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吼大叫影响孩子一生的决策和选择,建立安全依恋父母就请这样做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下午去万达看电影,带孩子走到万达金街的时候,碰到一个妈妈在骂女儿,说的外地方言没听明白,小女孩4.5岁的样子,站在妈妈面前哭,突然妈妈提脚踹向了女儿,小女孩被踢到身后1米店铺的外墙角落,我和我儿子都给吓了一大跳。实在看不过去,冒着被骂的危险,我走过去对女孩的妈妈说:“这位美妈,孩子如果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给好好说,孩子还小,慢慢来,您也消消气。”

好在这位妈妈没凶我,小女孩自己已经站起来,她妈妈站一边不说话。能冷静一下就好,目测应该不会继续踹孩子了,我也就拉着儿子走去影城,沐跟我说:“这个妈妈太可怕了!”

最近在看真人秀节目《超级育儿师》,节目跟拍的一对母子就是很多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真实写照,妈妈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大声责骂孩子。为了让这位妈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内心感受,节目组让她到声音体验场所,听一听自己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声音。 昔日自己的吼叫声穿过耳膜,这位妈妈瞬间奔溃了。 她蹲下来紧紧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停地和主持人说这些声音让她感到很恐惧很害怕。

大人尚且无法忍受,何况孩子?

美国儿科学会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骂、侮辱一样,会让孩子的应激素水平增高,从而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 孩子长期生活在“吼叫”的环境下,智力、语言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更严重的,可能还会引发抑郁、孤僻、焦虑等精神疾病。

父母大吼大叫的模样,可能会是孩子一生都无法磨灭的阴影。

曾看过一个摄影师拍的亲子短篇,采访了几位小孩和他们的妈妈,问孩子给妈妈打多少分,妈妈们想到自己平时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没有一个人有信心说孩子会给满分,结果所有的孩子都给妈妈打了100分,最多的建议就是妈妈温柔一些不要总是吼骂自己就完美啦。听到孩子们的话妈妈们都感动得哭了,不管自己怎么对孩子,在孩子那里妈妈是最好的。

在孩子的小世界里,爸爸妈妈就是他们的全部,所以对父母的爱是无限释放的。但是,孩子会长大,他们会走向越来越大的世界,从同学到同事等各种社会群体,将要面对越来越多的陌生人,父母确信孩子能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吗?如果有一天,孩子遇到了同学或者同事对自己大吼大叫,他会怎么做?

让我们先从两个方面来看看大吼大叫对儿童个体发展会带来的问题:

一、“第一满意选择”,会影响孩子的决策与判断

著名的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的研究第一次证明决策与判断是人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建立在数学和逻辑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人的感情、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之上。他把决策的原则定义成第一满意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做出决策和判断的标准并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最佳”选择,而是建立在人类心理上的“第一满意选择”。

看到过一个调查报告,在国内将近90%的家长都吼过孩子。 孩子不听话、顶嘴、不好好做作业、考试成绩没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压力大,憋着各种无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错,“一言不合就开吼,吼完就后悔”,成为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恶性循环。

父母都认为自己吼叫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殊不知,这么做不仅完全没有教育意义,反而会对孩子的情绪造成伤害,对感情、理念等发展和认知造成偏差,孩子会凭借自己成长中和父母相处的经验,去对自己需要独自面对的问题是做出错误的决策和判断。

比如当面对校园霸凌,在家对父母的吼叫默默承受的孩子也会承受在学校被欺负,在家对父母的吼叫有反抗的孩子就会吼骂甚至武力去解决,相同的是2种性格的孩子都不敢主动告知父母,因为他们担心父母会吼骂自己。父母也失去了当孩子遇到校园霸凌时能及时给予正确应对方式的最佳时机。

二、缺乏“安全依恋”,会影响孩子对未知探索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研究成果对人类依恋的理解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研究表明:母亲和孩子的安全依恋建议的基础是拥抱,而非乳汁。

孩子从生下来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宝宝和妈妈建立依恋的基础是皮肤的接触,从新生儿期的抚触到伴随孩子长大的拥抱以及拥抱带来的舒适感和情感的支持,才能建立起安全依恋。安全依恋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如果认知到这一点,就不会在孩子刚学会自己吃饭时就开始了吼叫式管教:“饭撒得到处都是!给我把桌子上的都捡起来吃!”,年龄越小,安全依恋的建立基础就越薄弱,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动手能力、创造力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阻力。当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积极正面的回应,接受的信号大多是否定和打压,会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因此导致安全感缺失,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够有勇气去探索未知世界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表达,用不同的语调来表达起到的结果完全不同,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家长教育子女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

只有用温和的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北师大教授钱志亮也曾指出: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就越认真,教育效果也就会越好。 要想让孩子把我们的话记到心里去,心甘情愿接受我们的建议,我们就要学会低声教育。

只有父母培养自己“不怒自威”的气质,才能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低声教育,可以从下面2点做起:

1,用低声调的语言去和孩子沟通,学会把音量降下来。

大人批评孩子,声音越大,情绪起伏越大。 降低声音,可以帮助父母控制情绪,减少给孩子的伤害,让他可以集中注意力去听。

小区楼下有家炸鸡店,沐沐4岁多的时候有次想吃鸡米花,买好后他自己拿着,刚走几步就撒了一地,我本能的大声吼了一句:“怎么拿的啊?!”,看到沐吓得看着我不敢说话,瞬间也意识到自己太凶了,蹲下来跟沐低声的说:“刚才我有点着急了,这不是担心没有吃的了吗?袋子里还有吗?”

沐才开口说话:“我想拿一个吃,手没拿好,纸袋就滑到地下了,全倒出来了。” 知道了原因,和沐一起把散落地下的鸡米花捡到袋子里丢到垃圾桶,再到店里买了一份,还是给他自己拿着,一路捏好小心翼翼的,回到家才放开吃。

低声细语可以让孩子放松,当父母不带愤怒的情绪,用正常的语气和声调去好好说话,孩子自然会明白你的意思。

2,当孩子不理解不配合时,尊重孩子,耐心解释。

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就会明白, 自己的行为无法带来想要的效果。

自从看了《爸爸去哪儿》后,就觉得嗯哼的家庭教育做得很好,在后来嗯哼上过的真人秀节目里也一直非常喜欢他。有一次的节目里,妈妈霍思燕想让嗯哼参加“玩具漂流”公益活动,将自己的玩具捐给其他小朋友。 一开始,嗯哼很抗拒,不愿意听妈妈的解释,大哭大闹表示抗议,说自己真的不愿意。

霍思燕见状马上停了下来,告诉他,妈妈不会强迫他,他的东西有自己决定的权利,让儿子先冷静一下。 等哼嗯调整好情绪后,霍思燕把他拉到一旁,和他说: “我们去当售货员,把玩具卖掉,收入捐给有需要的小朋友。” 嗯哼愉快地答应了。

不要总是毫不留情地斥责、辱骂、居高临下地教导,多用平等交流的语气和孩子对话。孩子做错事,不要急着发怒,抱抱孩子,等他冷静,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等到孩子情绪平稳下来,再把自己的期望告诉他,他也就更容易接受。

父母的温柔以待,是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能拥有勇敢面对自己的避风港湾。 沟通是亲子教育的根本,低声教育是良好沟通的前提,让我们在为人父母的道路上也学会日日精进,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