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出生第一年不亲自带,这位妈妈追悔莫及,母爱如何弥补都像山寨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很多宝宝出生没多久,妈妈就上班了,孩子自然也会给爷爷奶奶或者保姆带,抛开各家的难处,只谈论宝宝成长,这样长大的孩子,跟一直待在妈妈身边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吗?这位妈妈的亲身经历,可能会说明一些问题。

小凡是个上班族,怀孕期间也一直坚守岗位,孕晚期快生的时候才请了产假,生了宝宝后,婆家就给找好了月嫂,所以在宝宝出生后第一个月,她也就是喂奶的时候才抱一下孩子,平时都是婆婆和月嫂照顾宝宝。第二个月,月嫂走了,因为家庭条件不错,婆婆又请了一个保姆,保姆专门负责照顾宝宝,小凡虽然当了妈妈,但是对于孩子洗澡、哭闹、剪指甲等基本的照顾,还是手忙脚乱,偶尔抱着孩子去娘家住两天,也因为不习惯,赶紧回了家,就这样,宝宝四个月的时候,小凡就去上班了,孩子就给了婆婆和保姆,一直到宝宝两岁后,才辞掉了保姆,宝宝就一直跟着奶奶起居,小凡下了班逗一下孩子,晚上从不跟宝宝一起睡,宝宝也听话,妈妈上班,宝宝不哭闹,妈妈回来了,宝宝也不惊喜,小凡逢人就说,她家宝宝很听话,不像有的妈妈,上个班还要偷偷摸摸,生怕宝宝看到了哭闹。

可是最近小凡却高兴不起来了,她的单位效益不好,加上老公想要个二胎,小凡下决心就辞职了,一闲下来,她也想做一个尽心尽责的好妈妈,却发现这简直太难了,把宝宝抱到她的房间睡觉,第一天还挺高兴,第二天就开始闹着找奶奶。小凡因为一点小事和婆婆争执了两句,宝宝竟然拿着扫帚过来打妈妈,小凡气坏了,非说是婆婆教的,婆婆有口难辩,从来不曾这样教育过孩子呀。宝宝犯了错误,奶奶说两句就听话了,可是小凡说几句,孩子就顶几句,压根不带听的,比如看电视,宝宝抱着遥控器不撒开,小凡气得关电视,宝宝就倒在地上打滚,婆婆买菜回来,孩子立马跑到婆婆怀里大哭起来,小凡气得不行,这孩子到底是给谁生的,为什么亲妈都不管用了呢?难搞宝宝不爱妈妈吗?

晚上,小凡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老公和婆婆都劝,她就是想不通,后来老公拿出李玫瑾老师的演讲视频给她看,她才彻底醒悟,原来,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如此重要,可是她却缺席了,而且是严重缺席,难怪她如何做,在宝宝眼里都像个山寨妈妈,原来问题正是出在自己身上。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无论有多难,妈妈都要自己带孩子,这对孩子无比重要。李玫瑾教授曾经在演讲中提到,很多父母都会因为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去找她,她问父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孩子早年是谁带的,一岁前或者三岁前,都是谁带的?如果是妈妈带的,这个孩子的问题还好解决,如果这个孩子不是妈妈亲自带的,她从心里就明白,这个孩子跟她妈妈的问题,已经到了很难解决的程度了。也就是所,孩子的早年,他所有的快乐都和妈妈的音容笑貌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不管如何顽皮,在心里都会留一个空间给母亲,如果妈妈失去了这种优势,就丧失了对孩子心理上的控制力,她说什么做什么,对孩子的影响力跟其他家人没区别。

什么是孩子心理上的控制力?

控制力并不是控制孩子,而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系列影响,比如说,当孩子难过了,哭泣了,他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找妈妈,但如果妈妈没有亲自带孩子,而是选择把孩子交给奶奶或者姥姥带,那么孩子难过了,就会先找奶奶,如果他的抚养人和妈妈发生了冲突,这个孩子还会从心里恨妈妈,也就是说,妈妈辛苦怀胎十月,不如亲自抚养的那一年,这是奠定孩子情感的基础,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就是情感,然后才是语言,妈妈在第一年无微不至地照顾宝宝,他哭了会抱起来,他吃喝拉撒睡,总有一个人在身边,那么他就跟这个人建立了无比亲密的亲子关系,他的情感发展都是围绕着母亲,安全感也来源于此,这是孩子心理满足的基础,所以无论妈妈说什么做什么,对孩子的意义都是不同的,妈妈拥有最至高无上的权利,她说什么孩子都愿意听,妈妈是孩子最崇拜和爱慕的人,这就是心理上的控制力,也可以叫做,父母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

