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女,在一个普通偏贫困的家庭中卑微的长大,之所以用到“卑微”这个字眼,是因为在我成长中的二十年间,我从不敢奢求到父母平等并有尊严的爱。
我与弟弟相差六岁,但是我与他的差距,从来不仅仅是这六年的年龄差,父母在情感上的偏差,是我们之间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自弟弟出生后,我也逐渐被迫懂事,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与身边小伙伴之间的不同,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出来玩耍,直至饭点被妈妈催去回家吃饭,而我却需要一直带着时刻需要人看护的弟弟,并在我十岁起就须肩负起做饭,洗碗,做家务的责任,我的童年,似乎在弟弟降生的那一刻,结束了。
父母在不断为了生活而奔波劳苦,没有过多时间关心两个孩子的情感需求,仅有的情感亏欠也基本贴补给了弟弟。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父母早早从工地回来了,他们给弟弟带了一个小书包,里面是五颜六色的积木玩具,当时还是孩童的我也眼睛一亮,兴奋的等待着属于我的小惊喜,而等待我的,却是被催着赶紧去买菜,好回来做饭。因为我懂事,所以十一岁的我只敢在来回的路上偷偷抹几把眼泪。
随着家庭条件的缓慢好转,似乎父母也有了时间停下来喘口气,我以为我会变得幸福了一点,可是我发现,这种情感上的不平等也随着家庭条件的好转而逐渐爪牙毕露。
母亲是个很重视教育的人,所以将我和弟弟送到了好一点的公立小学读书,由于我和弟弟的年龄差,我们虽然在同一个学校,但是每天早晨上课时间不同,于是我每天天不亮就得坐公交车去学校,而弟弟是父母骑摩托车把他送到学校后再去上班,在这件事上我清楚的知道这是应该的,因为弟弟年龄太小了,无法独自去那么远的学校上课,让我伤心的是有一天,我们年级因故放假,并且我得知父母第二天也不用上班,于是我高高兴兴的计划着第二天如何度过,可是等我第二天醒来,才傻了眼,家里空无一人,我知道爸爸去送弟弟上学了,可是妈妈呢?我赶紧用家里的座机打了个电话,才得知原来妈妈专门和爸爸一起去送弟弟了,多么温馨的美好画面,却没有人关心家里还有一个我。(也许这件事是我太玻璃心)
父母在经济上并不苛待我,可是在家庭条件面前,我与同龄人之间依然有着差距,并且父母从不过问我的学校生活是否顺畅,我与同学的关系是否融洽,但却对弟弟的生活了如指掌,对关于弟弟的一切都要探索与关心。由于情感的缺失和家庭条件不好的原因,我十分自卑与内敛,不敢主动交朋友,被调皮的男孩子欺负了也不敢吭声,这就造就了我极度压抑的性格。
生活中这些让我心如刀割的小事常有发生,所以我也不愿再提起,在不断的自我安慰与自我疗伤中,我已步入大学,可是在我大学的每个假期,父母便会将一句话挂在嘴边,那就是你要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我们就不供你了你弟弟上大学也得你接着供,我们也就不累了。在我从小接受的要懂事的教育下,这个事情是自然,他们不说我也会想办法替他们分担的,可是他们一直有意无意的这样说,我心里还是会很难受。仿佛我就是一个拖油瓶,他们心里很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养着我。(我上的是本地的一本大学,还是一个不要学费的专业,相较于父母的朋友们的孩子上大学的费用,简直是九牛一毛。)我想办法减轻父母的负担,可他们却想办法摆脱我,我们之间仿佛没有亲情在维系。
每年假期我都要给父母做饭,这是我从小的习惯及任务,他们工作是体力活,每天十分辛苦,我心疼他们,于是很小就学会了做饭,久而久之做饭就变成了责任,一旦饭做的不好或者有事不能给他们做饭,我自己心里就会觉得自己即使出去也不会心安,而他们自然而然地会骂我不懂事,一天天大人累成那样,你在家连个饭也不做。所以假期即使有同学或者朋友约我,我都会避开饭点,只为了能让他们一回家就吃上饭。
让我心寒的是,由于父母的溺爱,弟弟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任性顽劣的青少年,也许是青春期的缘故,但我想这更多的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不开,他从来不会心疼父母,动辄言语上顶撞甚至辱骂,让人看了着实心寒。
你越是懂事和善良,就越能让别人肆无忌惮的伤害你。懂事,说白了就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而我, 不想懂事。很多父母并不承认自己对待不同孩子之间的偏心心理,他们会理直气壮的说,我们供你吃,供你穿,供你上学,哪里亏待你了?这让人确实无法反驳,却也让心里的伤痛更加深了一层。之前看了一篇文章的评论让我产生了十分的共鸣--我们一辈子都在等父母的对不起,而父母一辈子都在等我们的谢谢你。
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并不是抱怨父母对我的伤害与情感亏欠,而是希望在二胎时代下更多的父母能够认识到偏心的弊端,从而努力在多子女家庭中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