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名宝宝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早教!结果颠覆宝妈三观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4
"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科学家认为婴儿在他们最初两年时间里的发育发展,将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完全的基础。

今天芽芽妈就要为大家推荐由英国BBC策划的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片中邀请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以及200名婴儿和学学步儿童一起走进精心设计的“婴儿实验室”。

这部纪录片中设计的一系列开创性实验,其结果都揭示了宝宝2岁之前难以置信的变化,提出了很多宝宝大脑发育对其行为意识以及人际关系、成长的影响,有的甚至也颠覆了芽芽妈的惯用思维认知。

因为0~2岁的婴儿语言能力有限,新手爸妈们也时常会错意或误给宝宝打标签,然而我们只有正确掌握宝宝行为背后的科学规律,才能做好早教。芽芽妈今天就整理了纪录片第一集的知识点,帮助家长们更好了解你的小宝贝~

性格大多由基因决定

俗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难道从孩子小时候就能看出长大后的样子?相反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养成跟其成长环境和经历息息相关。

对周围情况的反应反馈即为气质,为了探究气质类型的成因到底是天生基因决定?还是成长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

心理学家艾米利﹒琼斯博士(Dr. Emily Jones)专门对6个月的婴儿设计了三组实验。选用不同的玩具放到他们面前,来观察各自相应的反应。

第一测试,选取的玩具是会跳出玩偶的音乐盒;第二次测试,选取的玩具是一只跳跳狗,目的是观察婴儿对不确定性事物的反应;第三次测试,是一副怪诞的面具,用来检验婴儿对陌生事物的反应。

三次不同玩具的测试里,对不同的刺激,虽然他们只有6个月大,但却有着相互之间完全不同,但个人前后一致的反应。

有的宝宝表现出激动、有的则很谨慎,而有的则表现得非常淡定平静。这和成年人身上的三种基本气质相互吻合,即激动、谨慎和平静。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性格,其实在妈妈肚子里就被基因决定好了。

尊重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对宝宝成长和性格塑造也能更有益。

如果你的宝宝属于谨慎气质型,那么家长在跟宝宝相处时做事的节奏就需要放缓、别太着急,向宝宝介绍新事物时语速要放缓,也需要留更多的时间让宝宝去适应;

如果你更偏向激动气质、表现得更活跃,那么或许带他们去不同的地方玩,他们会很开心。

婴儿语言发展,父母行动很重要

宝宝开口说话是家长们最关注的的问题。那么,宝宝说话的词汇量背后有着哪些秘密呢?

早期语言往往和社交有关

语言研究者米歇尔﹒彼得博士(Dr Michelle Peter)策划实验,邀请了全英国2000多个家庭,记录了0~2岁英国儿童使用的词汇。

研究发现宝宝最早使用的词汇基本和他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人或社交关系有关,例如大多数婴儿第一个说出的单词是“爸爸”和“妈妈”,另外使用最多的还有社交用语像“你好”“再见”“谢谢”。

有趣的是,我们可爱的卡通角色“佩奇(PEPPA)”也是榜上有名。可见,宝宝什么听得多,就喜欢说什么。

爸妈话越多,宝宝学得越多,今后学习表现越好

调查研究数据发现,宝宝在18~24个月会进入一个语言词汇爆炸期。而临床实验发现,早期词汇量越多的孩子,之后累积的词汇量会更多,并且增长速率更快,在学校学习中表现也能更好。

那么是否仅多让宝宝接触单词,就能影响他们语言学习的速度呢?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米歇尔﹒彼得博士招募了一个来自威勒尔半岛的家庭,他们的小宝宝佩西是一个典型的21月龄幼儿,并对他们进行了家庭追踪记录实验。

最终的结论让人惊讶,妈妈对孩子说的词汇量第一天13000个词,到了第二天增加到了13700个词,大概增长5%,;而宝宝的词汇量却从第一天说了2500个词,到第二天妈妈和他的交流变多后说了2800个词,大约增长了13%。

更重要的是,母子间的对话交流增加了大约38%,交流次数从的第一天738次,增长到了第二天1022次。

斯坦福大学也有研究表明:婴儿早期听到的语言越多,之后积累的词汇量就会越大,这能为孩子在学校发展带来巨大优势。

事实上,即使不是育儿专家,每个父母都能在宝宝很早的时候产生影响,我们能够做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和宝宝聊天,引导宝宝说话。

学会放手,培养孩子自制力

自制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人在面对一些事物或情况面前,能控制自我情感和内心冲动欲望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控制自己冲动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自制力强的孩子,往往在学校学习表现得注意力更集中,更能守规矩,考试成绩也会更好,有时也能更好地避免一些青春期的麻烦事。

心理学家艾米丽琼斯博士(Emily Jones)设计了一项不寻常的实验,宝宝们被戴上仪器,通过大脑扫描仪来检测在他们面对“不能立刻玩玩具”命令时,在抵抗诱惑过程中他们大脑所发生的变化。

宝宝们依次被安排坐在一个桌子前,被家长告知:“眼前的玩具,不能碰。”然后家长会扭头不再看被实验的宝宝。

有些孩子在听懂指令后,看到爸妈转身不再看他后,毫不犹豫得直接伸手拿起玩具,其他宝宝有的能再忍耐个3秒、9秒……而坚持时间最长的两个宝宝,一共坚持了45秒钟!

能坚持45秒自我控制不去伸手碰玩具的宝宝的大脑里,发生了什么呢?

听到指令后,可以看到这个叫安娜贝儿(Annabel)的宝宝,8秒开始努力抵抗自己的冲动,22秒开始试图转移自己得注意力,让自己不看到荧光棒,32秒开始尝试用扯头上的帽子等动作来让自己分心。

大脑扫描仪中用颜色来区分活动状态,蓝色表示大脑活动相对论不活跃,而红色表示大脑活动比较激烈,某个位置反馈数据变红了,就表明这一片区域的大脑活动在增强。

自制力较弱的宝宝,探测器显示结果几乎为蓝色;而坚持了45秒的两个宝宝的大脑前部都出现了很多红色触点,这说明他们在这些时间点里,努力做些其他事来分散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来抵制诱惑。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明确的是,幼儿自制力普遍偏低,但也存在天生的差异性。

一些时候,宝宝不听指挥并不是他们淘气,而是在他们大脑中,关于抑制冲动和遵守规则的那部分片区还没有发育或发育完全。

心理学家艾米丽·琼斯博士认为:“为他们提供探索的空间,以便让孩子自己发展出转移注意力的各种策略,来控制自己抵制诱惑,这是非常重要的。”

“而事实上,家长们在生活中,给予太多的指导和示范并不会对提高宝宝自制力有太大的帮助。”

芽芽妈要说的是,家长们要学会放手,不要先预设给孩子很多条条框框和该遵守的规则。让孩子自由探索,只有体验过满足,才谈得上“延迟”满足。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