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是近几年很多教育机构经常拿这个词来吸引家长的注意。甚至有的机构宣称现在儿童的感统失调率高达80%!是炒作?是商业营销?所以,家长不要盲目报班,而是要对感统失调做充分的了解。
感统是感觉统合的简称,通俗来讲,通过我们身体的视(眼睛)、听(耳朵)、嗅(鼻子)、味(舌头)、触(皮肤)、前庭觉(平衡感)和本体觉(运动协调)等从所处的环境中获取信息,由神经系统将信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大脑将信息整合分析处理后,而做出适应性反应,再透过神经系统,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的过程。
由此,感统失调,就是感统协作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滞后。而且目前国际上并不承认感统失调是一种疾病,通过引导训练来提升感统能力就能改善。
感统训练是帮助孩子控制和调节感觉信息,使他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平衡协调能力、行为能力、组织控制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的提升。
从上述从理论上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专业”,目前感统训练课程费用不低,而当看到具体训练项目游戏时,作为80后的我觉得似曾相识,原来我们小时候一群小伙伴疯玩过这么高大上的感统训练。
前庭平衡感:跳房子、扔沙包、放学路上走马路牙子、荡秋千
本体觉:抓杏核(手眼协调)、跳绳(身体协调)、捉迷藏(方向感)
听觉:蒙眼睛找人、传话
触觉:挠痒痒、手心猜字、丢手绢,玩泥巴
……我们玩得不止这些,我们小时候挖泥鳅、爬树掏鸟窝,堆雪人、踩树叶,感受温度的冷热变化,四季的自然变化。一群孩子嬉戏打闹,打水仗。这都是在自然环境下玩耍中刺激我们身体的感统,无时无刻在进行感统训练。
那现在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中,本身可活动的空间及伙伴就极少。但有些家长过分溺爱与保护孩子,玩水怕湿了衣服感冒;走多了怕累着,跑快了怕摔着;冬天怕冻着不出门;夏天怕热着不出门;刮风怕吹着不出门;下雨下雪怕淋着不出门;孩子在有暖气有空调的常温屋里呆着,感受不到冷热的变化。孩子也很少集体打闹玩耍,社交能力差。
还有许多家长过度包办,吃饭怕孩子弄脏就喂饭吃,倒水怕撒了不让倒,剥夺了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锻炼机会。再加上现在家长给孩子报一堆兴趣班、补习班,孩子学业压力过重,根本没时间进行自由的户外自然探索运动。这些人为阻止了孩子挑战自己身体感觉、探索外界的尝试。
我们注意到感统的概念里出现两个影响因素:本体感觉和所处环境。对于正常发展的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的表现,那是因为孩子年龄小,感统能力发育还不够成熟,或者没有能刺激锻炼感觉的环境。因此,现在孩子主要缺乏感统训练的环境条件刺激。
作为家长,不要听到一个教育概念,就把自己孩子的行为表现症状往上套,过分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些家长工作忙,很少陪伴孩子,其实根本不了解孩子,只是从孩子的行为表象对比一些教育机构不专业的量定标准来评定,就给孩子贴感统失调的标签。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导致的原因不只是感统,还有情绪和环境等。
孩子是否感统失调的评定?有的教育机构给出一份评定量表,我看后发现感统失调涵盖了现阶段适龄孩子的所有问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丢三落四、爱哭、粘人、爱啃手、爱发脾气、控制不住情绪、表达能力差以及晕车、方向感不好、左右不分、平衡能力差、动作不协调等表现。总有一条或多条你家孩子就中枪,连我们成年人也能中枪。毕竟培训机构有商业营销的目的,评定并不专业。
所以,感统真正的评估是家长多陪伴孩子,在与孩子接触互动中,找到孩子真正需要发展的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感觉中的不足,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多带孩子到公园去,听听鸟叫、水流声、风吹树林的声音。多和小伙伴们玩耍,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拥有独立能力。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
你跟孩子做了哪些感统小游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谢谢你打开小编的文章阅读,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我是一名3岁宝宝的妈妈,每天在养娃中与宝宝一起成长,努力做个不吼不叫的智慧妈妈。每天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各位宝爸宝妈与我共同探讨解决养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起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