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害怕”:陪孩子直面恐惧,做孩子无畏路上最好的陪伴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作者简介

关于情商,很多人的理解就是会说话,会沟通,觉得只要孩子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情商高的表现,所以《非暴力沟通》、《沟通的艺术》这些书成为了家庭必备书,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可以"巧舌如簧"。

会沟通的确是情商高的一种表现,但是,想要培养孩子的高情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克服恐惧的能力。

学会克服恐惧,才是情商高的重要环节

01 什么是恐惧?这么小的孩子会经历恐惧吗?

恐惧是一种主观感受,有很多事情对于一部分来说,会感到恐惧,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却未必是恐惧。而这种区别在成年人与孩子之间更为明显。

孩子晚会睡觉不敢关灯,觉得关灯后会感到害怕,但是父母往往都会觉得这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孩子不敢登高,有些父母会觉得这有啥了不起的,孩子就是胆子太小了。

当父母与孩子对同一件事情评价的角度和程度不同时,父母自然也就很难理解孩子的恐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恐惧分为两种,一种是本能的恐惧,一种是后天形成的恐惧。

所谓本能的恐惧是指以自然的方式出现在孩子身上的恐惧感,没有以前的经历作为诱因。比如,有些孩子会害怕虫子、蛇,或者是恐龙。

而后天形成的恐惧是指之前的经历造成了恐惧,当孩子再次处于类似的场景时便会感到害怕。就像是有的孩子之前从树上摔下来过,所以到了爬高的时候,孩子就会恐惧;又或者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过,在建立人际关系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恐惧,从而抗拒与别人进行交流。

恐惧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孩子在3岁之前是不太会感到恐惧的,一方面孩子没有这个意识,还不太懂得什么是恐惧,另一方面孩子即便感到恐惧,大多也是一种不习惯和不适应。

比如,孩子习惯了吃饭用固定的小碗,洗澡习惯了用澡盆,此时,如果父母突然给孩子换了一个,孩子会因为不习惯而出现莫名的恐惧。

随着孩子进入4—6岁,孩子的想象力开始爆发,这个时候,孩子会将自己看过的内容进行加工,通过想象把它们变成让自己感到恐惧的事物。就像是绘本里提到的怪物,又或者动画片里出现的恐龙,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尤其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会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让自己感到恐惧。

很多绘本里的形象都会让孩子感到恐惧

当然,孩子感到恐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威胁。有时候,孩子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父母就会说:"你再不睡觉,妖怪就要来吃你啦","你要是不吃饭,那大恐龙就替你吃了"。

父母觉得自己就随口一说,但是却会给孩子带来恐惧。而孩子的这些恐惧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孩子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很多人在童年时期经历的恐惧甚至会给一生都留下阴影。

02 面对孩子的恐惧,父母要注意两个方面。

由此可见,恐惧会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既然如此,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如何与孩子一起面对恐惧。在讲述具体的操作方法之前,有两个注意事项,父母一定要警惕。

第一点,不要随意给孩子扣上胆小的帽子。

父母看到孩子产生恐惧,就会觉得孩子胆小怕事,之后就总惦记着,让孩子的胆子赶紧大起来。且不说父母选择的方法是否得当,仅仅是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恐惧,给孩子扣上胆小的帽子,这样的行为就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看到孩子恐惧,父母会觉得孩子胆小怕事

心理学认为,人生生来就有六种基本情绪,包括高兴、恐惧、愤怒、悲伤、惊奇和厌恶。所以,恐惧是人生来就有的情绪,所以,即便孩子感到恐惧也不是一件无法接受和理解的事情。父母不必要过分担心,更不要因此给孩子贴上害怕、担心的标签,恐惧并不可怕,但是恐惧"恐惧"才真的是问题。

第二点,不要人为加剧孩子的恐惧。

行为主义家华生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一只小老鼠放在孩子的面前,之后在孩子背后敲击物体发出响声,导致孩子产生恐惧。之后,华生反复这种实验操作,在孩子面前放上兔子、毛绒玩具等等带毛的物品,最后,孩子只要看到带毛的物品就会感到恐惧,也就是说,孩子的恐惧泛化到了更加广泛的范围。

华生的这个实验在心理学领域备受诟病,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实验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发。

恐惧会泛化,让孩子对很多类似的事情心存芥蒂

那就是恐惧对于孩子而言,虽然有先天的成分在,但是也是可以人为诱发的。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总是威胁或是吓唬孩子,孩子就会出现恐惧情绪,慢慢地孩子就不仅仅只对一件事情有恐惧,甚至对很多类似的事情也会出现不良反应。

不仅如此,恐惧还是需要疏导的。作为一种负面情绪,如果一直存在,那么孩子在今后面对与诱发恐惧事件相类似的事情时,孩子就会下意识地产生恐惧,那么孩子将一直陷入在恐惧中,难以自拔。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恐惧也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恐惧会导致孩子逃离恐惧事件,这本身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恐惧对孩子也有保护价值,让孩子远离危险

如此看来,恐惧既有积极的意义又有消极的意义,所以,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恐惧,就需要父母具备一定的技巧,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恐惧。

03 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恐惧?

