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的遗书:努力奔跑这么久,忘了好好照顾自己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在知乎看到过这样的一个话题:



“孩子被全世界抛弃的时候,最不想说的是父母。”

这篇文章下有一条评论让人印象最为深刻:

“要如何才能相信父母会无条件爱我,无条件支持我?”

问过类似问题的孩子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得到答案的孩子确是少之又少。中国式家长们对孩子的爱总是单一的,生理营养的过剩与心理营养的缺乏、过度保护性养育与自主独立性成长的失衡,是普遍的现象。多数的家长的思维模式是,高学历、高工资、高福利、才能获得高颜值的伴侣和高质量的未来幸福生活。因此爱孩子的直接表达,就是关心学习成绩、找稳定工作、再到娶妻生子。操心和决策孩子人生中每一步重要的转折点就是爱。

孩子直接需要是现在而不是未来,他们强烈需要的是当下真实的心理支持。家长更注重于成长结果,为爱去奉献、去牺牲自己的一切;孩子更注重于体验感受,想要理解与陪伴。


我就在那哭,不知所措


近日,一则“17岁少年失联”的新闻消息开始在不少网友的社交圈疯狂热转。

据红星新闻报道,在一个寄宿制画室学习的哈尔滨17岁少年王忠民,从不知去向到关机失联,已经过去了一周的时间。

一周的时间,除了“累了,晚安,永久的晚安!”此类疑似遗书留言,什么消息都没有了…


可想而知,远在屏幕另一头的男孩父母会是怎样的焦急与不安。然而屏幕这端的我们什么忙都帮不上,我们只能用键盘敲下一句又一句看似安慰的漂亮话,为这家人祈愿。

再问到王忠民,王忠民的妈妈坦言道:


“我对不起民民,对他关心太少了。他小时候,我和他爸工作忙,让他成为留守儿童;他长大了,我们又离婚了,让他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


家是孩子的整个世界。很难想象这一路,孩子是怎样走过来的。在最需要父母陪伴和心理抚慰的时刻,家却空空如也,家徒四壁。没有父母在身边的他,到底藏着多少辛酸与寂寞。


这种感觉,是不是就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

你有太多想要说出口的话,却无人倾听。“我为什么被抛弃?”模模糊糊便有了“原来我很多余”的感觉,总觉得自己不被世界所接受所认同。所以不说了,一直不说话的你关上了所有能去往你心里的门。

“每次早上醒来发现一个人在屋子里,很没有安全感。他们还时不时的吵架,我就在那哭,不知所措。”

一个家庭的破裂,伤害最大的是孩子。孩子的感受,真的很重要。


我不敢说,我有多不快乐


我们的生活中流行着这样的话:

孩子就像是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所投射的是整个家庭的样子。孩子什么样,家长就是什么样。

但这句话一定要有一个前提,前提就是孩子和父母在一起。

郑渊洁说:“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

其实不只是母亲,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起着不可代替的引导作用。只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就等同于爱。他们选择性忽视了孩子的感情,牺牲所有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去证明钱可以带给孩子更大的幸福。

你可曾想过,孩子真实的想法可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

简单到,陪伴都成了一种奢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屈指可数。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本应该血浓于水的亲情变成了生疏的应付。手机、经济、工作,随便一项都要重于孩子。有时候父母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从未真正了解孩子。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变得安静了,他们不再哭着发泄自己的不满了。

那就不问了吧,乖巧听话不是更好吗。

那孩子呢?不想要被逼着长大的孩子们呢?是不是只能熬到承受不住时候用最极端的方式给予父母重重一击,以此来告诉他们我不快乐,我不幸福,我想要更多的爱?

太多的孩子是因为失望了,失望于自己的父母在给了自己无限希望后,又亲手打碎了所有可能存在的美好;他们失望了,失望于被整个世界抛弃的自己,那颗想靠近的心突然就远了。

被孤单包围的孩子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笑着说:“现在这里除了悲伤与绝望,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愿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华盛顿说过:

“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

对孩子而言,家庭幸福没有那么难。无非是倾听和倾诉。无论是让人开心的事还是生气的事,倾听孩子的心声都是拉近家长与孩子心与心距离的重要一步。只要孩子肯说,你就有责任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因为他需要你的支持,你的理解,需要你分出一部分耐心让他知道你的真心。

越是爱孩子的父母,越是愿意为了孩子妥协一切。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你的存在不是多余,你才是我们的唯一。


哪怕生活不如意、不富裕,只要一家人都还在一起,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有了它,就会减少悲伤痛苦,就不会轻言放弃。

真的,孩子。我愿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更愿你能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 — END — —



以上版权归辽心咨执业评审平台所有,如有需要请及时联系相关工作人员;以上插图均由图片素材网采集,如有侵权,望告知即删,谢谢合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