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孩子一哭,家长就忍不住发火?这些错误想法才是你发火的根源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5岁的涛涛非常想吃冰棍,吵着让爸爸去超市买,“我要吃冰棍,你给我买。”这两天天比较凉,涛涛的肠胃不是很好,爸爸担心儿子吃了冰棍会生病,没有答应涛涛的要求。涛涛便哭闹不止,不停地嘟囔着要吃冰棍。

“涛涛听话,我们改天再吃冰棍好不好?”“我就要现在吃!”一番劝慰之后,涛涛依然哭个不停,爸爸有些不耐烦了,“别哭了!再哭就给我出去!”

涛涛被爸爸的吼声吓坏了,哭得更厉害了。哭声就像烦闷夏日里的知了,吵得人心烦意乱,最终让爸爸忍无可忍,他抬起手重重地在涛涛的屁股上打了两下,“我看你还哭不哭!”涛涛含着眼泪,紧闭着嘴巴,不敢再哭出声来。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被孩子的哭声击败过?孩子一哭,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制止孩子哭声,先是好言相劝,“宝贝,别哭了,哭了就不漂亮了”,继而各种承诺,“宝贝,你别哭了,给你玩会游戏好不好?”以上方法都失效后,父母的最后一次耐性已经消磨殆尽,演变成河东狮吼,轻则大声训斥,重则打骂,直到孩子停止哭泣,这场“战役”才算结束。

可是,你是否想过我们为什么怕孩子哭吗?因为孩子哭,让我们心烦意乱吗?有这方面原因,但不全是,我们对负面情绪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更是导致我们让孩子闭嘴,不准哭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照下面的几条,看看自己中了几条。

误区一: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情绪,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

孩子一哭,我们就会脱口而出,“哭什么哭,别哭了!”因为我们认为哭是负面情绪,情绪是有好坏之分的,负面情绪就是坏情绪,坏情绪是错误的,孩子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你一个孩子,哪里有那么多烦恼,动不动就哭!”你是否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呢?

情绪并无好坏之分,它是指人有喜、怒、哀、乐、惧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孩子虽然小,他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烦恼,只不过他不会像成人一样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哭闹则是他们宣泄情绪的唯一方法。

误区二:表达情绪是不对的

孩子和小伙伴玩耍时,发生了矛盾,气呼呼地回了家,大声地嚷嚷着:“烦死了,小勇太讨厌了,他抢我的自行车,还骂我,他就是个大坏蛋。”

“你嚷什么嚷,搞得家里鸡犬不宁的,这么点小事至于吗?你要是嫌烦,以后别出去和小伙伴玩了。”妈妈的训斥,让孩子更委屈了,嘤嘤地哭起来。

我们成年人总以为孩子的情绪是小事,当孩子因为心情不好,抱怨唠叨时,我们就会批评孩子,或者认为不用管孩子,孩子过一会儿,就不会抱怨了。

总之,有不少家长不会太把孩子的情绪当回事,殊不知,孩子的唠叨、抱怨,也是一种情绪表达,宣泄情绪的方法,只是这种方法让我们不舒服,便会制止孩子。

误区三:孩子不哭不闹,就没事了

因为我们觉得负面情绪是坏情绪,所以,孩子哭闹、发脾气时,第一时间会来制止,当口头说教不管事时,就有可能动用“武力”,打孩子两巴掌,孩子因为恐惧,不再哭了,家长就以为这件事过去了。

其实不然,因为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处理情绪,下次在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还会哭闹,如果我们经常通过“武力”来制止孩子哭声,就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该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是不受欢迎的,我的行为是有问题的,从而陷入自责和自卑之中,无法自拔。

也有可能让孩子将自己的情绪积压在心理,不会向外人吐露,时间长了,就会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但不良情绪在心理越积越多时,早晚有一天会爆发的,有的孩子一发脾气,就会打自己,这就是情绪积压太多所致。

改变了以上错误的认知,我们才能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情绪问题,快速地让孩子停止哭泣,最好的方法就是包容、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哭闹时,我们自己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要因为孩子哭闹乱了方寸,然后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宝贝,你一定很伤心,如果换作我,我也一定很难过。”

当孩子的情绪被人接纳时,他才能渐渐地从激动地情绪中解脱出来,接下来,我们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产生了什么问题,帮助孩子去解决。每一次情绪的体验,对孩子来说,都是提高情绪管理的一次尝试,那么,下次孩子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不会大哭大闹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