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做个普通人,有什么不对吗?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前天给朋友电话聊天,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那天她给10岁的儿子辅导作业,各种心累,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烦扰顶在胸口,于是贸然而出就问了孩子一句话:“你有没有想过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朋友满以为孩子会思考一下告诉她:想当个科学家,飞行员,医生,律师……结果孩子想都没想就告诉朋友说他想当个普通人。

朋友居然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失望加上落寞居然让她沉默了:我呕心沥血地培养的娃,居然只想当个普通人!

这还不算,没想到朋友沉默的反应被孩子记在心里,隔了几天她儿子问她:“妈妈,为什么我一说要做个普通人,你就不说话了呢?你为什么就不想听听我想当个什么样的普通人呢?”

孩子的问话让朋友一时无语,她也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举动失常。作为孩子的父母,她承认她未能免俗地给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因为在她的脑海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一个普通人。

像朋友这样的想法,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过。不管自己是多么普通,却总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普通人。

为什么很多父母不愿意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呢?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

从孩子一出生,做父母的就会认为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没有哪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优于常人。父母们都希望孩子以后能够成才,出人头地,成为科学家、飞行员,律师……,同时又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生活幸福。

父母们期望越大,对孩子的要求也就越高,恨不得每个人都想把自己家的孩子培养成社会精英。而且父母自己越是普通就越是渴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2.社会环境的影响

如今的社会环境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在你争我逐,你追我赶,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被时代远远地甩在后面。

普通人在努力,优秀的人比普通人更努力,个个都在策马加鞭,奋力扬蹄。很多家长发现要跟上时代,在社会站稳脚跟太不容易了,自己都过得这么辛苦这么累,这孩子要是再不早点努力,到将来怎么能在社会立足呢?

于是家长们宁可自己吃苦受累,花大价钱也要让孩子学着学那,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有一点的懈怠和落后,希望孩子能够抢跑跑赢人生。

3.父母未竟的梦想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很多时候,父母把一切厚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自己当年未完成的梦想,也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实现。

很多父母习惯性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转嫁到孩子的身上:小时候没有几乎没有摸过钢琴的妈妈,曾经未能如愿当上医生的爸爸……他们总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求孩子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当目标,让孩子沿着自己指引的方向走,让孩子替自己圆梦。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绑架,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兴趣,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然而尽管千万个父母有千万种理由希望孩子不要沦普通人,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但是我们依然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多数的孩子最终都将成为普通人。

孩子做个普通人有什么不好吗?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写过这样一篇长文《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个幸福的普通人》,曾一度引起广泛关注,他的教育理念给当今大多父母们提了一个醒:孩子做个普通人,并没什么不好,比起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接受孩子是一个普通人才是最重要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天才,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优秀的那个人,更何况,一个人最终是否过得幸福快乐也不在于他有多么优秀,而是他是否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否活出了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副没有被摧残的身心,他们一样可以找到他们的人生真谛,一样可以过得开心快乐!

刘继荣在《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一书中提到:如果健康快乐,如果那是他们想要的生活,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成为英雄固然美好,但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也并没什么不好。

就像文章头提到的我的朋友一样,那天她在儿子的反问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坐下来问儿子:“那好,那你说说想当个什么样的普通人?”

她儿子说:“我想学编程,将来做一个游戏开发人员,专门设计对小朋友有好处的游戏。或者是去做一个编程老师也不错……”

朋友听了她儿子的话,心中满满的感动,如果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又是他想要的生活,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想想我们大多数做父母的,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普通人呢,虽然没有多大的成功,但也并没有影响我们生活中该有的美好和快乐。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接受自己的普通,更要接受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普通人。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最优秀的那个人,我们也要给孩子最好的爱,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一个完整的人生。

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那么父母应该有怎样的教育观念并且要如何面对孩子的普通呢?

1.首先要接受孩子的普通

如果孩子是个普通的人,不管你怎样逼孩子他都不能瞬间成为一个天才。相反,孩子还会因为父母的逼迫和压力更加地厌学或有抵抗情绪。欲速则不达,越是想把孩子培养得不平凡,孩子越有可能连个普通人都做不了。

父母应当学着接受孩子是个平凡的人,然后悉心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点一点地带着孩子慢慢进步,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能够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孩子被爱、被接受、被尊重,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决定,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孩子的主动性就会不断提高,成就感也会越来越强,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曾经你觉得普通的孩子也慢慢地变得优秀和强大了。

2.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很多时候父母一味地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给孩子过高的期待,这无疑也给孩子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美国华裔作家伍琦诗《无声告白》一书中的的主人公lydia就是一个背负着父母期望的女孩,妈妈希望她能考上好的学校,将来成为一名医生;而父亲则希望她能够交很多朋友,成为大家都喜欢的社交达人。然而,lydia却因为无法承受来自父母的重压,认为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而最终选择了自杀。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不要对孩子报有太大的期望,也不要把自己的梦想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为他自己而活,他们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3.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身心健康是孩子拥有未来的基本条件。

我有一个同事,夫妻两个都是名牌大学毕业,老公还是一所有名的大学教授。他们两个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差,小学的时候就不断地给他强化学习,报了很多补习班,初中又通过多种途径把孩子弄到了国外读书。眼看着儿子前途一片光明,可谁知儿子在国外读了一年半时间就休学回国了,原因是14岁的儿子得了抑郁症。

孩子回国以后,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出门,作息不规律,还还经常绝食,动不动还会拿刀子割自己的手腕。

同事和老公及家人再也没敢给孩子提过上学的事情,每天都小心翼翼地陪着孩子,生怕孩子做出什么傻事。

从此,她再也不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多么成功的人,而是每天只要能够看到孩子健康地活着就已经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案例,父母为了孩子能考高分,考好大学,将来能找好的工作,天天利用各种手段,逼着孩子学习,直到孩子最后无法承受选择离开,父母才会幡然醒悟:其实父母最想要并不是孩子的飞黄腾达,而是孩子能够健康地活着。

所以说,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适时地引导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只有孩子的身心健康,他们才能够在压力和挫折面前勇敢面对;他们才有更多的机会体验这个社会,挑战更多的不可能,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创造他们自己想要的未来。

如果孩子健康快乐,如果孩子勇敢坚强,如果孩子心地善良,如果他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我们的孩子,又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普通人呢?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