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每个儿童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审美的潜能,只是它取决于是否能够被浪漫地唤醒,在相应的体验之后,是否被综合塑造为更高层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


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常发生于2.5~5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本能地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并且,他们也会执著地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来打造自己。他们的审美标准,就是来自于成人世界


如果这个时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多让孩子接触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象,比如带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筑之美、诗词之美、绘画之美,服饰之美甚至饮食之美,孩子就特别容易受到影响,养成良好的审美品位。

相反,如果我们没有给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那么他以后想要补上这一课,学费就相当高昂了。

我们常常会告诉孩子,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最好不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要穿的跟别人不同。

但其实我们最应该告诉孩子的是:生活中所有的美都是重要的,你周围的建筑风景,你的谈吐气质,你的衣着服饰,你本人,都是重要的,你都要去了解,都要去追求,都要去思考。

不论是校园里的美育课、校外的美术培训、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孩子们的身影,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

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

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

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里,美育在整个国内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

美育是审美教育

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所倡导的,中华美育精神应该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

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

人格的养成

灵魂的塑造


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和美育共识。

通过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让孩子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