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肯起床还闹脾气?5个实用小妙招,帮宝宝赶走“起床气”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自从当了妈,每天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对于孩子的睡觉问题,不只是“哄睡难”,醒来时的“起床气”也很容易让人崩溃。

一、宝宝起床时哭闹脾气大?都是“起床气”惹的祸!

闺蜜小敏生下女儿雅妮之后,因为老人不方便来帮忙带孩子,所以小敏全职在家带了两年的孩子,好不容易等到雅妮2岁了,赶紧送到了托管班,她也找了份工作,重返职场。小敏说:独自带娃这两年,自己都挺过来了,没想到最近快被女儿雅妮的“起床气”逼疯了!

小敏诉苦说:因为早上8:30就要上班,而且上班的地方离家并不近,所以每天早晨我恨不能将时间精确到秒来计算。可是雅妮不仅哼哼叽叽、磨磨蹭蹭不肯起床,而且各种“找茬”:嫌弃穿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衣服,甚至还会为先穿上衣还是裤子反复折腾;换好了衣服却要抱着妈妈的脖子不肯下来;连拖带抱的拉到洗手池边去洗漱,又嫌弃牙膏怎么不是草莓味的;好不容易哄着去餐桌,又闹着不肯喝牛奶,非要吃馄饨,小敏耐着性子好言哄劝,这妞儿却顺杆而上,愈发的撒起泼来,直接把牛奶打翻在地... ...

不止是小敏,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触:孩子平时乖巧听话,唯独在睡觉后起床这一刻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一起来了。不是早晨起床时特别不情愿,各种找茬,就是起床后后莫名其妙的哭闹或乱发脾气。大人们为此软硬兼施,却惹来“熊孩子”变本加厉的哭闹,使得本来就不宽裕的晨起时间变得很紧张,迟到也成了家常便饭。

起床后的各种“坏脾气”,通常被称为“起床气”。宝宝起床时哭闹脾气大,都是“起床气”惹的祸!

宝宝为什么会有“起床气”?关键在于“没睡好”!

“起床气”实际上是一种睡觉起来后的负性情绪。身体为何会出现“起床气”这种负能量呢?总结起来,无非下面4方面的原因:

1、睡眠不足导致的情绪失控。

睡意和情绪的关系在心理学研究中已经被广泛探讨,经验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困倦更有可能让人变得具有攻击性。当人们在睡眠不足时,身体和大脑疲劳,大脑情绪中枢的调控能力也十分弱,更容易出现无法控制情绪的情况。所谓的"起床气",完全是由于睡眠不足造成的身体不适引起的暴躁情绪。如果在夜间没得到充足休息的人,早起就容易有“起床气”。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针对“起床气”, 特别是早上需要被叫醒的情况,最好的做法就是保证孩子获得充足的睡眠。培养孩子在固定时间入睡,早睡早起,不睡懒觉的习惯。美国睡眠医学会在2016年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最佳睡眠时间共识,以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健康,避免睡眠不足引发的健康风险,推荐促进最佳健康的睡眠时间(每24小时)为:

(1)4-12个月婴儿:睡眠12-16 小时(包括小睡);

(2)1-3岁儿童:11-14小时(包括小睡);

(3)3-5岁儿童:10-13 小时(包括小睡);

(4)6-12岁儿童:9-12 小时;

(5)13-18岁青少年:8-10 小时。

充足的睡眠,不仅要求睡眠时间足够,还要保证睡眠质量。英国睡眠委员会的发言人杰西卡·亚历山大称:“低质量的睡眠”是导致"起床气"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不是自己睡醒”而是“被别人叫醒或吵醒”时,难免会心情烦躁、情绪低落、想发脾气。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熬夜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质量。现在很多年轻家长都有熬夜的习惯,要么玩玩手机,要么看看电视剧,玩到凌晨12点是经常的事。有时候看见孩子的确睡得好好的,但是孩子的大脑很可能处于半活跃状态,家长的动静也很可能进入孩子的潜意识里,这就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质量。

学龄前的孩子对睡眠质量的要求非常高,稍微没睡好,早上就会赖床补睡,有时候并不是孩子自己不想起来,而是家长没有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睡眠环境。当孩子睡下不久后,家长也该考虑睡觉了,不然第二天早上叫孩子起床的时候,就知道有多难了。

小敏因为要赶时间去上班,早上7:00就必须把宝宝叫醒,收拾吃完饭,7:30之前送到托管班(因为时间太早,这还是和托管班老师好说歹说,每个月多加300块钱才搞定的),所以雅妮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而且是在早上睡的真香的时候被叫起床,不哭闹才怪!

2、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醒来。

起床并不是一件简单事儿:在被叫醒的那一刻,我们的大脑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转换:环境安全检查 → 潜意识切换 → 神经系统启动 → 四肢苏醒。我们简称这个过程叫“切换启动过程”。就是说,叫醒的那一刻,要给大脑一个“醒来”的信号,同时,还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安全的环境来启动大脑。

人在睡眠与清醒时是有一段迷迷糊糊的反应的时间的,如果这个反应过程被打乱,也就是非自然过程清醒,睡觉时被人扰醒或者没有睡够,那么就会出现“起床气”,心理学将之称为“睡眠惯性”。醒得越猛,睡眠惯性就越大,会长时间处于“醒”与“清醒”之间,此时就会出现烦燥焦虑、生气、失落等不良情绪。

很多父母会用自己产生的“噪音”来叫醒孩子,比如走路声、洗脸刷牙声……会让人感觉极度反感,因为在切换启动的过程中,脑部的工作不断被噪音打断,导致烦躁的醒来。倘若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醒来,他的心情必然会因为这些恶劣的环境而受到影响,降到冰点都再常见不过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孩子靠发脾气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不满也是很常见的事情了。

3、家长错误的叫醒方式。

除了孩子“没睡醒”和外在环境原因以外,家长的叫起床的方式也很重要。很多家长经常喜欢用一些粗暴的方式来叫孩子起床,让孩子感觉“很不爽”,所以孩子有“起床气”,并向家长倾泻这种愤怒也就再正常不过了。下面这3种常见的错误的“叫醒”方式,家长一定要避免:

● 冲进房间,大喝“还不快起!”

有很多家长也喜欢用一些吼叫的方式来吵孩子。愤怒地冲房间,大喝一声“七点了,还不快起”!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体验过妈妈的“狮吼功”。这种“杀伤性叫醒方式”会分分钟激起孩子的愤怒。留恋被窝,留恋潜意识梦境,是人的共性,这种指责性的叫醒行为、语言,很容易把人的睡眠安全感夺走,加上大噪音的惊醒,足以摧毁一个人幸福的早晨。

● 直接扯孩子的被子,把孩子从被窝里扯出来。

有很多家长举止十分简单粗暴,在他们看来,光靠说教是起不到作用的,唯一能够真正起作用的,就是靠扯孩子的被子,强行把孩子从被窝里扯出来。在这些家长看来,这些做法无可厚非,但其实,应用到孩子身上,他们是最受不了这样的,有很多孩子甚至以此为耻。孩子正在长身体,家长应该注重保护孩子的隐私,直接扯被子是对孩子人格的侮辱。

曾有新闻报道过,一个14岁的男孩儿因为被母亲掀被子叫醒而产生了严重的“起床气”,一时做出跳楼轻生的过激行为,可见起床气的危害之大。

● 不停的催促孩子“赶紧起来”!

每个人都是害怕被催促,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正在睡梦之中享受着被窝带给他的温暖时,家长却在一旁催促孩子,有些家长会使用过一两分钟叫一次的方式,这看似是给了“启动时间”,但实际上对方在完成切换和启动的过程时,不断被你的叫醒打断,每一次都要重来,所以反而越叫越不愿意起来。而且这极有可能带给孩子一种厌倦感,孩子甚至会采用更极端的方式来反抗父母的催促。

4、孩子起床后要面临ta“不喜欢”的事情。

如果孩子知道起床之后的事情是他“不喜欢”的,孩子就会故意磨蹭着不肯起床,各种找茬,尽可能的拖延时间。比如,前面提到的,闺蜜小敏的女儿雅妮。才两岁多的孩子,正是黏着妈妈的时候,可是,起床之后,妈妈就要把她送到托管班去了,而且因为去的太早,别的小朋友还没到,只有一个老师在,还要忙着做一些准备工作,也没时间陪她玩,雅妮只能孤零零的一个人,坐在冷冷清清的教室发呆,那种滋味真的太不好受了。所以,雅妮每天早上都会故意找茬,尽可能拖延出门的时间。

5个实用小妙招,帮宝宝赶走“起床气”!

当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年轻爸妈们又要上班的时候,早晨的时间就变得非常紧,计划稍微有变,大人上班就得迟到。很多爸妈们也经常被孩子“起床气”所困扰,要么早上怎么叫都叫不醒,要么叫醒了就又哭又闹,眼看上班就要迟到了,赶紧拎起孩子就往幼儿园送,一路上还得抚慰孩子的情绪,这爸妈当得实在是累,要是每天都来这么一出戏,估计爸妈早晚得崩溃。这里,若兰妈咪为大家分享5个实用小妙招,帮宝宝赶走“起床气”!

1、保证孩子拥有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

“起床气”大多数都是因为睡眠质量不高,烦躁所致。通常只要睡眠质量好,睡得饱,孩子醒来时都会精神十足的。所以,让孩子拥有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是预防“起床气”的最佳办法。

睡眠时间要充足,爸爸妈妈首先要把宝宝的作息时间调整好,一定要保证前一晚的入睡时间。一定要让宝宝早睡早起,必须早睡,这样才能早起。

关于调整入睡时间,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直接提前1小时,孩子肯定不干。我的实践经验是,每次提前15分钟,慢慢调整,等过了两周到一个月,宝宝习惯了早入睡15分钟后,如果需要可以再往前调整15分钟。这样不至于让孩子非常排斥,我们也可以及时观察孩子起床时间和状态,从而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入睡和起床的节奏。

要保证孩子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家长要以身作则。有些家长在孩子就寝时间一到,就急着赶孩子上床睡觉,自己的眼睛却还猛盯着电视,或还在忙东忙西。其实父母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有“孤单”或“不公平”的感觉,而且孩子会有“为什么只有我要去睡觉”的疑问,加上孩子对成人的活动充满好奇心,当然也就降低了睡觉的意愿。因此,只要到了睡觉时间,全家人最好都能暂停进行中的活动,帮助孩子酝酿睡前的气氛。

其次,要为宝宝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让宝宝尽快入睡,同时避免中间各种原因频繁醒来,导致睡眠不足。睡前不要太兴奋和喝太多水,把全屋的气氛调整至休息状态(柔和的灯光和轻松促睡的音乐),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同时,用指针式的闹钟,明确而形象地给孩子说明几点几分要起来(不要用数字式的,不够直观和确定,看钟认时间是孩子在6岁前就该养成的一种能力)。

最后,孩子睡午觉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在接近傍晚的时候才让孩子睡午觉。幼儿园的午休时间通常是13~14点左右,如果让孩子在下午睡得太久或太晚午睡,孩子很容易在晚上变成精力旺盛的小魔鬼,等他筋疲力尽入睡后,隔天早上势必又得花一番功夫才能把他叫起来,所以家长们不要让孩子午觉睡得太久。

2、适当提前叫醒孩子,给孩子预留“缓冲时间”。

有的时候孩子发“起床气”就是为了多睡一会儿,多赖一会儿床。爸爸妈妈可以在每天早上提前几分钟,用平和的心态、平静的语气来唤醒沉睡的宝贝,一起迎接美好的新早晨。这里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切换与启动的时间因人而异,有人需要五分钟,有人需要十分钟……请根据这个时间调整。

爸爸妈妈可以用亲切的声音呼唤孩子,用手轻轻地拍着孩子的背部和腰部,再抚摸他的手和脸。让孩子在舒适的刺激中,逐渐从浅睡的状态转换到自然醒的状态,慢慢地孩子就会睁开眼睛,然后活动身体。直到自己变得清醒,可以起床了为止,这样宝宝的一天就会充满好的心情了。

3、给孩子惊喜,让孩子感觉到起床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在《爸爸去哪儿》中有这样一幕:小朋友们需要叫醒Kimi去做任务,可是Kimi假装听不到。Kimi爸爸林志颖对其他小朋友说,这是什么玩具?在床上的Kimi听到玩具,立马起床。

爸妈每天在孩子睡觉前,不妨问问孩子明天早晨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想吃什么,得到答案后,在孩子睡前给予承诺,一定会满足孩子。在第二天早晨叫孩子起床的时候,就用孩子这些愿望去引导孩子,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惊喜。

4、针对孩子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或预告。

前一天晚上睡前先和孩子约好,第二天早上要穿什么裙子(衣服)、第二天要做什么事,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有一个起床动机,而且是自己参与决定的动机,孩子通常都会遵守。

另外,如果可以的话,家长也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最好是在孩子睡觉之前进行这项活动。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够起床是一种毅力,同样也是对自己的行为的负责。

5、营造“起床氛围”,采用“温柔”的方式叫醒宝宝。

自然光辅助唤醒。孩子对光线是十分敏感的,即使处于朦胧的睡梦中,也会被温暖的阳光给唤醒。孩子起床前的10分钟就把窗帘拉开,明亮的阳光已经让孩子感受到了新一天的来临,此时孩子的大脑也会迅速转换模式,加速自然清醒。过不了多久,你也许就能看到孩子自己爬起来了。

音乐唤醒。音乐是最能使人心旷神怡的,当孩子还未睡醒,属于半梦半醒状态的时候,家长可以在他的床边放上一段美妙的音乐,可以是鸟鸣声,也可以是其他自然的声音,让孩子久处其间感受其中的妙处。这样一来,孩子就感受不到任何催促的感觉了,同时,他还能够被声音所引导着。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用食物香味诱惑宝宝。食物的香味会刺激脑部,对吃货更有效果!让人提高知觉机能,赶走睡意和疲劳,所以,妈妈在宝宝起床时准备好烤面包和牛奶等诱人的食物,让这些香味提醒宝宝起床后就有好吃的东西。

用肢体语言缓慢唤醒。先不要发出声音,而是用手轻轻放在她的肚子或者背上,停留一下后轻轻缓慢地抚摸。这时,宝宝通常就会动一下,有时会扭几下,或者翻个身继续睡。然后,我就会继续摸摸,从肚子或者背转移到四肢,这时宝宝就开始慢慢在扭动了,这就意味着她的身体在慢慢醒来。然后把孩子抱起来,用手进行缓慢按摩,轻轻地说,“宝宝没睡醒呢,妈妈抱一会”,然后继续慢慢按摩,直到孩子平静下来。

其实,预防、应对孩子的起床气,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父母尤其不能生气。一旦生气,只会给孩子不平稳的情绪来个火上加油,同时也给孩子起了个坏榜样。让孩子早晨起床时不带“起床气”,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大家可以试试上面提到的5个实用小窍门,把孩子起床这件事变得轻松起来了,不仅家长有时间去准备自己的事情,而且可以让家长和孩子都在愉悦的情绪中迎接全新一天的到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