所以父母想在孩子面前真正有资本,尤其是母亲,想要管好一个孩子,不是靠吓唬,不是靠打骂,而是第一年的爱。

宝宝第一年的抚养有多重要,看这几个例子就知道

李玫瑾教授是专门研究犯罪心理的,她回忆说,很多犯罪人是非常坏的,但是唯独在母亲面前,他们是不一样的,有一个罪犯杀了很多人,当警察去抓他的时候,他都已经做好准备反抗了,就在这时,他妈妈掀开帘子进来了,他把手放下了,就这样被警察抓了,因为他不想在母亲面前显露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也不想破坏自己在母亲面前的形象,或者说,他内心的善是被母亲唤醒的,可见母亲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意义。

提到《我的前半生》的作者,末代皇帝溥仪,他讲到自己的小时候,在他十一岁的时候,责打太监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他是皇帝说一不二,所以每逢他发脾气不高兴的时候,太监是最害怕的,这意味着要遭殃,但是他高兴的时候,太监也要倒霉,因为他又喜欢恶作剧,溥仪的童年是乖张的,有很多奇怪的嗜好,他喜欢捉弄顺从的太监,看到他们倒霉又不敢反抗的样子,他就从心里高兴,比如他为了测试太监是否真的听话,故意把食物扔在地上,让太监吃掉,结果太监就真的趴在地上吃掉了,针对这么一个不敢惹的小祖宗,有没有人治他呢?

人们开始会找溥仪的师傅,自古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对老师是十分尊重的,老师说的话有时候比父母还管用,但是溥仪是听不进去的,他对老师那一套仁术的说教,压根不感冒,恶作剧还在继续,但唯一能阻止溥仪这种行为的人也不是不存在,那就是他的乳母,王焦氏,这位乳母大字不识一个,也不会拿出大道理来讲,但是只有她劝溥仪的时候,溥仪会觉得,乳母的话不好违拗,于是就会停止这种行为。为什么呢?因为她喂养溥仪长大,溥仪在心理上依恋她,这就是所谓的心理的资本。

只有在妈妈面前,孩子才不乖,正是妈妈做到位的表现

很多妈妈会诉苦,孩子一见到妈妈就开始不乖,撒娇、哭闹,黏人,妈妈上了一天班了,本来就很累,还要照顾这个调皮的小魔头,更可气的是,家人也会跳出来质疑,孩子本来好好的,为什么一见到妈妈就完蛋了?是不是妈妈教育孩子很失败?

NONONO,这正是孩子给妈妈最大的奖赏,他只在妈妈面前肆无忌惮和原形毕露,这是因为他对妈妈不设防,妈妈是最靠近他内心的那个人,就像是另一个自己,他不用伪装得这么累,所以各种情绪都会爆发出来,内心安定,愿意表达各种情绪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这都是因为有妈妈在。

试想想吧,宝宝从一个胚胎开始,就跟妈妈相依为命,他听着妈妈的心跳声长大,熟悉妈妈的声音,甚至出生后,依恋妈妈的味道,当他吃奶的时候,妈妈的气息扑面而来,妈妈的怀抱熟悉又温暖,让宝宝恐惧和害怕消失殆尽,他在生命的最初期,最无助的时候,是妈妈一直在身边,这就是人类最初的情感来源,他跟妈妈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当他一岁后,三岁后,这种依恋的感觉已经牢牢地刻在心里,以后除了妈妈,谁也不能占有。

所以当孩子最需要妈妈的时候,身边却是另一个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他不得过早不独立,不得不选择伪装和讨好,因为他没有安全感,想要抚养人对自己更好一点,于是表现得超乎寻常的乖,这个人越是陌生,他就越乖,坏情绪不得不隐藏,积攒到一定程度,势必要爆发,所以越乖的孩子,内心越孤单,他内心的一角是空的。

《美国育儿百科》中提到,妈妈不在家,孩子表现得像个天使,不要觉得孩子终于长大了,孩子并没有长大,他只是不敢试探别人的底线而已。《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从小被妈妈苛待长大,从没有感受过母亲的爱,所以她内心没有安全感,她认为只要有钱,有很多很多的钱才有安全感,可是到头来,回到家还是一片空虚,网友说苏明玉从来不会歇斯底里,她面对任何境遇,都是波澜不惊,从来都是冷静处理,因为她没有发泄情绪的资格,早在小时候,这种资格就被剥夺了,她只有变得强大,才能获得关注,但更可悲的理由是,她想证明给妈妈看,女孩子一样可以比男孩子有出息,但到头来又怎么样呢?她永远失去了在母亲怀里撒娇的资本,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即使家里有人带娃,妈妈能带还是尽量带吧,如果真的有不得已的苦衷,最起码,在孩子一岁前,坚持带着宝宝入睡,坚持陪伴,而不是躺下来就想玩会手机,跟孩子亲不到十分钟,就把孩子塞给老人,你偷过的懒,以后会加倍地反噬,这不是吓唬你。

"

标签: