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的爱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么做能避免被动的亲子关系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最近热播的《小欢喜》亲子档节目,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虹饰演的宋倩和李庚希饰演的英子这对母子。宋倩对孩子英子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事无巨细, 英子生活在她的爱的包围下。但这样的爱却让英子压抑到无法呼吸,还得了中度的焦虑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样的爱,让一直是乖乖女的英子变成讨厌妈妈,想逃离妈妈的孩子呢,这段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和谐共处的亲子关系,怎么就突然变得让妈妈痛心和失望起来了呢。

1、 家长极度的控制着孩子的生活,以获得自我的安全感

剧中宋倩作为单亲妈妈,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英子的身上,把所有的她认为的爱都给了英子,但却很难顾及英子的感受。她对孩子的控制也只是为了得到自我的安全感。比如坚持不让英子考自己心仪的学校,不让前夫多度接触孩子,对前夫的女朋友和孩子的关系过度在意,小心翼翼的试探孩子和刘静阿姨的忘年交,甚至就算是英子的发小,她也能因为一个举动怀疑他们早恋。这一切的一切就算女儿已经坦诚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宋倩也依旧我行我素,这种通过控制来达到自我的安全感的行为,想控制而不得,最后一定是走向尴尬的亲子状态的。

同样,最近的北大弑母案,尽管吴姓同学一直强调是为了帮母亲解脱,但很多人猜测是作为教师的母亲有着教育洁癖, 过度追求完美和行为强迫症,导致吴同学行为个性上的偏差,对母亲情感的冷漠,甚至还表现在他处理尸体上在母亲的头部胸口,但未砍断而选择了放弃。

这样控制的爱,怎么不让人痛心。

2、 对孩子的爱只体现在学习成绩上

有个情节是英子的分班考成绩从第一名降到了第二名,宋倩(陶虹饰)表面说没关系,下次再努力,但是当英子提出说要参加最后一次天文的志愿者双语讲座,宋倩立马变脸,立刻用成绩反驳孩子说“你看看你的成绩都退步了,不能掉以轻心,别看只是掉了一名,这对你的大学还是很有影响的。。。。“

这脸变得让孩子觉得刚才的“和颜悦色“非常的虚伪,一会宽容一会严厉,一件事摇摆不定。对对孩子的理解只建立在成绩上,让这样爱有了前提条件,在孩子心里会认为,如果孩子成绩一跳下来,这个”爱‘就不复存在。

也就是如此,英子在想要跳海自杀的时候才会说到:“我让你们失望了,没有成为你们希望到样子”可见孩子的心里压力有多大,这样的爱承受不起。

看到这里,作为父母对我们很为难,到底该怎么爱孩子,才能避免亲子关系成为这么被动的局面呢?

1、 放弃对孩子的种种控制,养育孩子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放手

“让孩子成为自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流行对一句话,但是怎么做才能既不骄纵也不过度控制呢。看见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和需要,不是随心所欲放任满足,更不是发现不对立刻采取控制。

正如剧中英子所说,她从来没有这么想达成过一个目的,实现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就需要父母的支持,她才能更安心的去追求。现实中,我们有不少父母总是会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给孩子,而忽略孩子真实的需要。

同学妈妈自己年轻的时候因为很想学经济,她认为这个职业出来好找工作还体面,但是自己的孩子却报哲学专业,她认为这个专业出来不好找工作,搞学术的也不赚钱,于是最后让孩子还是报了她选择的经济方向。但是结果就是孩子在这个专业里毫无学习的欲望,还好多科挂科,最终练学位证都没有拿到。而他们的亲子关系也因此走向了对立,孩子大学四年就没怎么回家,因为孩子对妈妈总是抱了怨恨,他认为是妈妈的控制耽误了他的人生方向。

养育孩子最终的目的就是放手让他们独立选择自己的人生,如果孩子人生的每一条路都由我们来决定,那最终孩子是无法拥有独立的人格的。

2、 放弃对教育对完美追求,没有完美的教育,只有合适的教育

很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带着宁可多,不可少的心态,尤其体现在培训班上,比如谁家报了什么班,自己家孩子没报都会焦虑得不行。

我前阶段就来了一个咨询的家长,她说她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其中就表现在孩子不想上培训班,而别人在上培训班,妈妈就认为孩子不务正业,她担心没给孩子报班,孩子成绩会落后。但实际上,这个孩子很懂事,他自己跟妈妈说,学校的知识都掌握了,他不需要再浪费时间去培训班,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绩还不错的。

这样的妈妈,永远对教育充满了焦虑,对孩子不信任,对自己不信任,最后也会让孩子变得很累。其实孩子的表现说明了孩子很有想法了,妈妈的教育适度放松即可,合适别人的不一定合适自己家的孩子,太紧张只会让亲子关系也变得焦虑起来。

3、 所有的隐忍都会爆发,所有都压迫都会反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要培养一个逆来顺受或者极度叛逆的孩子,那么就一直控制他,那么结果就是迟早一点会爆发和反抗的。

我的一个朋友,从小被妈妈爸爸管着,连结婚的对象都是父母选好的,突然人到35岁,开始反抗了,他就表现为离婚,离家出走,辞掉工作,到处旅行,最后去到了国外的一个小岛,在那里做起了义工,一停留就是五年。

这样的反抗来得有点晚,但朋友说,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终于感受到了自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只是来得早和晚罢了。

所以,避免我们所谓的爱,形成尴尬或者和我们期待背道而驰的亲子关系,一定要避免这几个坑,亲子关系好了,一切都好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