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今年三岁了,最喜欢吃对虾,无论是清蒸水煮还是油炸,宝宝都能一口气吃上七八个。宝妈可开心了,这对虾可是食物中最有营养最安全的食物。
可一天中午奶奶刚把一盘对虾端上桌,宝宝捏着鼻子捂着嘴巴,大声嚷嚷着:“奶奶,快拿走,腥死了,好腥啊!”
奶奶吓了一跳,把盘子端起来闻闻:“不腥呀!宝宝你不是最爱吃虾子的么。”
宝宝把头摇成拨浪鼓:“我不喜欢吃虾子了,从今以后我都不吃虾子了!”
妈妈奇怪地问宝宝:“宝宝,你以前最喜欢吃虾子的,今天为什么说虾子腥呢?”
宝宝理直气壮地说:“姑姑说的,虾子腥死了,不好吃!”
原来如此!周末宝宝去姑姑家玩,要吃虾子,姑姑不喜欢吃虾子,所以她跟宝宝说虾子腥,不好吃,宝宝接受了姑姑的暗示,闻着虾子的味道就是腥的了。
宝宝妈妈很想找姑姑算账,可从那以后宝宝真的就不吃虾子螃蟹一类的海产品了,这可真是一句话就是一辈子的事了。
《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暗示”的含义的:“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心理学家说:积极地心理暗示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而创造奇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要给孩子正确的暗示。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 “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下最杰出的典型,当然居里夫人后天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她有一个自己可以闻名天下的信念在支持着她一路前行,这个信念就是那个女巫的预言,也就是暗示。
暗示理念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望效应,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一个人便会发生艺术感应;后来衍生为:只要对某件事情怀有非常强烈的期望,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这个效应被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教授运用到了心理学上。
1968年,罗森塔尔找到了一个学校,带着权威的罗森塔尔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悄悄地告诉校方,他们发现这些学生有极高的天赋,只是他们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其实,这就是随意抽取几个名单。有趣的是,一年之后,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学生的行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重要发现,于是便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无独有偶,积极的暗示真的能创造奇迹。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品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以后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到了晚上她在镜子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品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而珍妮的自信来自于饰品店店主给他的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而消极的暗示只能与成功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同事家有一个小男孩,取乳名字叫皮皮。孩子从两三岁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皮闹,整天自言自语,爬上爬下,摔的满身都是伤,常常出去好好的回来就是头破血流。上学之后除了调皮之外又添了新毛病:拖拉。每天上蹿下跳动作敏捷,可一叫写作业就唉声叹气,拿起书本就打呵欠……
妈妈整天跟在后面喊:“皮皮,你别皮了!怎么养个你这么个调皮的东西……”我们看在眼里干着急,你的孩子已经特顽皮,爱惹祸了,你就别人前人后地说:“我家孩子就这样,特皮,打都没有用。”久而久之,孩子得到的心里暗示就是“我很皮,打死也皮,没有用。”那就真是的打都没有用了。
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
我们家宝宝今年两岁了,还不知道“怕”为何物,整天萌萌哒,可爱的不得了,忽然有一天,她正在玩玩具,我在看手机,外面传来装修锯子的声音,她扔掉所有玩具飞扑过来:“奶奶,吓死我了!”
我心疼得不得了:“怎么了,宝贝,为什么怕?”
“有小怪兽!阿奇小怪兽!”
原来她在看道奇的时候不但学会了礼貌,学会了说话,也认识了许多不应该认识的东西,比如怪兽,因为懂得多了所以害怕,胆子反而越来越小了。
我班上有个孩子,因为下课贪玩没去上厕所,上课又没好意思说,别了一节课,憋得肚子疼。他妈妈很生气,指责我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厕所?说孩子憋出毛病来了,带孩子去了县医院市医院检查,然后要求我他家孩子需要上厕所的时候必须给他去,不然憋坏了怎么办?我答应了,他的孩子一节课至少要去三遍厕所,她还要打电话来问孩子需不需要上厕所。
我很无奈,告诉她你再这样来回强调提醒他上厕所,他真的要出毛病了。
后来她采纳了我的意见,冷处理,再也不管他上厕所的事情,一个月之后,孩子再也没有在上课的时间要求去厕所。
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
那么怎么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呢?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正面的诉求。
我们要跟孩子说:“说话声音要响亮!”而不是说:“你声音太小了!”前者强调的是说话声音要响亮,后者强调的是声音太小,这样就成了指责,孩子收到的是负面的信息。
要考试了,你跟孩子说:“你很放松嘛!”不要跟孩子说:“你不要紧张!”前者强调的是轻松,后者强调的是紧张。而“紧张”通过大脑再加工之后很难再放轻松了。
宝宝刚上学,提心吊胆的你是不是说过:“不要跟人家打架啊!”其实我们应该说的是和小朋友一起玩,把你的高兴的事情跟朋友分享一下。
不断重复正面或正确的信息强化暗示效果。
暗示疗法的一条公理就是“暗示在重复中获得力量”,对暗示的不断重复可以坚固它在个人头脑中的地位,因此应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暗示的关键词。
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强调N遍,这就是通过重复来强化记忆,对于正确的行为也是这样,不断重复正确的信息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而学生错误的题目或者行为就不需要也不能重复强调,把:“你们不要……”改成“你们应该……”这两种说法结果截然不同。
发挥集体的力量,用积极榜样的暗示改变个人。
集体暗示又被称作海狄罗会诊法,也就是当一个人无法独立暗示获得提高时,由更多的人帮助他将积极的思想植入潜意识当中,然后发挥作用。
现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积极的训练,团体合作,可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
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作息计划,学习计划,都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虽然人之初性本善,但孩子出生之后是一张白纸,不带来任何准则。所以,我们要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就必须自孩子能够听懂话起,不断地、反复地灌输各种各样的行为准则。
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是他一生拥有的无价之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