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雅智航李军:拧巴的人生,源于和父母的对抗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早上进入华雅智航所在的小区环路上,看见一个神色匆匆的妈妈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步履飞快,小孩连走带跑才能勉强跟上那位妈妈的步伐,步履匆匆的妈妈并没有留意到孩子的吃力。小孩不时地仰着头很热切跟妈妈说着什么,妈妈看起来似乎有什么心事,并不理她,可这一点也不影响小女孩的热情。看着这对母女,我不禁联想到了许多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模式:当孩子全身心地爱着父母时,父母总在为成人世界里大大小小的事烦忧着,他们总是忽视那些小小的生命里迸发出的最纯真珍贵的情感。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同样也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甚至比父母对子女的爱更为强烈。这种强烈体现在:你如何对我,决定了我如何对待我自己!在人的一生中,有一根弦是只有父母才能拨动:“我值得被爱吗?我存在有价值吗?”。如果这根弦一旦被父母粗暴地扯断,而且也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孩子便会花一生的时间来和父母对抗,甚至不惜以毁掉自己的方式,只为证明我活着是有价值的、我是被爱的。

即便是清醒凛冽、对人性了悟深刻的张爱玲,也逃不过与母亲的对抗,这种对抗造就了她拧巴的人生。张爱玲对她妈妈的报复,源于母亲的“抛弃”与“严苛”,她以伤害自己的代价来伤害母亲,她不动声色地以实际行动对母亲实施报复。就像一个患了强迫症的孩子,在重复着父母当初对待自己的方式,到终了都不肯回头。

听起来匪夷所思,孩子拿自己的人生来和父母对抗,实在是很不理性。一些找我做疗愈的个案,在沟通中倾诉父母给自己带来的痛苦,看到他们一边抱怨父母,一边因为与父母的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重大人生抉择,甚至有不少人提到“想去死”,就不得不感叹:再微不足道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份量都是无穷大的。同时也会唏嘘:孩子即便是再怨恨父母,在潜意识里也仍然认为,自己的生命并非完全属于自己,他们不能完全独立地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们多少觉得父母应该为自己的不幸买单,在清白感与罪恶感之间游离不定。

这些咨询个案,生活在对父母的爱恨交织中,为父母的误解而痛哭流涕,在原谅与不原谅父母之间煎熬,类似这样的个案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可能源于集体良知和个人良知与灵性良知的相互冲突,也可能与家族的系统动力不足密切相关,在此不便做进一步讨论。

一位孩子的妈妈在我的咨询室里和我讲述到:孩子父亲脾气暴躁,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动手打孩子,直到孩子10岁那年拿起菜刀反抗为止,现在逃学、打架、顶撞老师……,在学校出了名的顽劣,为此转学2次,现在马上面临被学校劝退的局面,一家人束手无策,孩子却满不在乎。

通过了解,这个孩子现在特别恨他父亲,父亲越是打他,他越要做让父亲生气的事,也不会甘心乖乖听话,因为这样就相当于认输了,就会让父亲“得逞”。他现在还没有意识,他这样做的代价会把自己的一生搭进去,如果不及时调整他们的关系,他可能会继续破罐子破摔下去,和父亲的对抗会成为他一生的主旋律。

一个女孩,她喜欢绘画,而且很有天赋,只有在画画时她才会特别开心。她也努力读书,可是成绩就是上不去。她妈妈为此很生气,认为是画画让女孩分了心,影响了她的成绩。有次争执,妈妈一怒之下把她所有的作品都毁掉了,说她考不上大学这辈子就别想好过了,也给家人丢脸。然后,这个女孩在房间吞药自杀,抢救回来后,妈妈抱着她痛哭道歉,但依然坚持不知道归属于谁的“大学梦”。

后来,这个女孩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我活在世上大概也是多余的,她爱怎么样就怎样好了,我无所谓,就这样吧!”

她放弃了一切热情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来报复母亲对她生命力的扼杀。

这些对父母的报复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很多时候,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给自己的痛苦,但是父母可能会毫不知觉。于是,孩子内心有一个潜意识的冲动:毁掉自己,才能让父母悔恨!可惜,就像一个网友说的那样,即使你毁掉自己了,即使你把自己的生活搞的乱七八糟一团,让自己的生活千疮百孔,哪怕你自杀了,父母的知识情感结构仍然不足以让他们意识到这是谁的问题!

如果您正处于对父母的怨念之中,建议您尽快调整和疗愈与父母的关系,让自己的人生更加顺畅完整;另外,如果您与孩子的关系不够融洽,请尽快重建与孩子的和谐关系,警惕孩子的“自毁”倾向。

逝去的时光不可逆转,父辈的思想无可改变。坦然面对与父母的关系并愿意为此做出调整改变是完整自己生命的唯一出路,而当下,即是最好的时刻。

能看到这里,相信你一定有故事要讲,来评论里或者找我,聊聊你和你的父母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