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先天性耳聋的孩子同时做了一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手术都成功了。
在对这两个孩子康复情况的追踪回访中,医生发现:
同样读三年级,一个孩子的阅读水平达到正常的三年级水平,而另一个孩子只会比划简单的手语和说一点点话,阅读能力仅达到幼儿园水平。
这两个孩子在做手术前的各项外部条件都差不多,比如,同样的智力,同样深爱他们的父母,同样的高端仪器治疗,为什么术后的康复情况有这么大的差距?
佩戴人工耳蜗的孩子
负责这项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美国外科医生根据人工耳蜗的记录装置,通过长达30年对多个样本的研究,这位医生发现了早期语言环境对孩子的重大影响:
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和学习能力弱的孩子,最大的区别在于每天听到的词汇量不同。换句话说,孩子每天听到的词汇量,影响着他们的智力发育。
这不是故事,而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儿科教授达娜·萨斯金德在其负责的小儿人工耳蜗项目中的真实案例,她在《父母的语言》中提到:
两位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长达三年的研究,他们发现:当孩子长到三岁时,来自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量,比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累计多出3200万。
有人称,这三千万词汇筑成的词汇鸿沟让孩子间的起跑线提早到了新生儿阶段。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表示,孩子大脑掌握思考和学习的区域在三岁前,便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到了 3 岁左右,孩子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就基本成型了,也形成了一定差距,这个差距在孩子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被不断放大,词汇量跟不上的孩子在学习上会越来越吃力,在小学三年级后越来越明显。
什么样的词汇能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孩子大脑喜欢的词汇:丰富的、复杂的、多元的描述;
肯定的、积极的反馈。
要避免的,对孩子大脑无意义的词汇:父母不断唠叨、重复的毫无意义的话,比如“不知道”“吃饭”“睡觉”;
以祈使句为主导的:多是权力主导,命令式的语言,比如军队和监狱中常用的,或有些管教极为严苛的家庭里会用的。
比如带着孩子外出时指着树告诉孩子:“这是一颗茂盛的大树,叶子是绿色的,长条形的。”比“这是树。”,前者的描述更能对孩子的大脑产生有益的影响。
早期语言能力培养带给孩子的人生财富1.重构脑回路,提高孩子学习能力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语言能力较强的儿童与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相比,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能力和积极情绪)的专门化程度更高。
有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者对大约44名14~30个月大的幼儿及他们的家庭的日常生活进行录影,在后期分析影像样本时发现:
在同样的时间段内,有的孩子只听到了4个有关数学的词汇,而有些听到了超过250个与数学相关的词汇。一年累计下来,这些孩子听到数学词汇量的差距多达10万左右。
在随后的数学能力测试中,听到更多数学词汇的孩子表现得更加出色。
该实验室主持的另一项空间技能评估,显示了类似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更多空间词汇的孩子,在测试表现更佳。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丰富的相关性词汇量能转化为相关语言,通过大脑的转化,传递给孩子更多相关技能的理解能力。
孩子三岁前从父母那听到的丰富词汇,能深远影响他们日后在数学、英语、视觉分析及空间能力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2. 感知世界,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语言是有生命和温度的,每个词语对应着对世界的感觉和认知。父母使用丰富的词汇,用描述的方式跟孩子交流,能让孩子更快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结。
孩子每多学习一个词汇,他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就更精确,他对人、对事的态度也会更加细致。
反之,如果父母习惯了用简单粗暴的词汇回应孩子,他的感知敏感度就会降低,丰富多元的世界在他眼里就会越来越简化,最后变成了非黑即白。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黑人出租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司机伯伯的皮肤和我们不一样?”
母亲微笑着回答说:“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
到了目的地,黑人司机坚决不收钱。
他说:“小时候,我也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但是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可能是另外的一个我…。”
3.培养自控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语言看作是所有高级认知过程的基础,他指出:
语言迅速发展的幼儿,有更多机会与知识丰富的人们进行社会对话,于是他们很快就像和别人交谈那样,跟自己对话。这就大大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观察孩子的日常活动,你会发现,他们经常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在维果茨基看来,孩子自己对自己说话,是为了自我指导,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叫“个人语言”。
语言发展较好的儿童,能运用语言,比如自言自语、唱歌等来抑制自己的行为。
相关心理学实验证明:与不善言谈的同伴相比,在困难活动中能灵活使用个人语言的儿童,其注意力更集中、更投入,自控能力更好,任务也完成得更好。
有一次,我对2岁的女儿说,不要爬到椅子上,她突然说了一句:等我长大了就可以爬。我想起那是因为我曾指着骑单车的大孩子,告诉女儿:“等你长大了就可以像姐姐那样骑单车。”之后,面对每次我不同意她做的事,她都会自言自语说:“等我长大了就可以。”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表现?
