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女儿后,为了做更好的妈妈,看了不少育儿书。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遇到点问题,我就会去看看育儿书,或者咨询别人。但最近遇到的几件事情,让我反思自己是否有点过于依赖外力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都是向外找原因,找方法,把孩子的行为与书上的行为对应起来,再采取相应的方式。可以说,这种做法确实帮我解决了不少育儿问题。
但我却很少从孩子的身上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的问题很多,叛逆头痛,是不是跟我一样,没有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去理解他?
蹲下来,从孩子的视野看世界
记得一次,跟女儿一起带娃去游乐园玩,但步入景区不久女儿就嚷嚷要抱抱,不肯坐在小推车上,我觉得奇怪,平常出门溜娃她都在小推车上坐得住,怎么今天就坐不住了呢?于是我蹲下来想问她,才刚蹲下来就发现了,从她的视野看去,周围都是大人的腿,根本就看不到什么风景,跟老公一说就毫不犹豫得把她抱起来了。
孩子还小的阶段,表达能力还不够,大人往往会把孩子的想法当作“不乖”、“叛逆”。尤其是处于terrible 2 的阶段,这个时候孩子自我意识萌发,又对什么都很好奇,但表达能力却还不行,往往让大人对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有深深的误解。
倾听孩子想法,先问一问“为什么”
女儿不太爱吃水果,但有一次老公拎回来袋草莓,女儿抓起一颗舔了一下,又抓起一颗咬了一口,我一下子就急了:“你要是不吃就别玩,水果不是拿来玩的。”女儿楞了一下,给我一颗葡萄说:“这个甜,妈妈吃。”原来她是想挑一颗甜的草莓给我,得知真相的我,瞬间就说不出话来。
我们经常饭的错误就是,看到孩子一个“不乖”的行为,就先入为主地判定孩子孩子又调皮捣蛋了,丝毫没有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在我们发脾气之前,是否可以先听听孩子心理是怎么想的。
最近有一期节目叫《超人回来了》,节目里的爸爸朴柱昊和女儿娜恩特别圈粉。有一次爸爸起床走到客厅,一下看到满地的麦片,姐姐娜恩趴在地上吃,弟弟光屁股坐在麦片上。看到这里,大家都以为朴柱昊要发飙了,但朴柱昊克制住发脾气,问了娜恩:“因为爸爸不在,娜恩给建厚做的饭吗?”原来是弟弟哭了,娜恩想要照顾弟弟,所以把麦片和牛奶拿出来和弟弟一起吃。
很多事情,从大人的角度看去很崩溃,但从孩子的角度看去,孩子造成的麻烦也许是出自他的一片好心,大人如果在发脾气之前多问一句“为什么”,会发现孩子“应该”受到惩罚的事情很少很少。
我们做大人太久,以至于都忘了自己做小孩时的经历。蹲下来,是为了从孩子的视野去看世界,会发现孩子的世界真的和大人不一样;先问一句“为什么”,是为了从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原来孩子的很多行为并没有那么可气。很多时候,亲子沟通出现问题,并不是父母懂得太少,而是因为对孩子孩子的观察太少。蹲下来,问一问,不仅仅是一个姿态,更是让大人走进孩子世界的一个通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