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就可以每天获取专业的育儿知识
最近,微信群里的一位宝妈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在群里咨询说,从宝宝出生之后,她就辞职全职在家带孩子,现在宝宝已经2岁了,她也萌生了重回职场的想法。
她发现自己家附近就有一家幼儿园开设了小小班,设施非常好,她非常心动,想把孩子送进去,求大家给点建议。
一下子,好几个有经验的宝妈跳出来,积极帮助她,大家先是让这位妈妈把孩子的情况具体说说。
她滔滔不绝地开说了,孩子在家不太说话,主要靠比划。不过她觉得问题不大,老师应该也能看懂。
吃饭是她追着喂的,午睡时间也不固定,比较随意,总的来说,一句话,孩子在家的吃喝拉撒需要宝妈时时关注。
渐渐地,群里没了声响。
这位宝妈继续问:“你们说,我家宝宝现在入园合适吗?”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们的家》
这让我想起来,前一段时间有个新闻。
在芜湖,一名2岁半的女宝入园才3个月,父母就接到了“劝退”通知。
为啥呢?原来,这个小朋友从入园后就先后与10名同学发生冲突,还真是个性子很烈的小女孩。
小朋友的妈妈觉得有冲突很正常啊,老师做好监管就可以了。最后两方僵持,园方只好让孩子退学。
孩子到了2岁之后,已经可以做到很稳地跑跳了,能与人简短的交流,于是我们就认为是时候可以脱手了。
可是脱手后,孩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
其实,类似的这种新闻屡屡见报。2岁送孩子入园,孩子无法适应,这应该怪谁呢?
1、为什么要送孩子去上幼儿园?
有很多宝妈觉得,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在里面待一天而已,什么都不学。
再加上不久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幼儿园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导致我们会理所当然地把幼儿园与看护机构划上等号。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孩子到了幼儿园后,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197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
他出人意料的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们的家》
记者被他的回答惊呆了:“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可见,在幼儿园,虽然没有学习深度知识类的课程,但是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在学习,都是在培养着孩子的兴趣、习惯以及良好的性格。
除此之外,幼儿园也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社交氛围,教会他们怎样建立友谊,教会他们在没有老师和妈妈帮忙的情况下,自己独立解决和小伙伴之间的冲突。
所以说,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每天要学的事情真是方方面面,十分不容易啊!
2、入园不可过早
为什么3岁成为分水岭?
对于幼儿园的定义,国家是这样给出的:对3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所以,3岁成了很多孩子上学的分水岭,是否有充足的科学根据呢?
3岁开始萌发社会化关系的意识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也是亲子依恋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儿童3岁前仍然处于亲子依恋期。
3岁以内的小孩子是没有社交概念的,他们只会把其他小朋友当成是一个大的玩具。
图片来源:电视剧《明天妈妈不在》
3岁开始才渐渐萌发社会化关系的意识,有与同伴交往的意愿。
▌2~3岁入园将面临两个棘手问题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中,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
2岁时由于自我意识的逐渐萌芽,会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我们俗称“Terrible Two”。
如果孩子刚好在2~3岁这个阶段入园,那就要面临处理“叛逆期亲子关系”和“入园分离焦虑”两个棘手问题的局面。
▌越小的孩子分离焦虑越强
说到分离焦虑,年龄越小的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越强。
小朋友面对突然的变化,以及新的生活规则,脱离了父母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的情绪。
分离焦虑使孩子从身体上来说,抵抗力下降更加容易生病。从心理上来说,会让孩子患得患失。
图片来源:电视剧《厕所女神》
大部分孩子在3岁左右熟练表达自己3岁前,许多宝宝表达仍较多使用“联合注意”,也就是通过用手指东西的方法来吸引旁边大人的注意,和表达自己的需求。眼神、手势、身体动作。
这样的宝宝,在同其他宝宝共处时,经常会因为无法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急之下出现攻击其他小朋友的行为。
所以,从儿童发展角度来看,正常来说,3岁才是孩子做好充足准备的年龄。
家长不要因为一己之见过早送孩子入园,成为阻碍孩子长期发展的绊脚石。
当然,单纯以年龄作为分水岭也是不恰当的,每个宝宝在发育上的个体差异很大。
还记得《妈妈是超人第二季》中,马雅舒的女儿虽然是满3岁入园的,但由于完全没有自理能力,自己穿衣、上厕所、吃饭这几样统统都不会,而且也无法和小朋友交流,同样收到了退园的建议。
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宝宝的自身条件做出综合的评判。
总的来说,宝宝能用语言表达需求,具备良好的自理能力,以及萌发出结交小伙伴的意识,这样的孩子才算具备比较充足的入园条件。
3、至少提前半年做好入园准备为了让孩子尽快的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上幼儿园之前,我们不但要准备各类物品,在家庭教育中也要提前做相应的准备。
成功的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需要在孩子得到安全感的前提下,给予充裕的时间准备。专家建议,至少提前半年着手准备。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闺密的女儿明年9月份要入园了,对于女儿的入园过渡她非常重视,她早早地就咨询好了幼儿园的一日作息时间,在家有意识地培养女儿每天按照这个时间来安排作息。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让女儿自己进餐,也慢慢开始训练孩子上厕所、自主入睡、穿衣服等各种生活自理能力。
图片来源:电视剧《厕所女神》
最近,她还向我推荐博伊厄的《爱上幼儿园》绘本,说是生动描绘了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可以结交很多小伙伴,她女儿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幼儿园了。
鼓励孩子敢于表达自己
我有一位闺蜜,她女儿在幼儿园不敢大声回答问题,不敢主动提出跟小朋友玩,甚至老师不高兴的时候都不敢提出上厕所。
可把她愁坏了,后来经过几番思考,妈妈问女儿觉得动画片里谁最勇敢,女儿说是超级飞侠,于是她就买了一个超级飞侠的卡通图案缝在了孩子的裤子上,并告诉宝贝,如果你觉得没有勇气说出你心里特别想说的话,就摸摸超级飞侠,她就会把勇气传递给你,你就变勇敢了。
结果她女儿真的迈出了第一步,并开心的告诉了妈妈。
平时也不要忘记,当孩子提出需求的时候,家长及时满足并给予些口头上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在入园后,孩子才能勇敢地表达自己。
再好的幼儿园也不能代替家庭教育
即便成功入园后,我们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在孩子行为习惯中的重要性。
图片来源:电视剧《明天妈妈不在》
俗话说,再好的名校也不如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家庭是最好的课堂。
我做父母的,拼尽全力也要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幼儿园,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却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人们常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一段渐行渐远的关系。
可是只有在孩子生命最初的那几年,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以及无微不至的关爱,孩子才能独挡一面,勇敢面对未来。
终有一天,我们可以放心的看他们飞远,拥抱世界。
如果你喜欢“汤圆妈妈小课堂”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或者你有什么其他生活技巧或妙招,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期待您的分享,我们下期见。"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