用4T沟通法帮助幼儿学习语言,优化大脑1.和幼儿共同注意(Tune in)并回应
刚出生的婴儿即能通过和父母眼光接触和转移来进行“会话”。2个月左右,他们喜欢发出“咕咕声”,4个月左右,他们会发出咿呀语,还开始表现出共同注意,即眼光朝向成人所看的同一个方向。父母别忽略这种咕咕声和咿呀语,尽可能地多给婴儿回应。
10~11个月时,婴儿越来越喜欢通过共同注意来追踪与沟通相关的信息,这时,父母反过来可以追踪婴儿的视线,用描述性语言告诉婴儿他们看见的东西是什么。
经常和父母经历这种共同注意的婴幼儿能听懂更多的语言、做出有意义的手势、开口说话的时间更早,语言能力发展也更快。
2.和幼儿多说话(Talk more)
使用前语言手势指的是幼儿用手指向某物来学习语言的行为。比如1岁左右,孩子会指着某物,当父母能给予积极回应并告知孩子物品名时,孩子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用语言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快地,孩子便能把词汇和手势结合起来,并扩展语言,比如,指着一个玩具的同时说“给”。
反过来,父母可以主动地指着某物,告诉孩子这是什么东西。当孩子从父母这学到的词汇量够多时,能够把想要的东西表达清楚后,这种前语言手势便会消退。
使用指向儿童的语言这是一种句子简短、发音清晰、音调高亢、语气夸张的交流方式,在句子之间有明显停顿。观察妈妈和婴幼儿的对话,你会发现,从出生开始,婴儿就喜欢这种指向儿童的语言,胜过其他类型的谈话。
建议父母根据孩子的回应,调整这种指向儿童语言的长短和停顿,来满足孩子的需要,这种调整能促进词汇学习,并鼓励儿童参与对话。比如,妈妈指着一个球,比划着圆形,用高亢夸张的语调对着5个月的幼儿说:“宝贝,你看,那是一个圆圆的球。”
间接改正和扩展当孩子不能正确使用词汇,或不能清楚地和人交流时候,父母要从反馈上给予帮助,比如,“我不知道你想要哪个球?你是想要那个大的、红色的球吗?”
对孩子语言表达中出现的语法错误,父母只需做出间接反馈,进行改正,同时可以做扩展,对儿童的语言进行加工,比如,孩子说:“鞋子,穿。”父母可以说:“好的,你可以穿这双新的蓝色鞋子。”
父母耐心倾听,帮助孩子完善表达,这种积极反馈,不仅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对其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 通过游戏等和幼儿轮流谈话(Take turns)
婴儿4~6个月时,父母可以通过和婴儿玩拍手和躲猫猫等游戏,开始为角色扮演铺垫。
12个月时,婴儿能主动参与游戏,与父母互换角色,通过练习着按顺序轮换的会话模式,孩子能习得轮流说话的经验。
父母还可以给幼儿读绘本,就绘本的内容展开对话,通过与父母的轮流对话,孩子的语言能力能得到飞速发展,并学会如何与别人进行有效而恰当的沟通。
4.关掉数字设备(Turn off)
今天,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正在抢占父母和孩子的注意力,使得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有实验人员将9个月大的美国婴儿放在汉语普通话的环境中。其中一半婴儿听的是真人亲口说出的中文,另一半婴儿听的则是录音或视频设备播放的中文。经过12次实验后,听到真人说话的婴儿能辨别出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另一半则毫无反应。
这是因为电子设备无法代替真人间的互动和回应,即使电视或早教机中有益智类的“互动”,也未有证据表明能有助于幼儿提高智力,反而有相关实验数据证明接触电子设备的时间越多,越不利于孩子大脑的开发。
中央电视台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武亦姝高考成绩优异,新闻曝光其家庭背景时提到,武亦姝的爸爸每天下午4:30关手机。 成功的孩子背后,总有着家庭教育的支持。
孩子语言库里有 86% 到 98% 的词汇来自养育环境,主要是父母和看护人的语言。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对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开发,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所以,爸爸妈妈们别错过对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