战胜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恐惧,而这种面对不仅仅是孩子需要面对,父母更需要面对,而且父母要与孩子一起面对。

究竟该如何面对呢?很多父母其实也都有自己的办法,比如,妈妈一般都比较温柔,她们会将孩子抱在怀里,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安全。而爸爸们则倾向于让孩子直接面对。但是,不得不说,这两种做法都不是十分合适。

过度保护和强迫面对,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妈妈的做法会让孩子暂时感受到安全,但是孩子毕竟会长大,早晚有一天要离开母亲的怀抱,所以,妈妈的这种保护无法长久给孩子安稳。而爸爸的做法虽然看起来更加勇敢,但是这就相当于将一只小羊扔进狼群,也许孩子会战胜狼群,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小羊被狼吃掉了。

面对孩子的恐惧,父母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而这种操作方法不仅要有行动上的,还要有语言上的。尤其是父母的语言,对于孩子而言,意义非凡。

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哪怕科学发展得如此迅速,至今也没有发明出镇静药物可以快速抚慰心灵,但是简单几句充满善意的话却可以做到。

西班牙权威神经心理学家阿尔瓦罗·毕尔巴鄂曾经在《孩子的大脑——智商与情商的真相》一书中,提到了一种方法,来帮助父母协助孩子面对恐惧。

《孩子的大脑——智商与情商的真相》告诉我们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1、运用同理心来安抚孩子,不要让孩子在恐惧的时候只想逃跑。

父母在看到孩子恐惧的时候,也许因为着急,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又或者会让孩子赶紧冷静下来,但是无论哪种方法,对于孩子而言,意义都不大,因为父母并没有真正地去接受孩子的恐惧。

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一个没有走入社会、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孩子,他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感到恐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运用同理心。

"妈妈小时候也怕黑,关灯睡觉有时候真的挺恐怖的"

"刚才是不是把你吓坏了啊,从这么高的地方摔下去,确实很难受的"

安抚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支持,而不仅仅是退缩

2、确认孩子的恐惧并且与孩子直接谈论恐惧,让孩子知道你将和他一起面对恐惧。

接下来,父母要继续与孩子探讨恐惧,而不是因为看见孩子害怕,就帮助孩子回避。一味地回避,只会让孩子越来越退缩,以后可能再面对恐惧的时候,因为阴影存在的时间过长,都很难做到了。

"关灯睡觉这么让你害怕,是不是以后都不想再自己一个人睡了啊。"

"是的,妈妈,这太吓人了。"

"你这么想是对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毕竟在妈妈眼里你还是很勇敢的,关灯之后妈妈陪你一起试一试,你觉得怎么样?"

父母要陪伴孩子勇敢地面对

在这里,父母要注意一下,虽然我们有很多原则,想要让孩子勇敢地成长,但是,当孩子感到恐惧的时候,陪伴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才是首要任务。所以,此时不关灯睡觉,或者是陪着孩子一起睡,暂时不让他一个人睡觉都是可以的。这是为了孩子能够继续成长,而不是阻碍孩子成长。

3、在孩子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再采取行动,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更不要去强迫孩子。

即便父母这么说,孩子可能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恐惧,毕竟孩子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此时,父母就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耐心,我们可以等孩子准备好,然后再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给予孩子耐心,也是父母要为孩子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

父母不是要推着孩子,也不是逼着孩子,而是经过鼓励,让孩子勇敢地、自愿地迈出第一步,而我们就是牵着孩子的手,陪孩子慢慢地走下去。

4、询问孩子是否感到满意和开心,肯定孩子克服恐惧的能力。

当孩子已经开始面对恐惧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孩子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这样真的很好"

"你竟然自己一个人就做到了,你看你比你以为的要厉害很多"

及时地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支持,也感受到来自于自己的力量。

人生的路是孩子自己的,而父母是陪伴孩子前行的伙伴,所以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体会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恐惧,成为孩子无畏路上最好的朋友。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陆北老师专业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温暖的陪伴。我的头条号是陆北老师,欢迎大家关注!同时,也十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育儿烦恼,陆北老师将陪你一起面对解决。

本文由陆北老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如需转载,私信联系哦~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