好前途”、“有出息”等励志的字眼,然后在孩子懵懂又崇拜的眼神中觉得自己的形象也变得更高大了~

其实和孩子谈钱远没有我们家长想象的那么难,只是中国的家长都是比较含蓄的,那么好吧,就从作者建议的几个方法开始吧:

1)摆正家务与钱的关系。把钱和家务捆绑应该是绝大多数家长与孩子谈钱最好的方式了,我家也是。但是作者说,这个方法可以,只是我们要改变一下用的方式——做家务是家庭成员的义务与责任,但是能在做家务中发现问题并想出解决的方法,这才是可以挣钱的地方!这个办法不仅可以免于自己的破产(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能做的家务越多,支出的就越多),还能锻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可是很多大人可稀罕的能力吧。

2)区分“需要”与“想要”的概念。其实说到这两个概念,估计很多成人也是需要的,尤其是剁手党的男女士们。给孩子和自己都准备一个“需要”与“想要”的心愿单,如实记录购买的是哪个单子上的,并建议写下买完后的快乐程度。也许现在孩子们还不一定能分得清,毕竟大人很多时候也是随性而为的。但是随着这两个单子上的物品不断的变动与花钱后取得的快乐感的变动,孩子会知道怎样制定自己的零花钱规则的。

3)学习捐赠。很多中国的家长都认为“捐赠”是与钱没有关系的一项活动,连作者都说“捐赠是没有好处的付出”。 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这里的“捐赠”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项长期的义务性的工作。所以做好这项工作,是需要做好预算的,而且捐赠的不管是钱是物还是劳动,都是离不开“钱”的,而这是和孩子谈钱的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这项工作不仅会让孩子学会“理财”的初步概念,更能明白钱的意义。

03 如何和孩子谈钱?

还记得中国一个综艺节目《变形记》吗?将贫富差距很大的两个家庭的孩子调换环境生活一段时间,然后观察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说到底这个节目也是一个“如何与孩子谈钱”的节目,只是通过几个孩子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整个社会。

而这个问题其实父母就可以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就完成的,而且作者还建议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多问孩子为什么!这个方法其实和“寓教于乐”是有相通之处的,那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而父母不再单纯地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离孩子的思想更近一些,不失为增加亲子关系的好办法哟!

具体怎么做呢?就是当孩子问有关金钱的“为什么”问题时,我们不要急着用“因为……”句式来回答,可以按下暂停思考下,再反问“为什么”给孩子,即问一问孩子:为什么会这么问?你为什么有这样的疑惑?你知道钱的作用是什么......

你会发现孩子的回答有时候很有意思,而且通过孩子的回答,你会知道其实孩子问问题的初衷和家长想象的初衷是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家长放下对孩子谈钱的戒备心理,也有利于孩子对金钱与物品关系的理解。

古语云: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要阻止父母对孩子溺爱的办法之一就是尽早与孩子开始关于“钱”这个俗话题。虽然《反溺爱》一书中给出很多具有实操性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就如同作者在开篇说的,这本的作用并不是在于得出结论,也许很多家长还有更好的办法开启孩子的财商教育课。但是打开这本书,会让你正视与孩子谈 “钱”!

 作者简介:80后辣妈一枚,育儿路上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化为文字期待与你的相遇、相知和相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