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大约4.2亿0-14岁的儿童,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在发达国家和少数几个发展中国家,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12%-29%。这表明中国有5000万至1.2亿儿童因罹患精神障碍而需要专业治疗。是什么原因让最本应最快乐的童年时光蒙上阴霾?面对出现精神障碍的孩子,诊疗的难点是什么?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高发原因是什么?
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问题,教授肯定了WHO的调查结果,他认为10%-12%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数据,教授认为,这样高的发病率,是儿童生长发育特性、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环境的高压化
带来儿童/青少年身心的高压
这些年来一直强调个性化,什么是个性化?那就是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节奏、特点。有些儿童的心智发育相对滞后,经过合理疏导并不会影响其成年期的表现,也不会致病。但现在的情况是:医疗与教育质量无法同质化、而竞争日趋激烈化、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集中化,这些不仅给成长中的儿童而且也给家庭、教育与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压力。这就意味着一部分心智发育相对滞后的孩子将承担更多的压力,甚至会产生孤独感、被抛弃感。另一方面,二胎政策开放不久,家庭内两个孩子的互动还需要要一个过程。以前的独生子女们缺乏同伴教育、同伴说服、同伴疏导以及耐挫折的能力和经验,但这些能力和经验在儿童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中至关重要。为什么鼓励父母做孩子的朋友?就是人为地补充这种缺失,但目前来说,很少有父母能够做到、做好。
信息量爆棚
孩子难以适应
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可以说人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有时候甚至一个小小的契机就会带来巨变,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之下,新旧知识交替、文化教育的冲击不仅影响着成年人的生活,更影响到了儿童和青少年。举个例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儿童/青少年每天需要接收和处理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但一部分孩子并不适应给这种快节奏、高信息量的冲击。当信息处理无法完成时,自然就会有压力的产生,现在儿童/青少年所承受的压力或许是过去的数十倍。另一方面,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是非/善恶分辨体系,也没有完成人格的塑造,在大量的信息冲击下,他们更容易迷失其中、丧失自我。综合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现在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管理问题非常严峻,这更需要我们专业的精神科医师介入,而现状却是:精神科医师严重不足,就算想要从一人多用,成人小孩一起治,也远远不能满足缺口。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为什么难治?
谈及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诊治,王文强教授提到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障碍,比成人期精神障碍更加难发现、难确诊。
▶ 难发现:精神障碍被当成了熊孩子?
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有关“熊孩子”的新闻,最常听到的吐槽,就是熊孩子必有熊父母。但其实我们忽略了一种情况:这些孩子可能是精神障碍患者。怎么回事?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最高的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多动症、自闭症等儿童期特有的精神障碍,而是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这样常见的情绪障碍。而孩子们在出现情绪时,并不都是表现出焦躁、低落,更多的,可能是表现为言语与躯体的攻击、破坏(易激惹)等。但现在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监护人、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将这种一过性的攻击、破坏行为和精神障碍联系在一起,更没有人向孩子的家长宣传正确的识别方法、干预措施等。导致这样的孩子常常因为没有及早就医而延误诊治。
▶ 难确诊:和成人疾病表现大不同
儿童/青少年正处在旺盛的生长发育时期,这一时期的精神障碍疾病表现和成年期的表现极为不同。其中最大的两个区别就是“变化”和“发展”。因为大部分成年人已经完成既定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这也就意味着成人的疾病表现是相对固定的。儿童/青少年则不然,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生理发育尚未完成,所以他们的疾病表现变化多端,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医师很难找到其中的规律。说到这里,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在成年人中,自语自笑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疾病表现,但在学龄前儿童的自语自笑很可能只是他们习惯于将内心的想法外现出来,我们不能用跟成人一样的标准去评判孩子。”另一方面,儿童/青少年正处在受教育的阶段,就像前文提到的,他们每天接触了极大的信息量,而这些信息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有利于他的精神心理发育的,而也可能有不利的。这种情况下,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病情发展就变得扑朔迷离,需要有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诊断。发现和确诊都如此困难,治疗自不必说。正因为儿童/青少年疾病诊疗如此困难,从事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专科医生更需要精准、专业、同质化和真正喜爱这个行业的人。专业的儿童精神科医师不仅要学习儿科学知识,还要钻研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精神病学、儿科学,更需要了解家庭治疗学、药理学等。而面对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教授也强调了,一定要多方案、多角度地,发挥社会力量来进行综合干预,这虽然很难,但至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来源: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作者:王文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